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回放&文字稿】创伤聚焦中的具身处理,聚焦取向心理治疗师(FOT)汤锦燕老师讲授

教育   健康   2025-01-20 11:38   上海  



主题&时间


▼▼▼

第七场

创伤聚焦中的具身处理

2025年1月8日(周三)晚上8—9点

主讲人:汤锦燕


主讲人简介


  汤锦燕  

聚焦取向心理治疗师(FOT)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与人本取向,目前在上海个人执业。2016年个人执业,累积咨询时数3000小时。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心理学(2006-2009),当代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临床方向系统培训(2012-2015年),人本主义聚焦取向心理咨询系统培训(2016-2017年),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沙盘游戏治疗系统培训(2015年),复杂心理创伤聚焦取向治疗系统培训(2017年-2019年),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职业伦理培训(2020)。接受两年个人分析和长期的个体与团体督导。


视频回放


↑识别二维码进入目录,点击试看

即可观看创伤聚焦系列公开课回放



文字稿


主持人: 今天是创伤聚焦系列公开课的第七场,主题是创伤聚焦中的具身处理,主讲人是汤锦燕,汤老师是聚焦取向心理咨询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与人本取向,目前是在上海个人职业。汤老师也是我们针对复杂性创伤聚焦取向咨询系统培训的助教老师,也会在我们今年5月份的系统培训中担任助教角色,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也欢迎大家能够加入到5月份的系统培训里面。目前是优惠价团报,如果想了解课程,可以联系小秘书或者扫码海报上面的二维码来获取课程的详细资料,更多的优惠也可以联系小秘书。

汤锦燕: 我今天是以一个创伤聚焦学习者与实践者的身份进行分享,欢迎大家在听完之后有所交流和讨论,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就私下里沟通。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只是创伤聚焦实践运用中所收获到的一小部分,很期待大家有机会可以与我们一起学习人本主义针对创伤领域所运用到的多种聚焦技术。那么我们先从简德林的这句话开始,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这句话。当你看完这句话,你能捕捉到什么吗?欢迎打到公屏上!

有没有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或者说体会过这句话所描述的内容,或者经历过这句话所呈现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只要你刚才在这句话上停留过,我认为都是一种具身体验,具身体验包括认知、觉察、体验等等。

创伤聚焦的核心目的是找到与我们自身契合的,处理我们自身创伤的方式,而我们的身体一直陪伴我们经历着所有的一切。运用聚焦的方式就是与我们最忠诚的伙伴一起去找寻跨越创伤的答案,关于我们经历了什么?被影响了什么?以及学习到了什么样的人生故事?

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看看这个部分,因为创伤聚焦是一个非常重视体验过程的疗法。在今天的分享课上,我们可能与旧有的创伤直接相遇,但由于我们是在一个网络公开的环境下,所以请大家置身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空间内。

作为成年人需要大家守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设立好自己的安全边界,让自己处在尚能掌控的情绪状态里,如果在分享的过程中,有一些想法、情绪或者体验浮现的话,尽量选择相对熟悉能掌握的议题,如果有感到不适,你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刻让自己停下来,喝水,活动一下身体都是被允许的。总之,照顾好自己,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舒适的、舒服的状态。尤其是留意我们的呼吸,让呼吸流畅、肢体放松。

下面我们开始一个练习,人本聚焦都是在感受与体验层面工作,具身练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悟创伤聚焦的原理,达到学习的效果。

接下来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到此时此地,尝试链接我们的身体。大家请先了解一下注意事项,尽量选一个感受性不过于强烈的身体感受,以协助我们可以与身体感受保持可近可远的距离,即使我们结束练习,也可以从身体感受中回来,继续我们的现实生活!接下来我们可能需要洗澡睡觉,有的人需要管孩子,吃夜宵等等,总之是需要可以从我们的这个分享课上回来的。而且,一定要让你自己知道,你随时可以停下来,允许身体想要保持在某种舒适的状态,放空头脑,忽视我这边的声音也是可以的,但需要保持一个觉察,看看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我们就从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开始。

【尝试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调整坐姿,尽量保持一个有后靠的椅子,让我们的后背得到支撑,也可以感受座椅,让我们的感受一下座椅对我们臀部的支撑,如果我们的双脚正踩在地板上,可以感到脚掌对地面的压力,也能感受到地面提供给我们的支撑。

