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中,吴荭从佛教考古概论、佛教及其艺术发展传播、甘肃佛教石窟寺概述和近年甘肃佛教考古新发现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佛教考古作为考古学重要分支,主要遵循考古学调查方法,获取相应资料并开展研究。除了依据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进行相对年代判定和石窟形制及造像内容等分析外,佛教考古还需从石窟寺所处地理环境、洞窟所处山崖状况、洞窟形制、寺院建筑布局等多角度开展研究。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自公元前6世纪始,经历创建期、成长期、革新期和发展期。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时期,佛教开始向境外传播。形成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等。甘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是佛教自陆路传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地,因此留存诸多石窟寺,分布范围西起河西走廊的鸣沙山下,东到陇东高原的子午岭密林深处,南至陇南山区的渭河谷地。其中尤以河西走廊、黄河两岸、渭河流域及陇东高原比较集中。
吴荭梳理甘肃省佛教石窟寺发展历程认为:十六国时期为甘肃省佛教石窟寺开创时期,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黄河上游及渭河谷地一带;北魏时期拓展至陇东地区;北朝晚期到隋、唐、宋、元、明时期,全省石窟都有很大程度发展。讲座最后,吴荭对近年来甘肃新发现的如镇原县方山乡田园子石窟、薛李石窟、武威亥母寺西夏石窟、泾川龙兴寺遗址、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等石窟、佛寺以及舍利地宫的清理发掘及研究情况进行了分享。
文|高致远
图|文物保管利用部
初审|吴荭 侯红伟
复审|潘玉灵
终审|陈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