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 | 历史上的三大途径

旅行   2024-09-21 16:54   山东  

两千多年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大德根据佛教传承发展的本土环境和信仰需求,在坚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摒弃了不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些观念与制度,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观念认同、制度适应、生活融合,是历史上佛教中国化的三大途径。


汉传佛教在信仰层面认同中华文化观念,适应礼制要求,从而创造出忏法等信仰仪轨;在思想观念层面整合儒道思想,经过南北朝佛教学派的诠释,从而形成隋唐宗派佛教;在制度层面适应儒家伦理、礼制规范,经过四分律宗的阐释弘扬、禅宗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丛林清规;在生活层面,僧众通过农禅并重等修行和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修行方法与寺院经济。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由中亚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明帝夜梦神人,以为佛,遣使西行,在西域抄回佛经42章,于洛阳城西雍门首建佛寺即白马寺,并让两位印度高僧在此翻译佛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年战乱及中央统治集权的衰弱,佛教在中土赢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拥有广大的民间信徒,而且得到统治集团的青睐。此期佛经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著名大师有道安、慧远、鸠摩罗什和僧肇等。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称为佛玄合流。


隋唐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佛教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中国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同时,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禅宗六祖慧能对传统禅学的变革,标志着印度佛教已经衍化为中国化佛教。


宋代,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对中国文学、风俗、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期的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佛教更加中国化。


近代,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将佛学理论与新思潮结合在一起,自觉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走出了一条佛教现代化之路。


用菩萨心肠面对人生,怨亲平等,

一切自然都会转变。 因为善恶都有因缘,

从此广结善缘、人缘、法缘。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28


市中区甘泉禅寺
甘泉寺始建可溯到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名僧安道一于甘泉寺前瞻卓山上摩崖石刻“般若”大字,与寺门遥相呼应。盛唐李白游甘泉寺时,对甘泉、银杏及何首乌赞叹道:“藤花含笑迎客驾,泉水流声接人谈,井连甘泉水接水,藤缠古杏花上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