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展厅,似乎作客于一位好友家中——沙发、吧台、花瓶、装饰画,整体氛围松弛而舒适,比起展厅更像一个孟菲斯风格的“客厅"。客厅作为家居中汇聚多元功能的中心地带,既是居住者私人情感的温床,亦是外界与内界沟通的桥梁,连接起城市公共空间与私密领域的边界。在这一精心构建的过渡地带,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我们在不经意间,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体验了一次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身份的转变。
安塞姆·雷尔,《家庭空间》(局部)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整个展览呈现了安塞姆·雷尔过去十二年间的重要创作,包括霓虹灯装置、银箔绘画以及干草垛雕塑等。他的作品,就像是对城市肌理的微观观察,每一次笔触,每一束光线,都承载着对现代都市生活的细腻刻画与深刻反思。
柏林的破旧霓虹被塑造成不同的图案和符号,固定在不规则的银箔表面;锈迹斑斑的建筑面浮雕,显现出城市的历史感与赛博朋克的碰撞。艺术家将看似平凡的元素提炼至艺术的高度,使之成为探讨存在、记忆与感知的载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创造性的手法,我们得以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些生活中曾经熟悉的事物,激发起对周遭环境及内在情感的新鲜感悟。
被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列入永久收藏的大型装置《风铃(菱形)》(2020)则是一件会“运动”的雕塑。《风铃》的造型取自艺术家十年前从柏林的圣诞市集淘来的几何金属装饰,在放大了数十倍后,风铃也完成了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换。当我们驻足于这件雕塑之下,巨大的风铃装置如同悬停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人十足的震慑感。在风的引领之下,雕塑的几何形态宛如海浪起伏。它们从浑然一体的和谐中悄然绽放,继而分裂、扭曲,又仿佛宿命般地回归,周而复始地循环。雕塑的表面反射着锐利的光泽,在光线的照耀下,如同涟漪般扩散,细腻且丰富地变幻着光影的层次,每一次流转都诉说着光与形之间的微妙对话。几何的刚硬在流动的韵律中变得柔和,光的跳跃赋予了静物生命。光影的变化模拟着时间的流转,让每个人在观看中找到与自然、与艺术、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本次展览最重要、最受瞩目的作品是一个由逾800根霓虹灯管组成的大型装置。艺术家安塞姆·雷尔用城市中废弃的霓虹灯管为材料,在三维空间内绘出涂鸦一般的笔触。锡箔纸组成的地面和墙面通过镜面反射,将空间无限延伸。漫步于其中,仿佛在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穿梭,体验一场超脱现实的视觉旅行。这些霓虹灯管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他对城市光影的独特解读,也是对消费文化中光怪陆离现象的讽刺与反思,提醒我们审视消费主义如何塑造我们的欲望和身份认同。
“市井长巷,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这些霓虹灯亦是如此。他们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时候,是繁华与喧嚣的见证;聚拢在同一场域中,他们成为了浪漫与艺术的表达。总归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才是万象人间。
安塞姆·雷尔,《无题》(局部),2020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本期噼啪推荐的艺术专题,P8星球有幸采访到了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安塞姆·雷尔,倾听他分享如何走上艺术之路,如何将平凡升华,如何在繁华与落寞之间,捕捉那一瞬即逝的人间烟火气。
Q:
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大家好,我是安塞姆·雷尔,我是一位来自柏林的艺术家,我很高兴来到长沙,并举办我在这里的第一场个展。
Q:
我们知道您最初的兴趣在于景观设计与音乐,尤其是90年代朋克运动中的迷幻平面设计。是怎样的经历启发您走上艺术之路的呢?
在我青少年时期,学业上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我离开了学校,对未来充满迷茫。起初,我选择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但这更像是学徒生涯,远非我所追求的激情所在。最终,我决定投身艺术,尽管起初这条路并不轻松。我花了更长的时间去了解艺术中哪些是有趣的,以及我能通过艺术实现什么。
Q:
您是如何从景观设计转向抽象艺术创作的?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节点?
我的艺术之旅或许可追溯至儿时,当时我便对各种新奇材料产生浓厚兴趣。这份好奇心延续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特别是当我接触到朋克运动以及他们所使用的鲜艳夺目的霓虹色彩时。这些体验对我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摄影:陈思维
Q:
您的灵感通常源自何处?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特定经历或观察对您产生了深远影响?
