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进校园】第一讲:陈国科《区位·资源·贡献:考古视角下的早期甘肃》

文摘   2024-10-28 15:35   甘肃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考古进校园”系列学术讲座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讲,首场主讲人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题目为区位·资源·贡献:考古视角下的早期甘肃》。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横跨西北板块和生态交错带板块,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是中西文化交流、南北文化互鉴的关键区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塑造了甘肃独有的文化面貌,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陈国科通过对甘肃地区近年来的一些重要考古新发现的梳理,从考古学的视角勾勒出甘肃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揭示甘肃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通过梳理可知,旧石器时代,甘肃是早期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关键区域。新石器时代,甘肃是仰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仰韶早中期,甘肃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最深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彩陶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各区域的一体化。仰韶晚期,大规模人群移动,促成了陇东以南佐遗址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陇东地区进入“古国时代”;陇西地区,马家窑文化人群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使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新疆、云南等地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逐步融入“早期中国文化圈”,奠定了后世中国的西部基础。龙山时代,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铜冶金技术、透闪石玉料的东传,以及对来自欧亚大陆的羊、牛和小麦等的传播,极大促进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发展。商周时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边疆区域,甘肃始终和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周、秦、西戎文化的发祥地,周秦文化在此孕育发展并和西戎文化联系密切。秦汉以来,甘肃地区成为汉羌交融、唐蕃互动、丝绸之路东西文化对话的关键廊带。

本次讲座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进校园”系列公众考古活动的首场讲座,是所校共建融合课程的重要探索实践,旨在宣传考古成果、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术交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以此系列课程为开端,与省内外大专院校遵照“优势互补、重点推进、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考古研究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讲好甘肃故事,推动甘肃考古事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队伍的建设。


文|侯红伟

图|文物保管利用部

复审|潘玉灵

终审|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主要承担着全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科学研究和保护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