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迎来了教师进修学校的综合学科教学视导工作,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综合学科教研员莅临我校,深入课堂,细致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课堂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评估与指导。
音乐
梁媛老师的音乐课《彝家娃娃真幸福》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巧妙融合了彝族文化元素与音乐教育,通过学唱彝族民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技能,还深入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和节日习俗,拓宽了文化视野。其次,梁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通过情境创设、律动表演、创编活动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最后,梁老师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大亮点,不仅引导学生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还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和舞蹈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整节课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令人印象深刻。
体育
李冬辉老师的《跳绳基础花样组合跳》一课,精心编排了涵盖前后跳、开合跳、膝腿跳与弹踢腿跳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任务。课堂上,李老师巧妙设置逐级递增的难度挑战,不仅让学生们在挑战中轻松掌握多项跳绳基础花样技巧,更在悠扬音乐的伴奏下,有效锻炼了他们的节奏感与身体协调性,实现了运动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此外,还在课堂中融入了分组合作练习与成果展示环节,鼓励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彼此激励,这不仅提升了跳绳技能,更增强了自信心与表现力。
美术
李佩桐老师执教的《中国龙》,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教学活动,如制作手工龙、舞龙表演等,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手段,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出心中的中国龙,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并感悟龙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李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循序渐进,深入挖掘课程内容,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面对教学难点,李老师进行了有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龙的形象,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文化传承,也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科技
刘子昂老师的《自动车灯》这节课,紧密围绕新课标要求,通过情境导入和实验探究,巧妙融合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控制系统知识的深度融合,是一次富有创意且成效显著的教学尝试。通过图形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理解了阈值的概念,并用隧道教具统一了测量阈值时的标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在本课锻造学生思维模型,学会从整体入手来分析计算系统的关键环节,这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奠定基础。
劳动教育
宋爽老师的《奇妙的绳结》一课令人印象深刻。她以绳结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引导学生们探索绳结的奥秘。在课堂上,宋老师展示了多种绳结的打法,从基础的单结到复杂的蝴蝶结,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清晰明了。学生们跟随老师的示范,动手实践,不仅掌握了绳结的基本技巧,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学生也逐渐发现,原来绳结不仅可以用来捆绑物品,还可以用来装饰美化,甚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耐心和细致的品质;不仅领略了绳结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综合实践
赵建宇老师在讲授《摄影的艺术》一课时,通过观赏佳作引导学生入门,随后组织互评作品促进交流,并安排分组实操让学生亲身体验摄影魅力。赵老师采用互动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法,结合任务驱动手段,从赏析到实操,全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摄影技巧,更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与记录美,提升了审美追求。同时,分组实操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得整堂课既是一堂技术实践课,也是一堂生活美学课,为学生们打开了探索世界、表达自我之美的大门。
心理
心理学科展示课由张岩组长主持,王璐頔老师和王洋老师参与。王璐頔老师带来展示课《表情包的秘密》。身处网络世界的青少年们不仅拥有着时尚的外表,而且还会通过对流行表达的追求,来重塑自我的身份认同、重获自我的群体归属,这也是当下新生代网民的普遍特征。王老师结合学生当下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了这节生动有趣的“表情包”科普心理课,带领学生认识情绪,和学生一起探究表情包背后的情绪和心理,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课后,在张岩组长的组织下,教研员与授课教师针对教法学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教研员常威老师的指导与交流,我校心理教师教学方向更加明朗,教学目标更加准确,教学实践更具效果。
总策划 温剑
主编 杨穆
文稿 潘力铭丨图片 信息组
平台美编 潘力铭
宣传总策划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