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揭秘】中共志愿军委员会关于一八零师受损失事件通报

文摘   2024-11-06 05:30   安徽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180师被5万美军围困,数次突围失败,最终全师损失高达7000余人,师政委吴成德被俘……


关于一八零师受损失事件通报

(节录)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会

(一九五二年七月十九日)


一八零师受损失事件由


一八零师受损失事件,经过三兵团与六十军党委多次调查及突围归来的干部的检讨反省,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情况并不严重,而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全师未经激烈战斗即形溃散。除一个营另有任务和师直大行李后撤较早外,其余六千七百余人仅陆续回来师长、副师长、师参谋长等以下三百余人,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接受这一惨痛的教训和教育全党、教育全军干部,兹将事件简要经过与主要原因及对该师几个师团干部错误处分决定,通报如下:


(一)受损失的经过及其基本关键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后撤时,一八零师奉命于二十四日在北汉江南守备,掩护东线伤员转移。东面之敌进占春川,西面之敌亦进至该师侧后的城隍堂。虽是背水作战,但仍有一渡口为我控制。


此时即有部分领导干部动摇慌乱:五三八团团长建议不待命令自行北撤,五三九团一,三营因撤退仓慌错走渡口被水冲走副营长以下数十余人。


当晚奉命撒至退洞里、九唇岱山、鸡冠山一线后,却又麻痹大意,既未认真组织侦察警戒,更未控制城隍堂至马坪里之公路,对友军是单纯依赖而未主动联系。伤员大行李等非战斗人员仍留前沿,亦未即时转移。


二十五日,城隍堂之敌沿公路插至该师侧后,春川之敌突破一七九师古城里防线,该师尚未发觉。至二十六日拂晓,敌继续进占马坪里、间村及其以北以西高地,该师遂被敌包围(实际上敌人并未发觉该师全部)。


该师发现被敌包围后,领导上即惊慌动搖,丧失斗志,师长在指挥上犹豫不决,因等政治部主任商量,四小时后始决定分两路突围,但也没有从积极方面作周密布置和细致组织,在山高路小的情况下,既不认真侦察道路计算时间,又不敢白天运动部队(当天阴雨飞机极少,且山大林密,完全可以白天运动)。相反的,为了便于逃走,却作了一系列的瓦解士气,松懈斗志,削弱战斗力的工作。如突围更需要火力支援时,却下令炸毁了山炮,团、营亦跟着毁坏了一部迫击炮与重机枪;情况紧急更需要通讯联络时,却下令焚烧了密本。


各级干部在情况紧急时,不是挺身而出,分头去掌握部队,却首先惊慌动摇,带领先头部队,争相逃跑;不是深入动员部队打出去,而是强调过了公路,就有友邻,致使部队依赖侥倖思想更为发展;不是扶死救伤,同心同德坚决打出去,而是扔掉伤员,下令轻装,造成一片恢惨恐怖骇怕负伤的失败逃跑情绪。


这样,就不仅不能组织与鼓舞干部战士坚决打出去,相反,更为军心动搖,斗志丧尽,上下离心离德,爭相逃跑。


突围时,沿途掉队失散,未至公路已溃不成军。这是该师失败的决定关键。五三九团一路因命令迟到,更为恐慌,不等一营撤回,即以行军姿态,仓慌率二营与团直先走,沿途争先恐后,草木皆兵,团直与一营遇见一辆破汽车即将部队吓散,虽未遇敌但建制已乱,过路后全团仅剩二百余人。


师直、五三八团、五四零团一路,过路时五三八团虽仅一个多连与敌接触,但过路后也只剩百余人。五四零团负全师的后卫掩护之责,而一、三营营长、政教在阵地上接到突围命令,未通知部队,首先只身逃跑,连排干部及战士亦闻风相率溃退,致该团战斗部队基本上在过路前已完全垮了,过路后尚余团直和收罗一部散兵共二百余人。


全师突过加平至马邱里公路后人数已不足千。重机枪以上火器及通讯器材尽失(只配齐一部报话机)。二十七日七时到达烛台峰(有敌一个排)与乾野川(有敌小部)之间又被敌包围。师的领导干部更加动摇,错误的决定保存干部,分散突围(实质上是不要战士),瓦解了仅存的一点士气。以后报话机与军取得联系,军令坚决突围,并告距该师四十华里之史仓里有一七九师,故又决定集体突围,但人心已慌乱,动作迟缓一夜只走了十余里,拂晓始达鹰峰,遇敌一个排却不敢打,未及绕过,天已大亮,干部首先自行逃生,部队亦自行瓦解,途中仅一个山头有敌一排,竟使最后仅余之数百人,全部瓦解于鹰峰山下,实属痛心。


此后干部不管战士,怕人多目标大,有的干部竟用欺骗或威胁等恶劣手段,逼走战士,致使该师遂全部瓦解。


一八零师未经激烈战斗即遭全师被歼的主要原因,乃是该师主要负责干部在被围后政治动搖,惊慌失措,贪生怕死,单人逃跑。


如果当时该师领导上政治坚定,果敢沉着,周密布置,细致组织,并能深入动员,同心同德,分头确实掌握部队,则不仅部队可以全部打出来,而且伤员、山炮、大行李亦可能大部带出来


