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小星第二十七期成果
如期见面
让我们走进本期推文
一起来看看吧
团队第一作者:姜凯元、张圣旋
团队共同作者:胡文龙、邓志强、张俊杰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病理性T1-2N+期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一项回顾性研究及外部验证
目的
在局部早期食管鳞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病理性T1-2N+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预测患者生存。
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所机构2014年至2022年接受食管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经病理确诊为pT1-2N+的食管鳞癌患者。并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校准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中位年龄65岁(40-82岁)的268例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了训练集(n=190)和验证集(n=7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体重指数(P = 0.31),手术入路(P < 0.001),T分期(P = 0.15)和Clavien-Dindo分级(P < 0.01) 是训练集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训练集中预测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10、0.789和0.809。而验证集中分别为0.782、0.679和0.698。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曲线均表明预测的生存概率与实际生存概率吻合较好。
结论
较低的体重指数、左侧手术入路方式、T2分期和Claviene-Dindo分级III~V级与pT1-2N+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开发的列线图能准确地预测患者生存。
Figure 2.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es for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T1-2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body mass index (<18.5 vs 18.5-24.9: P = 0.003*;<18.5 vs ≥25: P = 0.003*; 18.5-24.9 vs ≥25: P= 0.399). (B) Surgical approach (P < 0.001*). (C) T stage (T1 versus T2: P = 0.023*). (D) Clavien-Dindo classification (0-I vs II: P = 0.004*;0-I vs Ⅲ-Ⅴ: P < 0.001*; II vs III-V: P = 0.014*).
Figure 3. Nomogram to predict 1-year, 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probability for patients with pT1-2Nþ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研究价值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已经强调了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以决定治疗方案的必要性。然而,针对局部早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分析却少有报道。本研究首次基于病理性T1-2N+食管鳞癌,利用多中心数据,建立了一个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的nomogram。我们发现,体重指数、手术入路、T分期和Clavien-Dindo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这一模型也在外部验证集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该研究有望为临床医生预测局部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制定个体化治疗以及随访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主要研究者
姜凯元,中共党员,日本東北大学食管外科在读博士,胸“星”外科学术团队首届队长,获日本Pioneering Research Support Project奖学金资助。在《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BMC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3篇,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中文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7篇。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6次 (篇) 。参编“十四五”重点出版工程——《临床肺移植》专著,另参编 (译) 胸外科专著4部,申请国家专利4项。
张圣旋,胸"星"外科学术团队第四届队员,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20级本科生。获2023年"挑战杯"川北医学院校赛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志愿者、校三等奖学金、英语四六级等多项荣誉;以共一身份发表sci一篇;参与第2022年国际食管疾病学术年会(ISDE 2022)获壁报展示;参与四川省医学会第二十次胸心外科学术会议;参与国家级互联网+项目一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一项,参与多项。熟练掌握SPSS、R语言及Graphpad prism等软件统计学方法。
胸“星”外科学术团队简介
胸“星”外科学术团队创立于2017年,是国内较早组建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团队。秉承“Never Stop Making Challenges ”的科研精神,历经7年的建设和磨砺,团队现已成长为一个锐意进取、精诚团结的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团队。团队以“三全育人-科研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科研兴趣为价值导向,以提升科研水平为行动目标,于国内首次提出医学本科生“科研前置”培养模式。团队积极开展医学本科生早期高水平科研训练,为建设成全国领先的医学本科生科研团队不懈努力。
团队一直致力于胸外科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肺移植、食管癌、肺癌、胸腺瘤等),现有成员共计31人。在团队指导老师田东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深入践行科研育人理论,积极投身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强化医学科研能力(包含但不限于文献检索、科研选题、课题设计、论文撰写和外语应用等),最终形成了系统性的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进而促进了“科研训练-成果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
目前团队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5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篇,中文论文26篇,负责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课题27项,省级29项。受邀参加国内、国际胸心外科学术年会口头发言19次(篇),壁报展出22次(篇),参与翻译、审校专著7部,已申请国家专利5项,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决赛银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级赛事10余项,成功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标准的小动物肺移植实验室(《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报道)。团队成员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并有8名队员本科毕业后被日本名校(京都大学、长崎大学、東北大学、名古屋大学、顺天堂大学、熊本大学、筑波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直博录取。
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已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胸“星”外科学术团队会继续秉持“Never Stop Making Chanlleges”医学科研精神,为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水平,完善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模式,推动医学高等教育改革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