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世间法,不过三层“游戏规则”

文化   文化   2025-01-31 22:11   浙江  

只有窥探到了这三层最底层的游戏规则,才能了然,世间一切通行的游戏规则,不过都是障眼法。

越通行的规则,越可能仅仅是一种阻碍认知真正规则的手段而已。一如佛家所谓的相,都是由各种人为的建构而来的。介入的人为偏好越多,相就越深重。
于是,对规则认知越低的个体,就越容易着相。因此,所谓的世间法,即是撇去了这些经过多重人为叠加的相,而直达底层核心的规则。
只有穿透这最底层的三层游戏规则,才能对结构的认知,进入到一种理性的计算模型中。也只有这种计算,才能把三层游戏规则串联起来,从而重塑对结构的认知,真正进入到结构最底层的运行规则系统中。

01
第一层规则:论控制属性。
第一层规则,也即建构结构的规则:以何种逻辑贯穿结构,以怎样的机制稳定结构,以及又用何种隐性的规则达成结构的延续或隐蔽式的迭代。
因此,第一层规则,始终是一种俯视的姿态,甚至是凌驾的姿态。凡是站在这一层规则之上的个体,对于他们而言,结构,以及结构中的一切,均为要素,都不过是指向结构目的的某种功用而已。
也就是说,站在第一层规则的个体,其目的指向的是控制,即其如何才能建构起更高效用的结构,以及如何使结构更趋于稳定。
控制指数越高,便意味着,其建构的结构越工于对要素的关联设计,越对其中要素的自由度设置了种种规约要件。
而这些规约要件,实际上,就是通过重重关联,而生成了无数的因果处境。当这些因果处境越具有强大说服力,越具有普适性时,也就意味着,这些因果处境成为了通行的规则。
越是通行的规则,越是大部分个体认为的日常。
于是,越是把通行规则认知为日常的个体,就越成为了被俯视的要素。

02
第二层规则:讲价值功用。
这一层的规则,实际上是根据结构的分层而来的,或者说,是这一层的存在,是结构分层的前提。
如果说控制规则,相当于是王侯将相玩的规则,那么,这一层的价值规则,就相当于是精英们玩的规则。
何谓精英?字面意思就是大多数中的佼佼者,把这些各具功用价值的个体挑出来,最终目的是指向维持结构运行的。
因此,第二层规则所谓的价值功用,始终是相对于结构而言的,即:个体相对于既定结构的功用价值是什么,决定了该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也就是要素分层,从而形成结构分层。
这一层规则,最终玩的是对结构要素的筛选游戏,即根据结构的需求制定筛选标准。
于是,符合标准的,就成为了某种程度的结构运行的代理人,或者是,参与结构要素的设计和调度分工。

03
第三层规则:求稳定阈值。
经过第一层的结构化设计,和第二层的匹配要素的筛选,第三层就进入到了庞大的要素池了。
正是因为这一层的要素极其庞大,以及可能的良莠不齐,因此,第一层规则和第二层规则,就需要不断地去计算这一层的稳定阈值。
之所以只要计算稳定阈值,就在于,把要素稳定在这个阈值中,是成本最低的。如果不能以可能的方式保持住这个阈值,那么,结构就会陷入到可能的质疑范畴中。
因此,第一层规则就需要通过第二层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值,来计算结构可能的破绽。同时,也需要通过第三层规则的效用程度,来评估第二层规则的实际效用。
于是,就有了无数用以稳固阈值的路径方法,比如婚姻的创建,家族的传承,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路径方法。因为,稳定,一定包含了数量的稳定,也一定包含了因果处境的稳定。

04
一切的世间法,最终都隐匿在了这三层规则中。看懂了第一层的控制,也就能穿过表象,看见其最终的指向:一种指向筛选,一种指向计算。
于是,站在第二层规则下的个体,也就能了然所谓的变数,不过是结构对价值功用的需求变了。
而第三层规则下的个体,对于那些不断被强调的东西,被鼓吹的东西,以及可能的奖励模式等等,就可能会进入到一种质疑,以及可能的审视姿态,而不会把那些东西认知为日常,甚至认知为是一种赞誉或认同。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