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则宇 吴畅
从《年锦》的传统纹样,到《栋梁》的中国古建,甲辰年、乙巳年春晚上演了两次绝伦的中华文明创演秀。在其背后,是两代艺术大师——常沙娜与梁思成之间,鲜为人知的温情故事。
从新中国第一份国礼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从共青团中央团徽到香港紫荆花雕塑……精湛设计出自谁手?
我们把解答的话筒传递出去,递给这些故事和设计背后的常沙娜先生。
她的每一个回答都在人生之中,却是意料之外。
您好,15岁的常沙娜,请问一个“绘画小白”临摹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巨幅经变画要多久?
常沙娜:一个多月。
1946年,15岁的常沙娜临摹了敦煌莫高窟盛唐172窟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暑假我和邵芳一起从酒泉回敦煌,经常跟着她进洞临摹。邵芳是画人物工笔的,工笔功夫很到位,她成了我的工笔重彩老师,毛笔勾线、着色退晕等,我从她那里学了不少东西。我至今留有一幅172窟盛唐壁画《西方净土变》的大幅临摹作品,就是那时跟她一起画的,用的是张大千的线描稿子,从描稿、勾线、着色、渲染、开脸,整整一个多月画了这么一幅。”
常沙娜15岁时临摹的《观无量寿经变》
现在该洞窟壁画已全部氧化变黑,所以常沙娜的摹本十分重要,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中国古代绘画、佛教文化、民间生活等方面的珍贵素材,也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得以在敦煌习得了自己的“童子功”。伴着朝阳,爬着蜈蚣梯,彼时的常沙娜还不太明白这些壁画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在一个个明明暗暗的洞窟走进走出,就像游走在变幻莫测的梦境里。
少女时期的常沙娜作画图,摘自《常沙娜艺术大系:绘画卷(敦煌)》
为了扩大敦煌的影响,常书鸿曾把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和自己在敦煌画的速写、写生拿出来,在兰州办了一个“常书鸿父女画展”。因为此举,常沙娜的画广受好评,也使更多人知道了敦煌艺术。
多年后的今天,常沙娜在书中、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再看到自己十几岁时的临摹作品,依然会怦然心动,“少年纯真的激情融入艺术殿堂神圣的氛围,会迸发出多么灿烂的火花!”
常沙娜与父亲、弟弟在敦煌洞窟前
您好,21岁的常沙娜,请问您的第一份礼物会设计给谁?
常沙娜:我们的新中国。
18岁时,常沙娜前往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美术学院学习。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常沙娜毅然中断学业,回到祖国。1951年,为了配合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恩来总理指示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敦煌艺术画展,画展中也包括常沙娜的作品。“周总理看到了我临摹的敦煌壁画,很高兴地对我父亲说:‘你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恰逢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来看展,并提议把常沙娜带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做助教。此后,常沙娜便开始跟在林徽因身边学习。
常沙娜在美国现场作画
1952年,第一届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礼品,要反映现代的东西,还要运用中国古代的文化元素。“梁伯母很有才华,想法也特别多。那个时候北京要召开一个很高规模的和平会议,需要设计礼品,她就跟我说:‘毕加索用鸽子当作象征和平的创作元素,沙娜你也试试用敦煌的鸽子做设计。’”
于是,常沙娜参照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把飞天换成和平鸽,设计出了一款礼品丝巾。它和常沙娜设计的景泰蓝工艺品一起,成了亚太会议上最抢手的礼品,被郭沫若誉为“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
常沙娜在林徽因指导下设计的景泰蓝和平鸽大盘
您好,28岁的常沙娜,请问您设计的徽章应该佩戴在谁的身上?
常沙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林两位先生身边工作两年后,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常沙娜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
1955年,团中央决定开展团徽设计工作,组织地方团委开展征集活动的同时,也邀请了时任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的青年教师——24岁的常沙娜负责团徽图样设计。经过长达三年的征选和修改,最终的定样综合了三幅图样的优点,其中一幅就是根据常沙娜的设计图样加工修改而成的。1959年5月4日,五四运动4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正式颁布。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
后来,常沙娜又参加了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章、将军服等方案的设计。常沙娜回忆道:“通过这些设计实践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所以我后来在教学中一直强调:设计都要运用不同材料、工艺,由多人不断改进、共同完成,绝不是简单的个人作品。”
您好,已到退休年纪的常沙娜,请问什么样的花会永远在香港盛开?
