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敌机轰炸,师长被埋坑道;全力营救,万幸死里逃生
文摘
2024-10-28 05:00
安徽
黄豫生:王扶之老将军仍然健在,已经102岁。祝老首长晚年生活幸福快乐,安康如意!
▲死里逃生的王扶之与苏盛轼、陈志茂
一一五师在朝鲜
敌机轰炸 师长被埋坑道
全力营救 万幸死里逃生
(节选自吴信泉著《三十九军在朝鲜
——抗美援朝战争纪实》)
一一五师前指被美国飞机炸塌,代师长王扶之等7位同志被埋在里面——经过一场生与死的搏斗和揪心的抢救,出现了不幸之中的万幸。
八一建军节这天,整整下了一天的雨。
晚上,位于朝鲜三八线以北梨木洞的一一五师前方指挥所作战室的坑道里挤满了人。侦察科、工兵科、防化科的洞里漏雨,参谋们都跑到作战室来凑热闹。大家谈论的中心——祖国。
"我真想老婆和孩子呀!今天,他们在祖国一定得到了政府的慰问……"
已经结了婚的外号叫刘大嘴的侦察参谋说。
"等朝鲜战争结束,我回到哈尔滨一定要把家乡的特产吃个够……"年纪最小的测绘员梁志超说。
"丁零、丁零……"电话铃声响了。值班参谋欧阳光祖拿过话筒,是军司令部传达上级发出的敌情通报:
"什么?敌人察觉梨木洞可能是志愿军的一个指挥所或者一座仓库,要防止敌人的空袭和炮击……知道了。"
值班的副师长程国璠看了这个敌情通报后,立即制定了防范措施。
▲资料图/王扶之(左)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指挥作战
第二天,王扶之和作教科副科长苏盛轼以及陈志茂3个人,坐在坑道的尽头研究向志司报告关于四打老秃山的作战经验。
在坑道入口处,刘参谋、梁志超和司令部技术书记张釜山守着3部电话机在处理日常战事,还有新华社记者刘鸣在修改稿子。
整个作战室坑道里共有7个人在工作着,一切都在正常运转着。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大祸临头了。美国 B -26型飞机中空水平投下延期信管的重磅炸弹,落在作战室坑道的顶部爆炸了。
时针正指在1952年8月2日上午9时许。
刹那间,这个宽3米长10米用碗口粗圆木盖起来的掩蔽部,随着巨大的响声,整个倒塌下来了。坑道里7个人全部被埋在里面。
在坑道外面的一棵栗子树下吃饭的欧阳光祖,几乎眼睁睁地望着这场灾难是怎样发生的。他扔下饭碗最先奔跑着把这一惨案报告出去。只见离这里不远的三四四团团长徐鹏带着警卫员向这里跑来。他喘着粗气问道:
"王师长他们怎么样,需不需要我们团派工兵排来抢救?"徐鹏听说王扶之等人被埋在坑道里,心急如焚。
事情发生后,我最先接到的报告是一一五师政治委员沈铁兵打来的电话:"王扶之等7名同志被埋在坑道里,生死不明。现正在组织师警工营的工兵连进行抢救……"
"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出来,有什么情况随时向军里报告。"我说完放下话筒之后,就思索着:入朝作战以来,王扶之从指挥一个团到指挥一个师,从五次战役到阵地防御战打得都很漂亮。这样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师级指挥员,如今被敌机轰炸埋在指挥所的坑道里,怎能不叫人焦急。
想到这里,我们打电话报告了志司。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向解方参谋长汇报后,告诉我们:志司首长同意我们及时组织抢救所采取的措施。
接着,我派张竭诚副军长前往一一五师。他看到一一五师指挥所这个坑道比较长,作战室在坑道深部,只有一个洞口,只见炸崩的山石填满了洞口的小河沟,这就给抢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张竭诚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志司参谋长解方做了汇报,解方在电话里说:
"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一定要把王扶之等7个同志救出来!"
一一五师沈铁兵、程国璠等领导同志亲自指挥师工兵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力抢救。工兵参谋宋汝洲和工兵副连长刘文才具体组织指挥战士们挖掘倒塌的工事,一个班接着一个班轮流挖,20分钟轮换一次。
整日里,我陷入沉重的心情之中。入朝以来,我们多少亲爱的战友被美国空中强盗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何凌登军参谋处长、薛剑强师参谋长、吴书师政治部主任,特别是吴国璋副军长,现在王扶之代师长又生死不明。这是我们军多大的损失!美帝国主义欠下的血债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倒塌的坑道里,一片无声的漆黑。刚才,炸弹爆炸时掀起的气浪把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3个人抛向洞子最里头,都昏迷过去了。石块、泥土、断木压在他们身上。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苏醒了。"师长,你怎么样?"