我们可以活动一下我们的脚趾或者双脚,感受一下我们的整个脚步,同样地,尝试感受一下我们的小腿、大腿乃至整个腿部,静静地感受,可以活动一下,也可以触摸一下,这都是一种与我们身体保持链接的途径。

留意有什么感觉浮现,保持对这些感觉的觉察。就觉察,只是觉察。比如,我现在感觉到我这胸口有一些感觉,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这里,感受这个感觉就可以。在今天的练习中,无需探究感受之下的东西,只是觉察我们身体让我们感受到的部分。同样地,再把注意力慢慢地往上移,来到我们的上半身,感受一下我们的腹部。

我今天是因为刚刚吃完饭,会觉得有点吃得太多了,你们可以感觉一下自己现在的腹部、胸部、腰部、背部、肩颈部,是否有一些感觉浮现起来,还有我们的手心、手掌、手臂、我们的脑袋,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感觉?

任何感觉都是身体向我们传达的信息,请保持留意!现在我的胸口有一点沉沉的感觉。能感到心脏正在跳动,而在我的喉咙这里有一点热热的感觉。允许自己只是觉察与陪伴。在今天的练习中,不探究感受下的东西,如果你需要活动一下身体,调整一下姿势也是可以的。请始终保持对我们身体的关注!跟随身体的需要,让我们身体调整到一个可以让我自己感到安全舒服的状态,就比如我现在需要把整个人靠在椅背上,让我感到有支撑,这让我感到放松。允许我们在做今天练习的过程,有一些想法不断地浮现,不断地从脑海里冒出来。你可以看看能不能把它们暂时(想法)放到一边,把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我们的身体上。如果脑海里的想法吸引了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那就让它们待在那里,留意一下我们身体上有什么感觉是与这些想法相关的,保持对我们身体上任何浮现的东西保持持续的关注与感受。它们可能出现在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也可能是整个身体。

借着练习,我们可以留意一下,感受会在我们身体上以哪种方式让我们感知到,你是否能够观察到它的大小、形状、表现形式。让我们花点时间了解它,当它们表现得太过强烈时,请让它们知道,你正关注着它们,当那种强烈让你无法专注在你想要专注的事物上的时候,可以询问它们,你可以做点什么,让它们感到更安心、更平缓一些。

比如,在我的胸口这边会有些沉沉的感觉。我们可以尝试抚摸那些感觉,在我们身体上停留的部位,感受它们、安顿它们,也可以通过轻轻地叩击我们的身体,用手心也可以,把我们的手叩成一个小球,轻轻的叩击也可以。在叩击我们身体或者拍打身体部位的时候,去感受它们,安顿它们,它们还好吗?留意这个过程里,它们是不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当你抚摸它们,敲打它们的时候,如果有变化的话请保持留意!让我们的身体知道我们正关注着它们,再次询问它们的需要,怎么做可以让它们感觉好一些,让它们知道现在的你可以做些什么,尝试地去做,让它们感觉好一些。

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练习的收尾阶段。你可以一边与现在的感觉待在一起。让这些感觉知道你有留意到它们,你也知道没有处理完的部分,让那些期待被处理的部分了解到,你会找到一个更恰当的时机,与它们做更深度的交流。

现在请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呼吸上,放慢一点呼吸。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气吸入我们的鼻腔,放慢一点我们的呼吸,让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我们的胸腔,进入我们的身体。放慢一点我们的呼吸,让气体缓缓的从鼻腔或者口腔排出。多尝试几次缓慢的呼吸,没有特别的次数要求,直到你把呼吸的快慢节奏、深浅程度调整到你觉得舒服的状态,在我们的练习结束前再次核查你的身体。

刚才浮现过的感受的地方是否都暂时安顿好了,每一个地方都需要核查,我刚才的胸部、喉咙都会有一些感觉,我可以来询问一下我的身体,它们是不是都可以了?直到你觉得可以了,直到你的身体告诉你可以了,就可以回到我们的分享课上。】

