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实质内容的发布会后,流动性再次收紧(央行公告,于公开市场净回笼1355亿),直接导致指数在尝试月线级突围失败后,让气氛开始变得有点尴尬,更让盘面变得难以捉摸:
极端事件频发。
哪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提前8个交易日复牌,也完全没拦住券商跳水的速度,两个交易日,从高点回撤10%。
而被不少大V捧上神坛的华为产业链、半导体也出现巨幅跳水。
尽管在盘前,我已经提示风险,但这回撤的力度与速度还是让我大受震撼。
那么问题来了,芯片与金融的“陨落”意味着:牛市体验卡到期了吗?
01
这个问题,今天我火速跟不少一线老司机进行了交流,大家的共识是:
牛市体验卡应该是到期了,接下来——该充值了!
那么,这次谁来充?怎么充?就变得非常重要。
事实上,今天盘面就围绕着“充值”这个动作,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下注”行为。
早8点,一则消息火速传开:首期充值款5000亿到位。
02
第一波抢先下注的机构,直接梭哈了“中字头”,他们的逻辑简单粗暴:
央行利息1.8%,高股息5%,套利都懂得伐?
于是,市场出现了了”中字头“的涨停潮。
第二波下注的机构心里盘算着,不管是抵押etf,还是买中字头......都要经手券商。
券商业绩会大为改善,继续买买买!
所以,早盘我们看到券商从低位开始有一段明显的拉升动作。
第三波下注机构研究了一下,这5000亿大概率不是用来拉股市,而是打通“财政-央行-金融”联通的关键一步。
表面动作是:
非银机构把手里的股票质押给央行,拿到高流资产后变现,再去追投股票。
这样其实等于:
让非银机构在股票上加了杠杆,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又给过热的债券市场降温。
也就是说:
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时,财政推迟发债;
当市场流动性充裕时,财政加速发债;
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发债,央行借道买;
当市场流动性充裕时发债,兼顾利率目标。
发现没,发债的速度压根与股市涨跌没有关系,只跟:流动性有关。
换言之,急需用钱,就加速整个互换进程;
暂缓用钱了,央行就借道买,给市场注入流动性。
这时候问题就简单了,流动性富裕时,就买债,因为股市来买单;
但流动性紧缩时,就买股,央行来买单.....
那么现在流动性如何呢?
面对连续破2万亿成交量的现实,第三波机构直接梭哈了债市。
今天这波“下注”,这直接把近期连续回落的国债拉了起来!
03
今天的市场就被这三波支配着,迈出了让人难以捉摸的脚步。
但从买卖盘力量来看,显然“第三波”的逻辑更完整,更容易让人信服,也更符合现实逻辑。
毕竟,行长也表示过“手里的牌很多”。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
“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都是可以的。
站在这个角度,市场的逻辑确实变了。
股市流动性过热,就发债;
而流动性不足,就通过抵押,央行来补足。
这背后的目的呢?
化债!
04
假设未来每年新增1万亿特别国债,其中有5000亿用于给国有银行增资。
这能显著降低国有银行风险。
在8倍——12倍杠杆下,这能保证国有银行每年新增释放4万亿贷款。
而这每年新增的4万亿贷款,对化解地产和城投的存量风险,效果非常显著。
会是这样的局面吗?
12号财政部发布会,我们就会得到答案。
毕竟,目前有消息称周六主要内容为:
1.明年新增1万亿特别国债。
部分用于给国有大行补充资本金。
2.未来3年,每年新增专项债2万亿。
也就是说,3年合计6万亿,支持地方化债,鼓励地方做事。
......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市场逻辑会发生巨变:
疯牛将作古,取而代之的是债市、股市的慢牛。
04
道理也同样不复杂,眼下债市与股市本身就被严重控盘.
当出现股冷债热的局面:
非银机构把手里的股票质押给央行,拿到高流资产后变现,再去追投股票。
这样,非银机构在股票上加了杠杆,赚了更多,同时,又给过热的债券市场降温。
而股热债冷时:
非银机构把手里有杠杆的股票卖掉,落袋为安,也降低了自身风险。
同时去市场购买高流债券还给央行,增加了债市需求。
央行与非银机构间通过上述互换便利工具,把非理性的股债跷跷板利差抹平。
换言之,过去的非理性投资带来的异常波动,很快就体验到被市场上的“第三只手”支配的快感。
理论上,未来资本市场的回报,最终会回到一个稳定的区间。
而超额回报将取决于:
我们对基本面的把握,对风险的识别,以及对流动性过热、过冷的判断。
与之对应,债市的回报,也将更稳健。
换言之,债市也好、股市也罢将被“支配着”进入慢牛。
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判断流动性是过热,还是过冷?
这个问题,只有交给时间。
结语
站在这个角度,不得不说,牛市体验卡确实到期了。
取而代之的或许是一个更健康、更有益于长期发展的模式。
而能否获得超额收益,这将更考验我们基于基本面的选股能力与风险识别能力。
这里提示个风险:目前科创板,等很多小市值股票估值依然不低......
最后,欢迎各位加入我的“圈子”。
本文提到的详细数据、一线资讯,持仓交易日志均同步更新到我们的圈子:“乎西百万"。
有需要的读者,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后阅读。
在这里你能第一时间收到足够客观、足够冷静的信息,我将尽我所能,为你还原市场的样貌。
第二可以参考我的仓位配置;
第三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操作;
第四可以参考我的持仓,抄我的底。
余不一一,欢迎加入,我们一起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