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失眠证型,用六经辨证,效速好用

文摘   2024-12-27 22:14   黑龙江  



青竹忍冬学社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674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导读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证候、辨治等均有探究,迄今对治疗失眠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这里以六经辨证为指南,归纳出9种失眠证型及其相应的治法,现介绍如下

1 心肾不交型,治以泻心火滋肾水

症见心悸不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头晕耳鸣,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此为心肾不交、阴虚阳亢引发失眠,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伤寒论》303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类失眠属于邪入少阴肾经,郁久化热,热邪煎熬肾水,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阴,以致心火炽盛,阴虚阳亢、躁扰不宁而发为失眠。

黄连阿胶汤以黄芩助黄连直折心火,白芍助阿胶再伍鸡子黄滋肾水、养肾阴,心肾得以交通,心火平则心烦除、卧寐安。

2 阴血亏虚型,治以清热养血安神

症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惊惕不安,头目晕眩,咽干口燥,虽疲甚而苦于不能成寐,治以清热养血安神之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指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此方专治肝阴血虚、虚热内扰之失眠。

仲景以酸枣仁为君补心血、敛肝气、除虚烦、养肝阴,茯苓、甘草宁心安神、培土缓肝,佐知母清虚热、滋燥火,又略加川芎理血疏肝行气,五味共济,以达养阴清热、补虚除烦、安神助眠之效。

3 心肺阴虚型,治以养阴润燥、除烦安神

症见精神不宁,沉默少言,内热扰心,郁闷焦虑,情绪郁结,无法入睡,口苦,溲赤,脉微数,治以养阴润燥、除烦安神之法。《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接着又指出根据不同症状,可分别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

此种百合病类型的失眠,皆由心肺阴虚而生内热所致,治以百合为君。百合性味甘凉,入心、肺二经,其核心功效为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善治精神恍惚、失眠忧郁。或加知母增强清热,或合生地黄、鸡子黄增强其滋心阴、养肺阴、生津润燥、除烦安神之效。

另外,如果患者在阴虚内热的基础上,又见肌表热象,则用百合滑石散。滑石甘寒,开窍利尿,使热从小便出,佐百合以退热。

以上四方,虽都治阴虚内热之失眠,但配伍各异,体现了仲景“各随证治之”的治病法则。

4 少阳郁热型,治以通阳宁心、和解少阳

症见胸胁苦满,痰浊上泛,痰热扰心,心烦多梦,其卧难安,口苦,口干,目眩,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且滑。治以和解少阳、通阳宁心,兼以镇静安神。

《伤寒论》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小柴胡汤乃此方的基础,以和解少阳为主,桂枝通阳,大黄泻热,茯苓宁心,龙骨、牡蛎重镇坠痰以止烦惊。

铅丹有毒,目前已不用,可用代赭石或生铁落代替。

5 心阳受损型,治以温补心阳、回阳救逆

症见久病体虚,形寒肢冷,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不宁,气短胸闷,起卧难安,脉沉弱,舌质淡,苔薄。此为心阳严重受损,心神失依,神明失守所致的失眠,治以温补心阳、回阳救逆之法。

《伤寒论》第112条曰:“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该法通心阳、安神志,适用于心阳受损、亡阳阴盛、神明失守之起卧不安。

仲景以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温通心阳,生姜配大枣调和营卫,补益中焦,蜀漆涤痰散邪,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浮越之神。《伤寒论》第61条曰:“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该方适用于外感误用攻下和发汗之法所造成的变证,少阴心肾阳虚,虚阳外越致心神不宁。两味大辛大热之品,急救回阳,阳气得回,复其生化,则阴气自敛,可有效逆转因误治而失眠的患者。

