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进校园】第七讲:谢焱《西戎文化考古——以马家塬墓地为例》

文摘   2024-11-13 17:22   甘肃  
11月11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考古进校园”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讲,主讲人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谢焱,题目为《西戎文化考古——以马家塬墓地为例》。

讲座中,谢焱从西戎及西戎考古学文化的概念、马家塬墓地田野考古工作流程、马家塬墓地的主要收获和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讲解。
“西戎”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晚期《诗经·小雅·出车》。到汉代,西戎作为西方少数民族统称的概念最终形成。从考古学视角看,西戎考古学文化是历史上西戎人群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涵盖夏代的齐家文化、商代西周时期寺洼等多支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甘、宁、陕、豫地区。其主要有寺洼支系和草原支系两个来源,马家塬墓地为草原支系的代表。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布局以大型墓葬M6为中心,其余中小型墓葬于其周边形成3个小中心,并匹配3座祭祀坑。马家塬墓地所代表的西戎文化是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主要包括西戎文化因素、秦文化在内的中原文化因素、中国北方青铜文化因素和欧亚草原中东部萨迦-斯基泰文化相关文化因素。马家塬墓地独特的墓葬形制、华丽的车辆、复杂的人体装饰和多种文化因素的遗物,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西戎文化的面貌。这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融合体是中华民族大融合进程中的缩影,也是研究该时期西戎文化、秦戎文化、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车舆发展等内容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高致远

图|文物保管利用部

审|谢焱 侯红伟

复审|潘玉灵

终审|陈国科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主要承担着全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发掘,科学研究和保护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