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小雪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降水量开始增加,但雪量并不大,因此称为“小雪”。小雪节气期间,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逐渐增加,但雪量并不大。这是因为“小雪”并非指降雪量小,而是反映了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下降和降水量增加。那么老话“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什么意思,冬天小麦为什么冻不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老话“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什么意思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是一句农村俗语,意思是如果在小雪和大雪这两个节气期间没有下雪或者下雪很少,那么来年小麦和大麦的收成会受到影响,籽粒会变得干瘪,导致减产。
这句俗语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影响分蘖:在小雪和大雪期间,雨雪稀少会导致土壤墒情下降,影响冬小麦的分蘖。小麦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形成有效的分蘖株和分蘖穗,如果水分不足,小麦的生长会受到影响,难以形成足够的有效分蘖,从而影响产量。
2、病虫害增多:雨雪稀少会导致气温偏高,阳光充足,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病虫害的冻死冻伤,反而会增加来年小麦的病虫害风险。病虫害的增多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3、影响越冬:在小雪和大雪期间,如果雨雪稀少,气温偏高,小麦幼苗会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旺长的小麦容易受到冻害,导致后期产量和品质下降。
这句俗语反映了古代农民根据节气变化来预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经验总结。虽然现代农业已经可以通过气象预报来提前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传统的农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冬天小麦为什么冻不死
冬天小麦冻不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小麦自身的抗寒能力和积雪的保温作用。
首先,小麦在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其抗寒能力显著增强。小麦尚未通过春化阶段时,其细胞液中的含糖量增加,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的抗寒能力,使其能够抵御较低的温度。此外,小麦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抗寒力很强,这使得它在低温环境下能够生存。
其次,积雪对小麦起到了保温作用。大雪后,积雪覆盖在小麦上,隔绝了寒冷的空气,雪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因此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相当于给小麦盖了一层“棉被”。蓬松的雪和雪与地之间的不流动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减少地面的热量传导,使得地面的温度不会降得太低,从而保护小麦不被冻死。
综上所述,小麦自身的抗寒能力和积雪的保温作用共同作用,使得小麦在冬天能够抵御严寒,不被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