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年冬至吃饺子,然而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虽然有时候知不知道都不影响我们冬至吃饺子的热情,但是关于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一下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主要源于纪念医圣张仲景。相传张仲景在东汉时期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在冬至那天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耳朵冻烂,便搭起医棚,熬制“祛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这种汤由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熬制,包成耳朵形状,名为“娇耳”。乡亲们吃了之后全身暖和,耳朵也得到了治疗。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举,后人便在冬至这天模仿“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称为“饺子”。
此外,冬至吃饺子还有以下几种说法和寓意:
1、纪念神医扁鹊:相传扁鹊在战国时期用羊肉、辣椒和草药剁烂成馅,包成饺子分给大家吃,以纪念他的医术和贡献。
2、女娲造人传说:在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传说女娲为了防止泥人耳朵被冻掉,用线拴住耳朵并咬住,后来人们便在冬至吃饺子以纪念这一传说。
3、团圆寓意:冬至过后就是新的一年,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吃饺子象征着家人团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些传说和习俗不仅丰富了冬至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故事
张仲景来洛阳行医,对贫苦人家特别优待,不仅有求必应,而且对特别困难的病人还施舍他自己花钱配制的药品,为众多百姓解除了病痛。1个叫李生的小伙子来求医,张仲景为他号过脉,说他虽然营养不良,但没有大病。李生只好说了实话,说他失去了父母,现在孤身一人,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他请张仲景为他治治穷病。
张仲景自行医以来,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但从来没有替人治过穷病。由于他心地善良,对李生的要求他经过认真捉摸,便开了一张药方,药方上开的只有“茅根”1种,交待李生挖的越多越好,洗净晾干,保存起来。照此办理,穷病可除。李生对张仲景的话深信不疑,一连挖了好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茅根。不久,瘟疫流行,张仲景为人开的处方上,都有茅根四两,因那时洛阳医生们还不懂茅根有通窍利尿的功能,药铺均没此药,都得到李生那里配药,时间一长,李生便积攒了不少银子。他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张仲景在洛阳治穷病的故事广为流传。
后来张仲景科场得第,官拜长沙太守,但他仍然不忘钻研医术,著有《伤寒论》等名著。他当太守,不仅坐堂判案,还坐在太守的大堂上为贫苦百姓看病。“坐堂医生”这个词即源于此。
张仲景在长沙离任告老还乡那年的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天气奇冷。老百姓由于生活困难,饮食不佳,衣服单薄,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骡马接,轿车请,整日里把张仲景围个不透风。张仲景虽然很忙,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他叫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上大锅,在冬至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的耳朵。他施舍的药叫“去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煮,娇耳煮熟后,给来乞药的每人1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起热。天天如是,舍药一直舍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医治好了。大年初一,人们庆贺新年,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有人把这种食物称“饺耳”,也有叫“饺子”的,还有叫“扁食”的。
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