"我还活着。苏盛轼、陈志茂,你们怎么样?"
"师长,我是陈志茂,我也活着。"
他们各自被压在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角落里,经过这样的相互呼唤,初步弄清了每个人的具体位置:王扶之的右腿被夹在木头缝里受了伤;苏盛轼3根肋骨被砸断,胸腔内受伤,不能动;陈志茂一条腿被断木压着拔不出来。他们在坑道里产生一个共同的愿望——尽快和外面取得联系,让同志们知道坑道里有人还活着。他们摸遍了坑道里的几部电话,所有的电话线全都被炸断,根本无法与外面通话。陈志茂在黑暗中摸到了半截蜡烛,他问:
"师长,我摸到蜡烛,有火柴吗?"
"我有打火机。"
黑暗中,突然出现了火光,借着火光,他们3个人往头顶一望吓了一跳,石头挤着木头像一个大漏斗,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再一看蜡烛上的火苗,怎么又粗又长?他们马上意识到这窄小的空间,空气密度大,氧气正在减少。
王扶之说:"陈志茂,快把蜡烛吹灭!"
坑道里又恢复了原来的黑暗,一切全凭感觉用手去摸。陈志茂又摸到了一支手电筒,但是灯泡被压坏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摸到了值班通信员的步枪和子弹。苏盛轼提出了建议:
"打几枪,让外面的人听见坑道里还有人活着。"
"不能开枪!"王扶之像平时下命令一样说,接着解释道:"一开枪容易把头顶上的石头、土块和木头震下来,我们就会第二次负伤;再说,一开枪,洞子里空气对我们更不利了……"
陈志茂的左腿一直被倒塌的一根圆木压迫着。王扶之和苏盛轼一再催促着:"陈志茂,你快把那条腿抽出来吧!时间长了,你会受不了的。"
陈志茂用尽全身力气,挣扎着终于把左腿抽出来了。
坑道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了,3个人感到有点憋气。此刻要有水就好了。水壶在哪里?
陈志茂摸呀摸呀,把每个角落都摸遍了,也没有摸到生命之壶——如果灌了水的话。他断定:水壶被土石埋在哪里了。他在坑道一角墙根挖了一个小坑,渗出了泥水,不,是泥浆。他用罐头盒盛出一点,用舌头舔了舔,发苦,有火药味,不能喝。
刚刚在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自己扑灭了。现在,死亡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了。
突然,王扶之问了一句:"陈志茂,你今年多大岁数?"
"19岁。"
"你最年轻,如果能够活着出去,你很有发展前途……"
王扶之知道,陈志茂曾在汉阳高中学习,武汉解放后参了军。他是第一批入朝的知识分子,开始在战勤工作队里,打扫战场,掩埋烈士,转运伤员,筹集粮食,后来,师司令部派作教科的杨大成把陈志茂和欧阳光祖挑选出来当了参谋……
过了一会儿,王扶之对苏盛轼说:"苏盛轼,有一件事,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师长,你说吧!"
"要是平时,这件事我是不能提前告诉你的。昨天,师党委讨论,决定提升你为师作教科科长职务。"
黑暗中,3个人躺在那里,谁也看不见谁的表情。然而,此刻,苏盛轼被王扶之告诉他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着。
"师长,感谢组织上对我的关怀和培养。如果我能活着出去,我一定加倍努力,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不打败美国侵略军誓不回国……"苏盛轼感动地说着。
"师长,我如果能活着出去,我一定当好首长的参谋,我还要争取入党。"陈志茂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王扶之听着这两位部下发自内心的话语,心情非常不平静。他一再鼓励苏盛轼和陈志茂:
"我们一定要活着出去,外面的同志们一定会奋力抢救我们……"
是啊!坑道上面,师工兵连的官兵们从一开始抢救就没停止过。可是,最先抢救出来的刘鸣、刘参谋、张釜山、梁志超这4位同志已经牺牲了。这时有人看挖了很长时间还听不见坑道里有人活着的动静,就着急地提出来:
"用炸药炸比用人挖快!"
"不能炸!"
沈铁兵和程国璠当即否定了。他们再三嘱咐工兵连的同志们:"你们不要光挖,还要细心观察各种征候。"
刘文才派出专人在倒塌的坑道四周,蹲在那里,看和听,好多双眼睛死死盯着,好多双耳朵静静地听着……
当沈铁兵在电话里向我汇报有人认为再挖下去希望也不大了的时候,我用非常肯定而严肃的语气对他说:
"你们要不间断地抢救,一分钟也不要停下来。不管死活一定要快挖出来!死要见尸,活要见人。人力不够,我派军的工兵营去!"