常沙娜:紫荆花。
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独立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常沙娜在此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
1996年,常沙娜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庆典上留影
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在设计中央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纪念雕塑的时候,中央工艺美院也参加了。这是常沙娜1998年卸任工艺美院院长前做成的最后一件大事,她负责主持这个重要项目,并参加了方案设计。该雕塑的设计要求是具有“永久性、纪念性、美术性”。常沙娜和团队在香港实地考察时,发现街头遍布一株株紫荆树,“看到举目皆是的紫荆花,我真的是兴奋不已: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香港的区徽上不也是盛开的紫荆花吗?”她为紫荆花拍了许多照片,画了许多写生,雕塑方案的雏形也就此产生。
1997年1月17日,常沙娜于香港写生,这也成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的创意来源
最后,常沙娜的创意“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被采纳了。后经过中央有关部门多次研究,经过学院的设计组不断修改、完善,历时半年,足尺高9.29米的紫荆花雕塑完工了。
1997年,香港会展中心广场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将永久地屹立在香港会展中心广场上,成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标志和纪念物。由此我们可以再一次地告慰我们的前辈们。”“我们完成了使命,这是中央工艺美院为国家作出的最好贡献。我在任职时也尽了最后的力,人生无憾了。”
您好,90岁的常沙娜,请问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吗?
常沙娜:“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能干多少就干多少!
现在的常沙娜已迈入“90后”,但依然撸起袖子,步履不停。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90岁的常沙娜再次“出山”,带领团队设计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立面的柱头、花格墙、铜门、馆徽等。常沙娜接受采访时说:“我是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能够将自己对党的热爱与所从事的专业结合起来,为党的百年诞辰献礼,我很骄傲、很自豪。”
90岁成为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常沙娜还在继续着自己的设计事业。91岁的她,合作设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92岁的她,主持创作的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节目《年锦》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93岁的她,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最大成果——《常沙娜艺术大系》(六卷本)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常沙娜参与设计的2024年春晚节目《年锦》纹样
作为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六卷本“大系”通过绘画卷、装饰设计卷和艺术年表及书信卷,以立体式的结构全面展现了常沙娜的艺术人生和杰出创造。国家出版基金少有资助艺术家个人全集项目,而常沙娜是获此殊荣在世的唯一女性艺术家。
已正式出版的第一卷——《常沙娜艺术大系:绘画卷(敦煌)》,全面完整地展现了常沙娜在少女时期临摹的绘画作品及其关于敦煌的文章、照片等珍贵资料。常沙娜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接受了最纯粹的艺术熏染,铸就了她在绘画艺术上坚实的“童子功”,显示出敦煌艺术作为她艺术人生起步阶段的重要性。本卷收集的临摹画作全面丰富,得到敦煌研究院、作者及其家人、学生的大力支持,每一幅临摹作品,既是敦煌壁画早期形态的重要见证,又体现了常沙娜艺术个性的形成过程,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常沙娜艺术大系:绘画卷(敦煌)》
正如国家出版基金对于“大系”编辑团队的建议,常沙娜的艺术之路还在不断延展,比起“全集”,书名选用“大系”更为合适。也许对于常沙娜来说,人生从来都不是一份有标准答案的问卷,而是可以由自己尽情挥洒的无限画卷。只要那双握着笔的手还是在稳健地画着,她就依旧如同当年那个13岁的少女,在艺术的殿堂里,继续迸发出耀眼而灿烂的火花。
93岁的常沙娜在家中为《常沙娜艺术大系:绘画卷(敦煌)》签名
如今迈入94岁的她,心态依旧年轻,桌子上摆着自己喜爱的点心和鲜花,开心时会晃着身子唱她儿时最爱的童谣。对于人们给她的标签——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有着自己的解读:“凡事我不强求,可以画画就画画,该工作就工作。我觉得在困难的环境不要抱怨,随遇而安,自己的心里会好受一点。小时候我在法国生活,常常听见大人们说C'est La vie,虽然那时候不懂这话的意思,但后来我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常沙娜唱起儿时的童谣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