传统佳节|佛家话中秋

旅行   2024-09-17 11:12   山东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家人们团聚一处,赏月、赏桂、吃月饼,这都是世所共知的。但你知道佛教徒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


中秋节由上古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是指祭拜月亮,说明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开始祭月拜月。



汉代,已经有过“中秋节”习俗。不过汉代的“中秋节”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在立秋之日。后来那些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也仿效古礼,在中秋之日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观赏祭拜,吟诗作赋,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慢慢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一种传统活动。


唐代,祭月的风俗活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因此变成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字样。“中秋节”盛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很多别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为什么会叫“中秋节”呢?因为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八月之中间,所以称为“中秋”。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佛教徒也非常重视中秋节。佛陀是智者,也是觉者,佛陀在讲经说法中,随时随处都会用天地万物来比喻生命,其中经常用到的就是拿月亮来比喻修行清净、智慧、慈悲、清凉、寂静、圆满等等……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可以代表着佛陀圆满的智慧。



佛经中还有很多以满月比喻圆满清净的语句:


“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行步如鹅王,面如净满月。”


“如世所见,皎月圆满,行于虚空,清净无碍。”


“譬如明月净分光明,色泽日夜增明,乃至月满,一切圆净。”


“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


“行者观住彼,极圆净月轮”……


这类比喻能形象的拓宽思维对于闻思修行的人能增加许多美妙的理解。



佛教于中秋赏月之夜,礼拜的是“月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又称为月光菩萨、月净菩萨等名。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之右胁侍,与左胁侍日光菩萨并为药师如来的两大辅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曰日光遍照,二名曰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菩萨号为“月光遍照”,月光在佛法上有清凉寂静的喻义,映现清澈明亮;遍照则能摄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使之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因此,在中秋这一天,寺院道场一般会举行拜月等法事活动以纪念月光菩萨圣诞。不仅如此,中秋还是四众佛子团圆的盛会,很多寺院也会举办品禅茶、听古琴、赏桂花等活动,师父们和居士们共度中秋。



无论从闻思还是实修来看,满月的话题与佛教义理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而中秋佳节正是满月之时。因此,佛门弟子往往都会选择以精进修行来作为感恩佛陀的最殊胜供养。


所以,建议佛弟子们在和家人团圆之时,勿忘中秋佛法要义,感念诸佛菩萨功德,常随佛学,远离三毒烦恼,勤修戒、定、慧三学,效法菩萨的行迹,处处与人欢喜、处处与人慈悲、处处与人信心,善用如此良辰,令自己和家人共同趋向圆满解脱道,以更加精进的修行以感恩佛陀,利益众生。祈愿大众身心安乐,六时吉祥。



用菩萨心肠面对人生,怨亲平等,

一切自然都会转变。 因为善恶都有因缘,

从此广结善缘、人缘、法缘。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8





市中区甘泉禅寺
甘泉寺始建可溯到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名僧安道一于甘泉寺前瞻卓山上摩崖石刻“般若”大字,与寺门遥相呼应。盛唐李白游甘泉寺时,对甘泉、银杏及何首乌赞叹道:“藤花含笑迎客驾,泉水流声接人谈,井连甘泉水接水,藤缠古杏花上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