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拥有努力的日常——期刊《思维与智慧》编辑采访记录(2023年11月)

文摘   美食   2024-05-19 11:39   河北  

《思维与智慧》编辑:米老师,您好。当今时代,焦虑好像成了社会性话题,离不开,逃不掉。熬夜加班,花式鸡娃,各种卷……每个人都想变得更好,却陷入了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恐慌的尴尬境地。您这篇文章另辟蹊径,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天才,原来天才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请问您最初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呢?

米丽宏:大家一定听说过两年前的“躺平”论调,一篇《躺平就是正义》的文章,火出了天际。“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

“躺平”还未平息,“内卷”的话题浮泛而起,教育内卷、职场内卷、生活内卷……各种压力各种焦虑,我们被裹挟着“卷”了进去。那一波波的困惑啊:有人说,如果奋斗有希望,谁会躺平?有人问,做卷王容易猝死,不卷又会被淘汰,困局究竟怎么破?有人说,如果没梦想,那和咸鱼有啥两样?有人以为,做咸鱼就做咸鱼,有嘛不好。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拥有那种温和的“努力的日常”呢?

躺平的人生,自动丢弃了进击、拼搏、飞升的惊艳与过瘾,苍白呆板可怜;内卷的人生,没有强大的“自我”坐镇,盲目跟风,消耗自我,透支自我,空洞摇摆可悲。

我们可以不摆烂、也不内卷吗?依靠耐心,简单专注地行进在自己的路上,让能量汇聚于一点,去进取,去搏击。你慢慢会发现:这人生,除了凑合,还有惊艳;除了一己私利,还有赴汤蹈火。那种蓬勃向上的状态,很过瘾。痴缠里有热爱,热爱里有喜悦,喜悦里就有了过瘾。这种享受多么好。

前行和成长,是一生的课题。这条路上委实不用着急,不管别人是开火箭、开飞机还是开汽车,你只需脚踏实地。持续不断的努力,总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社会。

天才,无非是一种恒久的力量,一种缓慢的耐心,何况我们普通人。

《思维与智慧》编辑:“天才”成功的秘诀是“缓慢的耐心”,这些年,您在写作的田地里用心耕耘,收获颇丰。在写作方面,一定也有自己的小秘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米丽宏:从小,读书写作,就是我喜欢的事。

也许天生宿命?当有人说起“天份”,说我“天生就是那个枝儿上的虫儿”时,我总是想:所谓的天份,就是那种浓于常人的热爱吧。

写作是我的修心之地。凌晨的灯下,深沉的夜里,我噼里啪啦敲击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将懵懵懂懂、混混沌沌的思考梳理成型;将深藏于烟火之下的另一个我,拂拭、雕刻;将万物生长的茂密与余味,一点点引来,放到阳光下,等待神秘的光合作用……

这种笨笨的坚持,将琐琐碎碎、烦烦闹闹的日子,洇染了一层光泽。的确,这事儿很苦,很寂寞,煎骨熬血;发了狂停不下,对身体健康也不好。可我快乐呀。

记得《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人处于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但我不觉得这是奋斗,而是一种心灵的安顿。我思索,我激动,我和悦,我平静,我领受着写作于我的精神奖赏。

当我在桌前坐下来,精神快速转场,思维渐渐切换,头仿佛伸到了云里,脑子里刮着一场风。那种沉浸和突破带来的满足,那种创造的新奇感受,让我痴迷。我在屏幕上种“字”,就像种下新的籽粒。每天看着秧苗生长,获得了另一种翠绿的生机。

文心写意在日常,写点啥,读点啥,这一天的日子才够份儿。

见缝插针地读,不急不慌地写,这就是所谓的秘诀吧。多多读,多多写,直写得手下顺溜,心中透亮儿,精神舒展。以一份平常心的智慧直抵本心,这比“成功”那个带硬壳儿的词汇,来得更美妙些。

01

我们养一朵云吧

02

荞麦开花(河北日报10月22日)

03

《思维与智慧》开年第一期的采访,感谢各位编辑热诚鼓励!

     【作者简介】 

米丽宏,河北临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杂文佳作2017》《2022年中国生态文学年选》《名家美文精选集》《读者文萃》等60多种文集;40余篇文章被设计为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高中语文期末试题;著有散文集三部。文章曾获中国报纸副刊一二三等奖,河北省散文名作一、二等奖,河北省“双决”主题文学创作报告文学类一等奖,邢台市文艺创作繁荣奖。

细腻 灵动

温暖 阔厚

悠悠茶香相伴流年


清心苦茶
愿一笔写透烟火。写有灵性的生活,写有意思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