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CBS News)
2024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因为所承担的火星样品返回(Mars Sample Return, MSR)任务终止等原因,公司裁减了530名员工。
不到9个月,该实验室再次宣布裁员,将在当地时间本周三(11月13日),解雇325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5%。JPL主要负责为NASA开发无人空间探测器。
JPL总监劳里.莱辛(Laurie Leshin)在周二上午给全体员工发送的备忘录中表示,
“
这是我不希望写的信息。尽管这对我们的社区来说非常困难,但这个数字已经低于几个月前的预测,部分原因是JPL中许多人的辛勤工作。
...
由于预算较低,根据未来可预测的工作,我们不得不全面勒紧裤腰带,你所看到的裁员是其中之一。
...
如果我们团结在一起,我们将度过难关,就像我们在喷气推进实验室近90年历史中其他动荡时期所做的那样。
”
员工被告知周三在家工作,实验室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他们的职位是否会受到影响。这次裁员后,实验室将剩下大约5500名正式员工,今年的裁员数约占员工总数的八分之一。
1、被迫下马的火星样本返回(MSR)项目
2023年7月,美国参议院商务、司法、科学和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the Commerce, Justice, Science, and Related Agencies subcommittee)在预算报告中指出,由JPL承担的已经花费了 17.39 亿美元的火星样本返回(MSR)项目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预算问题。
NASA JPL和 ESA 共同形成的被终止的MSR方案架构(Credit: NASA, ESA)
该小组委员会认为MSR成本超支将威胁到 NASA 的其他科学任务。并认为,如果 NASA 不能向国会保证该任务的总成本不会超过 53 亿美元,那么分配给火星任务的 3 亿美元也将被取消。
2024年4月,NASA正式对外宣布MRS项目因预算严重超支、周期严重滞后等原因终止,并寻求创新性方案。
2024年6月,NASA仅拿出了最高150万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向SpaceX等7个行业提案者征集更实惠、更快的方法将火星表面的样品带回地球的方案。
2、JPL没有新的旗舰级任务
导致裁员的另一个事实是,在2024年10月发射迄今为止最昂贵、最雄心勃勃的行星科学任务,价值50亿美元的欧罗巴快船(Europa Clipper)探测器后,JPL没有新的旗舰级任务。
欧罗巴快船探测器与火箭分离(Credit: SpaceX)
另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NASA-ISRO 合成孔径雷达(NISAR)卫星也已进入尾声,将在明年2月从印度发射。
NISAR 在轨效果图(Credit: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有着悠久而传奇的历史,包括管理大多数NASA最引人注目的行星探测器,包括旅行者号探测器、火星着陆器、伽利略和卡西尼号探测器等。然而,近年来,其他研究机构,如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the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任务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the 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任务;以及私人公司,如洛马(Lockheed Martin)的洞察号(InSight)火星车任务等都在争夺项目并交付成果。
目前JPL较小的项目已经无法支撑实验室庞大的员工规模。
3、NASA的任务族面临重大调整
JPL的裁员只是NASA危机的一个方面。2024年7月NASA宣布取消为载人登月提供关键支持的VIPER月球车任务,此时该项目已经花费超过4亿美元。
可以预见,美国第47届总统的选举结果将对NASA产生更大的影响。目前侯任总统正在组建核心团队,对NASA影响最大的将是其新组建的政府效率部(DOGE),该部门将基于效率大刀阔斧的对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进行重建并消除冗员。
11月12日,特朗普(Trump)已经正式任命马斯克(Musk)为该部门负责人。可以参考的是马斯克在收购社交媒体推特后,将该公司在职员工从8,000人减至只有1,500人,裁员数超过了80%。
与此同时,坊间已有传闻,NASA可能彻底放弃用于NASA阿耳忒弥斯(Artemis)计划的月球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而且不止于需要新研的SLS变体Block1B以及后续的Block2,而是全部。
2022年11月16日,SLS Block 1火箭与猎户座飞船组合体从LC-39B发射升空(Credit: NASA)
SLS这个吞金兽截止2023年已经花费了264亿美元,接下去的每次发射仍要耗资22亿美元,是时候改变了。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公众号“全球航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