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胸“星”动向
如期见面
让我们走进本期推文
一起来看看吧
图1 姜凯元进行分享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感染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食管鳞癌(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患者中HPV的报告感染率差异很大,从0 %到88.9 %不等,可能是地理位置、样本量、检测方法等原因造成的。p16表达被认为是HPV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其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议。基于日本最大的样本量,本研究发现在未经新辅助化疗的ESCC患者中,p16阳性率为19.2 %(30/158),HPV感染率为7 %(11/158)。p16的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预测ESCC中HPV感染的筛查。此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SCC标本中的HPV感染图谱,其呈现不规则性和随机性。
图2 Irregular infection anatomical mapping in ESCC specimen
图3 姜凯元(前排左3)与日本東北大学研究团队参会合影
主要研究者
胸“星”外科学术团队简介
胸“星”外科学术团队创立于2017年,是国内较早组建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团队。秉承“Never Stop Making Challenges ”的科研精神,历经7年的建设和磨砺,团队现已成长为一个锐意进取、精诚团结的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团队。团队以“三全育人-科研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科研兴趣为价值导向,以提升科研水平为行动目标,于国内首次提出医学本科生“科研前置”培养模式。团队积极开展医学本科生早期高水平科研训练,为建设成全国领先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团队不懈努力。
团队一直致力于胸外科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肺移植、食管癌、肺癌、胸腺瘤等),现有成员共计24人。在团队指导老师田东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深入践行科研育人理论,积极投身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医学科研能力(包含但不限于文献检索、科研选题、课题设计、论文撰写和外语应用等),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进而促进了“科研训练-成果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
目前团队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6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2篇,中文论文28篇,负责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课题27项,省级29项。受邀参加国内、国际胸心外科学术年会口头发言22次(篇),壁报展出23次(篇),参与翻译、审校专著7部,已申请国家专利6项,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决赛银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级赛事10余项,成功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标准的小动物肺移植实验室(《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报道)。团队成员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并有8名队员本科毕业后被日本名校(京都大学、长崎大学、東北大学、名古屋大学、顺天堂大学、熊本大学、筑波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直博录取。
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已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胸“星”外科学术团队会继续秉持“Never Stop Making Chanlleges”医学科研精神,为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完善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模式,推动医学高等教育改革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