虽然,坑道上面抢救的速度加快了,震动得坑道顶上不时掉下一些泥土和碎石,但是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他们仍然听不出上面的声音。
他们为了活着出去,已经把自己的尿撒在罐头盒里——以尿代水。因为他们渴得嗓子眼儿里直冒烟,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程度了。
"师长,你先喝吧!"苏盛轼和陈志茂异口同声地说。
"不!苏盛轼,你先喝吧!你们伤重,比我更需要。"王扶之把黑暗中递过来的罐头盒盛的尿推了过去,他见苏盛轼不喝,又说:
"陈志茂,你现在干的事比我多,你先喝吧!"陈志茂也不喝,他说:"师长,你比我们重要,活着出去还要继续指挥全师的战斗。"
王扶之在这种谁先喝谁都不喝的情况下,不得不以首长的身份向他们发出命令:
"苏盛轼、陈志茂,我现在命令你们两人先喝!"就这样,苏盛轼和陈志茂才先喝了一口尿,又递给了王扶之喝。
这哪里是互相推让喝尿,分明是在互相推让生还的希望啊!
黑暗中,3个人都被这种上下级之间同生死共患难的伟大而崇高的感情感动着。已经是第二个晚上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王扶之听到坑道上面有一种声音,马上喊了起来:
"听!这是什么声音?"
3个人同一时间竖起耳朵听,只能听见微弱的"咚!咚!咚"的声音。
王扶之又说:"这是挖土的声音,同志们在上面抢救我们呢!"
从这时起,这种声音强烈地吸引着他们3个人。平时,这种挖土声音他们听到多少遍都不会产生什么感觉,可是这时候,他们盼望了很长时间才听到。每个人听到之后,每一声都是那么亲切、那么动听,每一声都深深地震动他们的心。
这是起死回生的声音!
这是活着出去的希望!
然而在我们军部却发生了一系列先悲后喜的事情;
这天,我在一一六师指挥所。汪洋师长、任茂如政委、张峰副师长、陈绍昆主任都围着我,非常关切地问我:"军长,一一五师王扶之他们被埋在坑道里,现在救出来没有?"
我沉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我告诉他们;"看来,活着的希望不大。你们要有个送花圈的思想准备……"
我说完这话还不到一个钟头,军部值班参谋给我打来了电话:"报告军长,一一五师师前指被炸塌的坑道已经挖通了。王扶之代师长、苏盛轼副科长、陈志茂参谋还活着……"
立刻,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惊喜万分,大家的沉痛情绪一扫而光。我当即在电话上说:
"告诉一一五师,把王扶之救出来之后直接送到军部,把我住的地方腾出来让他养伤。请贺大增副政委通知王扶之爱人曾毅到军部照顾她的丈夫……"
打完电话,我兴奋得手舞足蹈,马上向汪洋、任茂如他们宣布:"我把刚才对你们讲的话收回来,作废!王扶之他们得救了!"
这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议论开了:"这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呀!"
原来,在一一五师指挥所坑道上面的抢救现场,出现了激动人心的事情。
"副连长,从坑道的石头缝里飞出了苍蝇。"一个负责观察的战士向刘文才兴奋得跳起来报告。
"从哪个地方飞出来的?"刘文才蹲下来仔细地观察着。
这个新的发现,立刻把生命的希望传遍了抢救现场的每个角落,原来失去信心的同志现在充满了信心,大家挖掘的劲头更高了,挖掘的速度更快了。
这个新的发现,对于一直处于最悲痛的曾毅来说,具有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鼓舞。她围绕着这个炸塌的坑道转来转去观察,盼望着更新的发现。
"坑道挖通了!"抢救现场又传出了这个更大的喜讯。坑道外面和坑道里面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对话:
"喂!你是谁?"
一一五师司令部四科(管理科)科长王月友趴在那里向很深的坑道底层问道。
"我是陈志茂。"
"还有谁?"
"还有王师长、苏科长。"人们都向着王月友身旁围过来了。
有人说:"别吵吵,听下面有人说话了。"
"你们饿不饿?"王月友又问道。
"我们饿是饿,但渴得更难受,有水吗?"
