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8%-1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肝脏产生的胆汁在胆囊内贮存和浓缩,进食后,胆囊受激素调节,排出胆汁,而胆汁对食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具体来说,胆结石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肝病或快速减肥、口服避孕药、怀孕、有胆结石家族史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结石为主。
1.不吃早餐
习惯于不吃早餐是引发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诱因。大部分人早餐时间都是空腹状态,这时候胆囊内的胆汁经过一夜的贮存,库存十分充足,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胆汁排出,同时分泌新的胆汁,会降低胆囊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结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就不会收缩,胆汁贮存的时间过久,导致其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容易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因此,保持良好规律的饮食习惯,促使胆囊中胆汁有规律地排放进入肠道,对防止结石形成、维持胆囊良好的功能有积极意义。
2.体重超标
体重超标人群胆囊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与该年龄阶段女性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及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有关。
3.长期少运动和久坐习惯
人进食后胆汁分泌量增加,而久坐容易胃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也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体检发现的胆囊结石,多半是无症状胆囊结石。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又称为静止性或亚临床型胆囊结石,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和其他疾病手术时发现。这里面可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会在未来五年内出现腹痛或其他症状,但其他患者,可能终身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即可。
一旦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对于大多数的无症状患者,治疗方式还存在很多争议。一部分医生会建议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溶石剂、利胆剂等疗法,而实际上,这些治疗手段效果不明显,极少数患者通过控制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药物可能结石有缩小,大部分都维持原状。
但对于部分高危人群,即使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医生可能还会建议行预防性手术治疗。具体的高危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胆囊无功能、合并有胆囊息肉、胆囊充满型结石等。
“三高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容易发作胆囊炎,而且发作时症状极重,不容易控制,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建议预防性切除;而胆囊无功能、合并胆囊单发息肉和胆囊充满型结石患者有并发胆囊癌的风险,也必须尽早手术。当然,具体的情况必须有专业的医生当面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