灵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街头漫步,小店铺间闲逛,还是在大型商场徜徉,都有可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它不受规则约束,随时都有可能带来惊喜。
尽管乍看之下平淡无奇,但在一家商店橱窗里发现的银色铝箔却成为了我艺术道路上的转折点。当我迁居至柏林贫民区时,当地居民因经济拮据,只能利用这类廉价材料来装点他们的环境。铝箔的反光特性深深吸引了我,我萌生了将其融入画布的想法。我突发奇想,尝试将其应用于画布之上。彼时,我正在研究抽象绘画,将装饰性元素融入作品中曾是个颇具争议的举动。但这种铝箔的强烈装饰感,最终成为我画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这块不起眼的铝箔将会成为我二十年来艺术创作中的标志性元素。
“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摄影:陈思维
Q:
您的作品经常展现出城市工业的痕迹,如霓虹灯装置等;您也频繁使用非传统材料如锡箔纸、干草包、损坏的计算机部件等。您是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您的抽象艺术理念的?您希望通过这些元素传达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或感受?
在德国,用它们来创作抽象艺术是很不寻常的一件事。但我对这些材料很感兴趣,所以我就用它们来绘画。后来我发现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我努力使我的抽象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小众的学术圈,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共鸣。我的目标是创作出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这便是我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材料的原因。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摄影:陈思维
Q:
您的作品常被视为对现代城市生活点滴的反映,您个人的生活哲学是如何影响您的艺术创作的?
我的艺术作品,是对当代城市生活的镜像,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现状及日常生活的点滴。我期望,当人们回溯过往,无论是5000年前还是今天,都能从我的作品中窥见时代的缩影。我运用近百年乃至现今的材料,以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而非仅仅表达个人的观点。我的艺术,更多地关乎我们作为现代人类的共同体验。
安塞姆·雷尔,《风铃(菱形)》,2020
“安塞姆·雷尔:人间烟火”展览现场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收藏
摄影:陈思维
Q:
您喜欢长沙吗?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长沙有没有哪些特色元素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
我非常喜欢长沙这座城市。尤其在夜晚漫步于老城区的小巷时,长沙那从夜晚直至清晨的热闹夜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此外,那些摩天大楼上LED灯投射出的抽象图案,特别是湘江边上那座楼的光影,也深深吸引了我,整个城市大约有10座这样的摩天大楼,这些都会成为我创作的源泉。
Q:
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此次“Magic Shine Ray 800”这一主题,它是如何与您的作品相契合的?
我常常将偶然发现的物品用作作品的标题,比如我曾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品牌的名称,或某样东西,我就会想,这可以成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好标题。事实上,这个标题来源于一盏自行车灯的名字,我觉得它很适合我的展览。我不会刻意去创造标题,而是将它们视为我创作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策展人王溪现场导览
Q: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展览策划闻名。我们看到展厅入口处也被改造成了一个类似家中客厅的空间。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打造这样一个空间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当我开始创作时,艺术与设计似乎是两个独立的领域。比如,尝试在沙发上覆盖两块新面料,这对我来说比创作一幅画更具挑战性。但最终,我萌生了将它们结合展示的想法。我举办了一场完整展览,里面既有画作也有搭配的沙发,彼此相得益彰。我渴望在不同媒介上进行创作,比如陶瓷,我还制作过一些陶瓷小羊。在我自己的家中,所有物品都是由我和我的妻子亲手设计的。我发现这非常吸引人,因为我可以做除了绘画以外的事情。
安塞姆·雷尔,《吧台》,2020,木,丙烯,亚克力
74 × 75 × 46.5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刺画廊
Q:
我们知道,您专门为此次艺术馆空间打造了迄今最大体量的霓虹灯装置,能分享一下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吗?
这些霓虹灯都是我在柏林时发现的物品。我看到许多半损坏的霓虹灯,它们呈现半抽象的状态,于是就有了把它们组合起来,做成一个三维抽象画面的想法,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里,我找到了一个宽敞的展厅,这启发我用多年收集的材料,制作一个巨大的霓虹灯装置。因为无法在天花板上钻孔,我想到用银色的墙和地板,来创造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
Q:
在您的艺术之路上,有哪些尚未触及的领域或材料是您未来想要探索的?
这很难预测,因为我对未来充满未知。目前,我正在进行两个新项目,一是户外雕塑,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玻璃纤维材料;另一个是在拼贴绘画中,加入了不锈钢元素。我通常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有的可能不会有结果,有的可能会成为我未来作品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伴随我一生的工作。因此,我从未提前规划过。
安塞姆·雷尔在工作室,©Verena Bruening
Q:
对于未来艺术创作的发展,您还有哪些期待?
我期望自己能保持开放的心态,让一切皆有可能。我没有固定的计划,也从未制定过。我努力保持对每个瞬间的开放态度,希望这种状态能伴随我一生。
撰文 | Izzie
文字整理 | Muffin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