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视为零排放交通领域中最具潜力的能量转换技术之一。而稳定且高效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对于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度有序的铂钴(Pt-Co)合金,该合金被巧妙地嵌入氮化钴基质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金属间核壳催化剂。在0.9 V的工作电压下,该催化剂的初始质量活度高达0.88 A mgPt⁻¹。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严苛的方波加速耐久性测试中,经过30,000次的电位循环后,其活性保留率高达71%,电化学表面积的损失仅为9%。这一卓越的性能远超美国能源部为2025年设定的目标,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在实际燃料电池的工作条件下,电压损失极小。
文章要点
核心要点1:
本研究中,作者采用简洁的两步退火工艺,成功合成了高度有序的氮化钴修饰L1₀-PtCo核壳纳米粒子(NPs),这些粒子在氢燃料电池中展现出卓越的耐用电催化性能。PEMFC电催化剂的单电池测试结果显示,其质量活性(MA)高达0.88 A mgPt⁻¹,且在经历30,000次加速耐久性测试(ADT)电位循环后,仍能保持29%的MA、9%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损失,以及仅22 mV(在0.8 A cm⁻²下)的电压损耗,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美国能源部(DOE)为2025年设定的活性和耐用性目标。
核心要点2:
X射线吸收光谱(XAS)分析揭示,原子有序度的提升显著增强了Pt与Co原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促进了核壳区域间的晶格失配,进而提升了氧还原反应(ORR)的活性。此外,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证实,在有序的PtCo体系中,N掺杂的存在能够大幅提升Co原子从核心向最外表面迁移所需的能量阈值,从而有效减少了Co的电化学浸出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a) 描绘了L1₀-NPtCo@Pt/C催化剂的制备流程图。
(b) 展示了A1-PtCo/C、A1-N-PtCo/C、L1₀N-PtCo-L/C和L1₀-N-PtCo-H/C纳米粒子的XRD图谱,其中无序PtCo和有序PtCo合金的谱峰分别对应于fcc PtCo(PDF #03−065−8968)和fct PtCo(PDF #03−065−8969)的标准图谱。
(c) 呈现了这些纳米粒子的室温磁滞回线。
(d) 通过单元胞示意图模型,说明了热退火过程中晶格参数和原子排列的变化。
(e) 展示了A1-PtCo/C、A1-N-PtCo/C和L1₀-N-PtCo-H/C NPs的Pt傅里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FT-EXAFS)。
(f) 提供了A1-PtCo/C、A1-N-PtCo/C和L1₀-N-PtCo-H/C的拉曼光谱。
(g) 在q空间中,给出了L1₀-N-PtCo-H/C的Co FT-EXAFS拟合曲线。
(a) ICP-OES分析结果揭示了A1-NPtCo@Pt/C、L1₀-N-PtCo-L@Pt/C、L1₀-N-PtCo-H@Pt/C和L1₀-PtCo-H@Pt/C电催化剂在化学蚀刻过程中Co含量的变化情况。
(b) 展示了以商用Pt/C、A1-N-PtCo@Pt/C、L1₀-N-PtCo-L@Pt/C、L1₀-N-PtCo-H@Pt/C和L1₀-PtCo-H@Pt/C为正极材料制备的膜电极组件(MEAs)在低电流密度下的H₂-O₂燃料电池极化曲线。
(c) 列出了上述MEAs的简要信息,包括商用Pt/C、A1-N-PtCo@Pt/C等不同种类的电催化剂。
(d)-(f) 分别展示了商用Pt/C、L1₀-N-PtCo-H@Pt/C和L1₀-PtCo-H@Pt/C正极材料制备的MEAs在电池运行开始(BOT)和结束(EOT)时的H₂-O₂燃料电池稳定性性能。
(g) 提供了在H₂-O₂环境中,0.9V电压下的质量活性(MAs)数据。
(h) 展示了在H₂-N₂环境中测得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s)。
(i) 比较了BOT和EOT时,商用Pt/C、L1₀-N-PtCo-H@Pt/C和L1₀-PtCo-H@Pt/C的MEAs在H₂-O₂中的峰值功率密度。
(j) 揭示了H₂-O₂环境中,经过不同电流密度的加速耐久性测试(ADT)后,商用Pt/C、L1₀-N-PtCo-H@Pt/C和L1₀-PtCo-H@Pt/C的电压损耗情况。
(k) 展示了商用Pt/C和L1₀-N-PtCo-H@Pt/C在H₂-O₂环境中,恒流密度为1.0 A cm⁻²时的长期稳态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Muhammad Irfansyah Maulana, Tae Hwan Jo, Ha-Young Lee. et al. Cobalt Nitride-Implanted PtCo Intermetallic Nanocatalysts for Ultrahigh Fuel Cell Cathode Performance. JACS. (2024).
若有更多相关知识探讨可添加小氢:19303432660(微信同号)
关注我吧--氢能科研助手
氢电科技系列产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