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齐齐哈尔大学王秀文探索镍掺杂二硫化钼 @氮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多效协同催化作用

文摘   2024-12-01 17:20   山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促使开发高效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变得紧迫。电解水制氢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因利用可再生能源而备受瞩目。但两者中的关键反应需高效催化剂加速,贵金属催化剂虽优却因资源有限难大规模应用。因此,非贵金属基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二硫化钼(MoS2)作为潜力替代品,其活性位点少且位于边缘,活性不足。研究者通过掺杂异质原子如镍(Ni)增加活性位点并调节电子结构,同时引入碳基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氮掺杂碳(NC),防止MoS2聚集并提升电导率,NC的大比表面积和多样结构还提供了额外锚定位和丰富活性位点。

研究亮点

本研究中,科研人员精心策划并成功合成了新型Ni-MoS2@NC复合材料,该材料在碱性条件下的氢进化反应(HER)及三碘化物还原反应(IRR)中展现出卓越的催化性能。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分析,科研人员深入揭示了Ni-MoS2@NC材料内部的多重协同效应机制:材料中不同位点的协同作用,为Ni-MoS2@NC赋予了适宜的吉布斯自由能,从而促进了H*的吸附与水分子的解离过程;同时,该材料的顶部及界面处的S位点则负责I3-的有效吸附与活化。经过优化,Ni-MoS2@NC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的过电位低至122 mV,这一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
此外,基于Ni-MoS2@NC构建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与贵金属铂(Pt)催化剂相当。本研究不仅为能源转换领域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还深化了对催化机制的认知。
图文解析

图1 单维管束拉伸和单维管束拔出试验

图2

(a) ZIF-8,
(b) 经超声处理的ZIF-8(标记为ZIF-8(UH)),
(c) 氮掺杂碳(NC),
(d) Ni-MoS2@NC复合材料。
(e, f)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用于更细致地观察材料结构,
(g)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的Ni-MoS2@NC中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含量
(h-m) Ni-MoS2@NC的元素分布图,直观展示了各元素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图3

(a) Ni-MoS2@NC、MoS2@NC、Ni-MoS2及MoS2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b) 上述材料的拉曼光谱,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振动特性;以及Ni-MoS2@NC与MoS2@NC的高分辨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谱

(c) Mo 3d轨道的XPS图谱,(d) S 2p轨道的XPS图谱,(e) Ni 2p轨道(仅Ni-MoS2@NC)的XPS图谱,(f) C 1s轨道的XPS图谱,(g) N 1s轨道(仅含氮材料)的XPS图谱

(h) 通过计算得出的Ni-MoS2@NC与MoS2@NC的工作函数,用以评估材料的电子逸出能力。

图4展示了在1.0 M KOH溶液中,不同催化剂针对氢进化反应(HER)的性能评估结果

(a) 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用于描绘催化剂的极化行为;
(b) Tafel斜率图,反映催化剂的HER动力学特征;
(c) 各类催化剂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对比,直观展示催化活性差异;
(d) 尼奎斯特图(Nyquist plot),用于分析电化学阻抗;
(e) 双层电容(Cdl)值,评估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f) 周转频率(TOF),量化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g) Ni-MoS2@NC催化剂在36小时内的电流-时间(I-t)稳定性曲线,内插图展示了该催化剂在1000次循环前后的LSV曲线变化,验证其长期稳定性;
(h) Ni-MoS2@NC与已报道的MoS2基催化剂在达到10 mA/cm²电流密度时的过电位(η10)比较,突显其优越性能。


图5展示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的碱性条件下氢进化反应(HER)机制

(a) 呈现了不同催化剂对水分子的吸附能,用以评估其对水分子的亲和力;

(b) 展示了H中间体在Ni-MoS2@NC复合材料不同位点上的最优吸附结构,揭示了H原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模式;

(c) 比较了在Ni-MoS2@NC不同位点上H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提供了关于各位点催化活性的重要信息;

(d) 描绘了Ni-MoS2@NC中不同位点沿HER反应路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并指出了反应决速步(RDS)对应的能量值;(e) 为RDS步骤的详细能量标注,强调了该步骤在整体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

(f) 展示了Ni-MoS2@NC在RDS步骤前后的电荷密度差(CDD),揭示了反应过程中电荷的重排与转移;

(g) 提供了C 2p、S 3p、Mo 4d及Ni 3d轨道的态密度(PDOS),深入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催化过程中的电子结构变化。

图6展示了Ni-MoS2@NC、MoS2@NC及Pt在光伏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中的三碘化物还原反应(IRR)性能

(a) J-V曲线,反映光伏性能;(b) 光伏参数汇总;(c) Ni-MoS2@NC与已报道MoS2基对电极(CE)催化剂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对比;
(d) 循环伏安(CV)曲线,评估IRR活性;(e) Tafel极化曲线,揭示反应动力学;(f) 尼奎斯特图,分析电化学阻抗。(g, j) Pt CE的100次连续CV曲线及峰电流密度变化;
(h, k) Ni-MoS2@NC CE的相应数据;
(i, l) MoS2@NC CE的相应数据,包括阳极和阴极峰电流密度随周期数的变化,以评估催化剂的稳定性。

图7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三碘化物还原反应(IRR)的机制

(a, d) 展示了I3-在Ni-MoS2@NC顶部S位点的吸附构型及电子密度差(EDD);
(b, e) 显示了I3-在Ni-MoS2@NC界面S位点的相应数据;(c) 比较了I3-在顶部与界面S位点的吸附能(Ea);(f) 呈现了Ni-MoS2@NC界面S位点在吸附I3-前后的Bader电荷分布变化;(g, h) 分别给出了顶部与界面S位点的态密度(DOS),深入分析了电子结构的变化。


研究人员采用连续合成法制备了二维Ni掺杂MoS2纳米片均匀包覆于ZIF-8衍生的氮掺杂碳(NC)表面的复合材料(Ni-MoS2@NC)。该材料凭借丰富的活性位点(包括Ni、Mo、S、C及多种形态的氮)、高比表面积、NC的高效导电性、Ni-MoS2与NC的协同作用以及优化的层状结构,显著加速了氢进化反应(HER)和三碘化物还原反应(IRR)的催化动力学。在碱性HER中,Ni-MoS2@NC展现出122 mV的低过电位(10 mA cm^-2),优于多种对照材料及已报道的MoS2基催化剂。DFT计算揭示了多效协同作用优化了材料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H*)、水吸附能力和水解离能,进而促进了HER。对于IRR,Ni-MoS2@NC作为对电极催化剂时,光电转换效率(PCE)达到7.49%,接近Pt基器件(8.05%)。DFT计算进一步证实,顶部和界面S位点在I3-的吸附、活化及与多位点的相互作用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与DFT计算的结合,为深入理解催化剂结构与HER/IRR性能关系提供了有效策略。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4.119724

本文由氢能助手提供


若有更多相关知识探讨可添加小氢:19303432660(微信同号)

关注我吧--氢能科研助手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 END ----


氢电科技系列产品9

氢能科研助手
氢能源科技研发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