6 邪热内扰型,治以辛凉升散、清热除烦

邪热内扰是指外邪虽解而余热滞留,绕于胸膈,证见心中懊恼、郁闷不舒、坐卧不安、烦躁身热、虚烦难眠、憋闷不适。《伤寒论》第76条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方中以栀子苦寒清心除烦为主药;以淡豆豉辛凉升散之性,协助栀子宣泄胸中余热为佐药。两药共用,一清一透,上下分消,透邪泄热,除烦解郁,使胸膈之郁热得解,心烦失眠自消。

《伤寒论》第79条曰:“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此为栀子豉汤证热郁胸膈又兼见胸痞腹满者,因热与气结,内传阳明,壅滞胸腹之间所致,故去豆豉,加辛味的厚朴、枳实,以复起升降,宽中导滞,消痞除满,平热散结,而心神得安。

7 痰热壅肺型,治以泻肺逐痰、驱邪降逆

症见风邪入肺,邪在上焦,喘咳痰多,胸闷脘痞,肺气窒塞,清肃失常,甚者肺实成痈,痰浊上涌,咳时胸中隐痛,呼吸难以为继,喘不得卧,端坐难眠,苦不堪言。治以清热泻肺逐痰、驱邪降逆之法。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性善肃降,若清肃失常,郁而升热、化痰,痰热上扰,咳喘频作,则心神不安,难以睡卧。依仲景之法,治当逐痰浊为要,以皂荚涤痰祛垢,佐枣膏蜜丸兼顾脾胃,使痰除而正不伤;或用葶苈子苦寒滑利,泻肺逐痰,泻水平喘,辅以大枣健脾安中并缓和葶苈子峻烈之性,意在逐痰而不伤正气,痰去喘平自能眠。

8 脾胃不和型,治以调理中焦、和胃安神

症见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脘腹胀满,嗳气嘈杂,发热而呕,饮食不下,夜寐不安,形体消瘦,肠鸣下利或便秘,舌苔白腻或薄黄,脉弦滑或数。这种失眠是由中焦气化失常、胃失和降、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即《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治以调理中焦、和胃安神之法。

《伤寒论》第149条、157条创立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以及《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之甘草泻心汤,皆为治疗由中焦升降紊乱、气化失常引发失眠的名方。方用人参、大枣、甘草补益中州、健脾和胃,干姜(生姜)、半夏辛温化痰、降逆止呕,再配清热解毒除湿的黄芩、黄连,使辛开苦降甘调,和中降逆,消痞散结,使中焦健运而湿热自化,阴阳调和而升降得复,寒温并用,虽不用安神药而寝寐安。

9 水热互结型,治以养阴清热利水

此证型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膀胱之腑,而致膀胱气化失常,一方面水蓄下焦,小便不利;一方面,津液不能上布,口渴欲饮,但又水入即吐。可谓水热互结,内热伤阴,心烦难耐而不得安睡,治以养阴清热利水之法。

《伤寒论》第319条曰:“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此为少阴热化之证。本方的功效在于滋阴清热利水,但凡属肾阴虚导致的水热互结、上扰心神的失眠均宜用之。

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甘寒,清热利水;阿胶乃血肉有情之品,咸寒润下,有育阴清热之功。五药共用,清热而不损正,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湿,使水热得清,阴亏得养而睡眠自安。

2024本草日历或成绝版
320+独家中药高清图片
可自制识记卡片
81集黄帝内经音频朗读
上班、闲暇随时随地学习记忆
可撕便签 用法多样
超值典藏
原价89元
现在秒杀29.9元
限时秒杀
数量有限


有疑问可以找客服远志哦~

这里有临床干货+学习笔记+不定时小惊喜....


想了解更多

扫码二维码添加远志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版权申明


整理/重楼  排版/重楼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原文章《以六经辨证为指南!这9种失眠证型及其相应治法值得参考》,由重楼整理发表,文中的医疗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   阅读原文  进入链接

   十万稿酬  等你来拿                                     

  分享,在看,点赞,三连支持一下哦

青竹忍冬学社
陪伴30万中医人成长,致力于传承经典,提高临床水平,成就明医!青竹临床公开课与经典训练营、中医读书会广受学员好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