"有水,有水。现在给你们送下去葡萄糖水,先解解渴。"
王月友拿一根较短的木杆用纱布绑着葡萄糖瓶递下去,够不着。他又找来一根长木杆才递下去了。
王扶之、苏盛轼、陈志茂被救出坑道后,立刻用担架抬走了。
可是,人们再也看不到最先抢救出来的已经牺牲的刘鸣、刘参谋、张釜山、梁志超这4位同志了。
刘鸣是新华社记者,牺牲之前,他一直在我们军采访。
刘鸣烈士的遗体装进了原来给王扶之准备的木制棺材里,埋葬在朝鲜的国土上。
▲百岁将军王扶之
如今,王扶之将军已经102岁高龄。老将军的身体依然很硬朗,是唯一在世的开国将领,祝老将军健康健朗,晚年幸福安康。
(标题为编者所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MzUxNjg1MA==&mid=2247546898&idx=1&sn=30d3c5047e2429c26fa6c7b3b6fc9ed7
老号兵
“老号兵”——用曾经拿枪的手,执笔记录14年军旅生涯,回顾军营往事,怀念与战友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
最新文章
张玉华/浅谈抗美援朝第一仗
邓岳/忆入朝第一仗
从1954年到2024年,70年十四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前四任都是开国元帅,第五任竟然没有军衔,还有两人被革职
【军史资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各兵团(兵种)、军、师领导干部名单
【“铁拳”铮铮战旗红】40军118师352团(下篇)
【“铁拳”铮铮战旗红】40军118师352团(上篇)
沈阳军区首长紧急拉动,黄豫生团长带领“铁拳团”经受检验交上完美答卷
“老号兵”73年入伍,当兵三年提干,那时候部队提拔干部,“不拘一格降人才”,人人都有机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军官任命书/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竟然是军区司令员政委直接任命
青春在“暴风雨部队”闪光——那时我们正年轻
中越边境“两山轮战”,“铁拳团”奉命进入临战训练,随时准备赴滇作战……
“虎团长”与“铁拳团”
新中国第一代“留守儿童”——“志愿军军娃”
他们被称为“志愿军军娃”,只因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父辈义无反顾地奔赴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军史解密】鲁中军区“钢八连”荣誉称号非118师353团4连莫属
【军史揭秘】中共志愿军委员会关于一八零师受损失事件通报
“铁拳团”的老前辈李兰金,当年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一员,海南岛战役时任353团3营教导员……
一位43军的后代,寻找他外公的战斗足迹……
【“暴风雨部队”军歌嘹亮】118师炮兵团团歌
【“暴风雨部队”军歌嘹亮】118师354团团歌
【“暴风雨部队”军歌嘹亮】118师353团团歌
【“暴风雨部队”军歌嘹亮】118师“铁拳团”团歌
【“暴风雨部队”军歌嘹亮】118旅旅歌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三四三团八连上浦房小南山守卫战/美军一个营攻不下一个班
【一则未曾公开的史料】志愿军十九日首批入朝,为何42军124师十七日就已抵达朝鲜临时首都?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敌机轰炸,师长被埋坑道;全力营救,万幸死里逃生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遭遇空袭吴玉璋副军长遇难,高炮还击严惩美军空中强盗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一把“光荣枪”的来历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华川湖水淹美军陆战队,三四四团一连死守288.4高地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红旗插上老秃山 三四三团建奇功
【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抗美援朝战争纪实】一一五师浴血砥平里
八十年代“铁拳团”团领导的合影照片,有你熟悉的首长吗?
光辉的历史英雄的团/1988年“铁拳团”荣誉室建成,352团老首长回团参观指导时拍摄的一张大合影
【抗美援朝访谈录】原118师师长黄庆林谈志愿军“两水洞战斗”:以伏击手段歼敌,是处理遭遇战的上策
【抗美援朝访谈录】时任354团团长褚传禹、40军军长温玉成谈抗美援朝第一仗:“两水洞战斗”是遭遇战还是伏击战?
【抗美援朝访谈录】时任118师354团政委陈耶谈抗美援朝第一仗:“两水洞战斗”是“预期遭遇战”
【抗美援朝访谈录】时任353团参谋长,40军军长邢维邦谈抗美援朝第一仗/“两水洞战斗”是“预期遭遇战”
【她是开国将军邓岳之女,数十年关爱烈士后代】邓雅安/生命的补偿
从115师走出来的著名军旅画家李人毅和他的《新四军将士画集》
周永革/摩步第118旅的前世与今生
一张能听见笑声的照片,那是老团长军旅生涯的最美写照……
【回声】解放海南岛凯旋北上,352团五位生死与共的战友广州留影纪念/跨越七十四年终于再“重逢”……
一张跨越七十四年的战友合影/一种炮火中生死凝聚的革命情怀
枕戈待旦,随时能战/东部战区“联合利剑-2024B演习战训微视频”火遍全网
【带兵与练兵】39集团军率先开展的“科技大练兵”活动,引领了我军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
【带兵与练兵】实兵实弹,一以贯之
【带兵与练兵】建设高效的司令机关
【带兵与练兵】适应新战略,研究新战法
时代的记忆,人民的怀念——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宣传画
海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张玉华将军海南岛战役工作笔记》中的118师团营干部名单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