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深深刻印在我们的基因里

文化   2025-01-30 19:57   北京  

“青听”栏目由青年文摘联合@共青团中央 共同推出,精选杂志美文,邀请主播朗读,每晚8点,不见不散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作者:韩浩月

主播:赵   勇

原标题:《把故乡的味道带回北京》


“故乡,是一个可以把人打回原形的地方。”朋友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句话。我愣了几秒钟,给这句话点了个赞。


要用家乡话来与人交流,要用家乡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要用家乡的价值观来评断事物。尽量不使用新语言,也别谈什么新话题,这和故乡无关。


在故乡,只有谈论过去才是安全的、欢快的,只有回到那个空出来但却一直留给你的位置,才是完美的、和谐的。不要冒犯那些已经形成了数十年的规律,不要更新你停留在过去时光里的形象与性格。任何的抵抗和试图改变都是徒劳的,故乡会用它自己的方式,让你乖乖地又沉默地接受一切。


每年回乡,都会有一些愿望,比如,到县城电影院门口逛一圈,买几串经营了三十多年的王师傅烤肉串站在马路边上吃完……今年回乡的愿望是,把去年想见而没见到的人,都见一遍。


这么多年来,每每在匆匆离乡回到寄居的北京之后,想到遗漏没有见到的人,内心总会有一些歉疚感。以前没有分析过这歉疚感究竟从何而来,现在想通了,这种略带点悲伤的感情,源自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时日无多、见一面少一面的恐慌。这种恐慌需要见面来安慰。


我从未扮演过衣锦还乡者的角色,尽管这是年轻时出来闯荡的动力之一。以前在内心深处,一直固执地觉得,在家乡父老面前暴露出虚荣的一面,是件不堪的事情。于是,便竭力地保持以前的样子,到了家就转口说家乡话,永远闭口不谈在外面的事情,包括自己做了什么,等等。但显然,这不是大家所期待看到的样子。


故乡如同一个旋涡,你的归来则像一颗水滴,很快就被飞速的旋转带了进去。


临近告别返京过春节的日子,安排更加繁忙。


本来可以再待一两天再离开的,但决定还是按照计划在这天返回北京。


回想过去的几天,之所以显得特别快,是因为整个人处在一个走马灯的状态,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想了想,原因在于,无论见什么人都要打起精神,以全新的面貌来面对亲人、朋友。


每天在走出酒店房间之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洗脸,货真价实地洗脸。洗完脸之后镜子也不照一下,就一脚踏进故乡里。此时的故乡,是一个梦境,无比真实的梦境。在这个梦里,要提醒自己,多留下美好的记忆。


装了三个旅行箱的衣服,已经全部用掉了。鞋子上落的尘土,可以擦一擦了。故乡,明年我依然会归来。但真正想要歇一歇,还要回到七百多公里外的家里。那里窗明几净,暖气温度合适,可以一觉睡到中午。


在车里,问女儿,老家好吗?还想回老家吗?她的回答是,太好了,不想走,因为这里有最好吃的烤冷面、王师傅肉串、油条……她说了一连串郯城的美食。她出生在北京,但却有一个老家的胃,基因遗传就是这么神奇。


问这些的时候,汽车的后备箱里装满了亲人给准备的大米、冻豆腐、盐豆子、大蒜、辣椒、羊肉……它们的气味混杂在一起,通过隔离层隐隐约约传递了过来,把这些味道带回北京,大概够假装在故乡生活一个月。





陪你·成长


故乡的味道

疏离又熟悉

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作  者|韩浩月

主  播|赵   勇

制  作|青年文摘杂志社

栏目编委|许文立 高   乐

栏目编委|付   江 邱叶芃

来  源|《在往事里走动的人》,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图片来源|摄图网



Beautiful Piano by LesFM | https://lesfm.net/piano-background-music/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chosic.com/free-music/all/

Creative Commons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