(二)一八零师失败的教训及其历史原因


经三兵团及六十军党委集中该师突围归来的师、团、营、连干部,对该师所受损失及入朝前后的工作进行了检查后,一致认为这一次失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过去工作上一系列的缺点所造成:


第一、党委集体领导和共同负责制差,支部建设未予重视,部队战斗力没有巩固的建筑在党的基础上,党委集体负责制差。


五三九团、五四〇团当两个能打仗的团长调走后,部队战斗力就不如以前了。支部工作在太原战役前暂进行一段民主整党,但以后就未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建设工作,特别在川西时,部队分散剿匪,强调分散领导而使党委领导削弱。发展手续不严,单求数字,曾发展了一批所谓和平党员(占被围前党员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觉悟极低,作用很小,为党牺牲一切的气节教育极差(特别是干部),致被围后党员干部中贪生怕死的懦夫很多,挺身而出英勇战斗转危为安的壮举却极少。甚至竟有个别团政治处主任准备改名换姓,消灭干部痕迹,以求被俘不死的丧失气节的恶劣表现。


第二、长时期的思想领导薄弱,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基础很差,对敌人没有正确认识,对自己沒有必胜信心。


该师还在太原战役后,部队(特别是干部)即有部分厌战怕死情绪,而领导上未能认真彻底解决,而用"最后一战"口号,鼓舞情绪,完成解放西南任务。到川西后和平享乐思想已有发展。在入朝前对上述两种思想未作彻底清算解决,对抗美援朝的教育,也只作了提高信心,强调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一面,而没有正确说明美帝国主义在技术上的暂时优势,和我们的对策与可能遇到的困难。


出于这一思想准备不足,入朝后遇着敌人的优势火力(特别是飞机、坦克)就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在紧急情况下就表现惊慌失措各自逃生。


第三、在干部政策上亦有偏差,提拔干部重才不重德,又缺乏思想教育。

如五三九团二营长马兴旺,军大给予留党察看处分,鉴定与介绍信上说不能负主要责任,但还提升为营长。五四〇团两个副营长明知打仗怕死,但因能练兵而提起所谓和平干部,有的则是了解片面提拔错了,大部则是过去还好,但思想变化后,领导上不了解,未教育,愈变愈坏,直至此次完全暴露。

第四、军事上由于过去一贯分线作战稳扎稳打,一切都是靠上级部署妥当,因此各级干部一般的缺乏独立作战的指挥经验,部队在战术技术上也缺少办法与信心(特别是对坦克、飞机,不敢白天作战)。

第五、思想斗争不开展,荣辱界线不明,纪律不严,有些干部虽丢掉部队,各自逃回,学习前竟不以为恥,反以为自己机动灵活有办法而夸耀。

由于过去纪律不严明,致是非不分,不能提高干部觉悟,不能制止错误的继续发生,所以此次被围后,不少营连干部,在并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竟敢临阵脱逃或扔掉部队只身逃回。

一八零师这次所以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与他们较长时期特别是入朝前后的党的工作,思想领导、干部政策、军事建设以及纪律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若干严重的缺点,不能够分割的。

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上应当接受的沉重教训。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史教学参考资料(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将有勇,则士无畏
——谈指挥员的表率力

很少听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军队的统帅在大敌当前时先于部队深入危机四伏的战场。

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命令下达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距前线一千多公里的东京豪华住宅中享受生活时,他的中国对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已经把指挥部甩在身后,仅带几名随员和一部电台进入朝鲜,踏上充满硝烟的战场。彭德怀当时深入敌后,在没有任何武装警卫的情况下与南朝鲜军的一个团几乎擦肩而过,又奇迹般地从包围圈中穿了出来,回到部队继续指挥作战。

战争期间,美军飞机天天轰炸扫射,两次把志愿军司令部的房屋炸毁,坚守在指挥位置上的彭德怀司令员两次幸免于难……

上甘岭战役期间,当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狂妄叫嚣“让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时,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的回答是“抬着棺材上上甘岭”,45师师长崔建功说:“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高级指挥员抱定不怕牺牲的决心和敢打必胜的信念,基层指挥员更是直接用行动作表率。上甘岭战役,第15军45师连级干部伤亡65%以上,排级干部伤亡近90%, 27个建制连队有16个3次打光重建。

在干部的感召率领下,志愿军战士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硬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上自最高统帅,下至无数基层指挥员的率先垂范,激发了我军官兵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力量。不需要重金悬赏,不需要督战压阵,只要一个手势,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志愿军官兵们就义无反顾地无惧牺牲、冲锋向前。多少英雄儿女在关键时刻,拉响手榴弹、炸药包跃入敌群,舍身炸敌地堡、陷入敌人重围召唤炮兵“向我开炮”、为了全局忍受烈火吞噬至死不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铸就了令敌人难以理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官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战时“打仗即打将”,即便平时也是“兵随将转”。“其身正,不令而行”,一名优秀指挥员,除了具备为将之道,同时无不具备一种使人由衷景仰、无悔追随的人格魅力。

——摘自《解放军报》

根据有关资料编辑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号兵
“老号兵”——用曾经拿枪的手,执笔记录14年军旅生涯,回顾军营往事,怀念与战友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