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无明”,才有资格谈条件

文化   文化   2024-12-20 15:40   浙江  


佛家所谓“无明的世界”,即被无知和误解所笼罩的世界。
而无知和误解,则是偏见之因由。无知和误解越多,偏见则越甚。偏见越深的世界,真相就越被消解了。
每个个体所谓的真相,本质都是基于自身的偏见而建构起来的心相。于是,同一个世界,在偏见的怂恿下,就被四分五裂成了无数个逻辑自洽的世界。
在每一个逻辑自洽世界里的个体,其存在态,就受到了极大的规约,往往呈现出三种形态:
其一是与逻辑自洽世界,以阉割自身逻辑的方式,达成融洽;其二是以自身逻辑对抗环境逻辑,头破血流;其三是成为逻辑世界的疏离者,要么审视,要么隔绝。
从能量交互角度讲,第一种形态是深度捕获形态,第二种是非理性策略形态,第三种是理性策略形态。
就关系博弈角度讲,第一种是不知何为筹码,第二种是不懂得评估筹码,第三种是进入筹码的深度计算范畴。
因此,能与无明的世界谈条件的,就只可能是第三种存在态的个体。

01
勘破无明,本质是勘破无明大行其道的行动逻辑。
无明的力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染性。而这种传染性,往往是基于两种强大的逻辑基点:
其一是规则逻辑,即基于规则的某种程序性捆绑,以及在同一程序链条上个体的利益趋同性,于是,规则逻辑往往就成为了一种强大的行动依据。
也就是说,当规则逻辑所涉及的相关程序链条上出现了某种偏差,那么,这种偏差就很可能仍然会以偏差的形式继续传导下去。
而出现这组偏差的继续传导,就在于规则逻辑链条强大的利益趋同性。这就像一个利益关联体,如果里面出现了某种偏差,那么,关联体中的其他成员,往往会基于利益趋同性,而做出掩盖偏差的行动。
其二是人性逻辑,即基于某些人性阴影,在面对同样能唤起厌恶情绪的存在时,无论这个存在对他们是否造成了实质的影响或伤害,他们都仍然会继续选择对这个存在发起攻击。
由人性逻辑所导致的无明,往往比规则逻辑所导致的无明,更难以破局,也即个体更不可能有谈条件的资格。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因为,人性逻辑下的无明,往往很难找到具体的痕迹。而规则逻辑下的无明,却可以找到具体的痕迹。任何局,有痕迹,就有路。

02
因此,与无明谈条件,就需要更强大的无明。
所谓更强大的无明,即为筹码。没有筹码,就没有资格谈条件。能够谈条件的,必然是勘破了无明的行动逻辑。
筹码,无非是进一步的俯视,和退一步的姑息。
所谓进一步的俯视,即勘破处境中的无明,因何而起,症结为何,要害为何。任何“进”,都是基于知己知彼之后,对第三方变量的缜密计算。
就规则逻辑而言,其因关联程序而起,症结在利益趋同,要害在是否具有引入能够俯视这一逻辑的第三方变量。
任何利益趋同的无明处境,都是能量无比强悍的世界,因此,几乎任何个体都是没有这个能量赤膊上阵的。因此,没有准备好进一步的变量筹码,就只能进入到退一步的姑息之中。
所谓退一步的姑息,即以尽可能的手段,把自己彻底隐匿掉,隔绝,或者审视。
隔绝,是对人性逻辑的姑息,永远相信在一个处境之中,越是资源匮乏,越会对无明上瘾。因此,不妨让他们上瘾。
而审视,则是对规则逻辑的,是寻找无明滋生的痕迹所在,是计算此种无明的能量值,更是计算可能的具备俯视能量的变量。
一切有效的伺机而动,都是基于对处境的缜密计算。因此,更强大的无明,本质仍然是一种入世的手段,是有为法。是有为法,则必生因果循环。

03
一如一切的无明,实际上,也不过都是有为法的果。
因为无知,所以才越觉得自己聪明厉害,于是,就擅动因果,制造因果。而误解,不过是无知的另一种表征,只是这种无知,却是基于自身的偏好和厌恶,而做出的因果选择。
于是,真正能跟无明谈条件的,始终是洞察了无明的条件,而让这些条件还给无明自身,让其自露破绽,自毁其身。
因此,面对无明,就必定是一手钢鞭,一手慈悲。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