当你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光可以听到我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屏幕,看到屏幕上的人,知道你正在听心里程成关于创伤聚焦的分享课。你可以喝口水,也可以看看时间。现在是北京时间817分。

我们的练习就要在这里停一停,如果你需要与自己更多的待一会,那请你给予自己一个截止的时间。你可以通过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大概知道你可以给予自己多少时间,也让那个需要陪伴的部分有所了解。在创伤聚焦中能够收尾,也是一个应对创伤的有效环节,已经结束练习的伙伴,如果你愿意分享的话,可以把你整体的感受或者感知到的任何身体的状态,通过文字分享到公屏上。

最后的这个结尾,在创伤聚焦里称为一个安全性结尾,需要关闭还未来得及处理的感觉、感受,确保我们的现实感回来了。分享一个与创伤保持工作状态的技巧,始终保持放缓我们呼吸的节律,保持在一个可以留意到身体感觉的觉知状态,可以通过关注呼吸让我们与我们的创伤体验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处理创伤需要进入一个能触及但不沦陷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对身体的感知。身体客观的呈现状态,能直接观察到的状态也是一种感知,它不但可以被我们印记,可以被我们主动地了解,更能够被创伤聚焦咨询师捕捉到,是识别创伤浮现的一种记号。比如,某个动作的停止、突然的波动、表情凝固、眼神飘忽、话题转移等等。

刚才我没有看到大家分享的内容,其实在日常对身体的感知上,通常有三种常见的状态。一种是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感觉,我们可能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如果你属于这个情况,那么你将怎么描述自己的一个状态,当感知不到任何身体上的感觉,但你的姿势肢体语言是可以被你自己留意到、观察到的吗?

还有一种情况,无法专注在身体的状态与反应上,那个时候的你是有许多想法浮现吗?或者是昏昏欲睡,而无法辨析身体的感觉。练习创伤聚焦就是在学习保持对自身状态的关注,这是成功进入具身状态的一步。关注我们自己的状态,尤其是身体的状态,才能了解创伤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当然,创伤也会给我们带来资源、突破与力量!所以允许我们对自身的任何状态保持关注,而聚焦式关注是一种有自主性、有建设性的关注方式,是有意识统整和具身体验的方式。

那么我们看第三种,能感知到身体的状态和反应,我们的身体感觉是很灵敏的,或者是很多样化的。比如,是否能够留意到自己的呼吸,或者你能够感知到自己所处的空间,是否会在空间内听到我声音以外的声响,是否能感知到周围气息的流动?你所在环境里的空气的温度湿度是怎样的?你的皮肤有接触到什么吗?包括覆盖在我们皮肤上的衣服。那么,皮肤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所有的都是身体在感知,这是一种具身的状态,即身体的状态被感知到。

即便是第一种状态,一下子无法捕捉任何身体感觉,但只要你能直接用眼睛去观察自己的身体,用眼睛看、用手去触摸,这都是一种具身体验。任何对我们自身的感知都是具身,而具身的开始是打开修复创伤体验的钥匙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具身性。这个是目前 AI 领域很火爆的一个课题!我理解的是人工智能更贴近人类的一个有待突破的难题。我并不觉得现在 AI 已经可以达到和人一样的所谓具身性的功能,而正因为没有突破这个课题,可以说明,具身它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具身的理解,把具身分为生理具身性心理具身性社会具身性生理具身性相对应的是感知我们的肉身单纯的体感,而心理具身性是带着情绪感受性的身体感觉,社会具身性则是综合形成的一种身份觉知。这里把它们区分开,只是简单地去了解,至少我看到的具身性里边会有这些内容。

实际上,作为成年人,我们的具身性通常是这三部分混合的状态。也许只有刚刚出生的小婴儿他可能只有生理具身,其它两部分他可能都没有。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这三部分的具身性通常是会同时出现的,我们可以通过聚焦练习去有意识地区分,把一些混杂不清的感觉做一些梳理。熟悉这个区分的步骤后有助于将复杂性创伤体验做一些“切薄”处理。“切薄”处理是创伤聚焦的另一个技术。就是如果我们可以区分一下现在升起的感觉到底来自哪部分,可以帮助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处理创伤。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我们减少对创伤体验的恐惧,如果不区分(以及“切薄”)的话,创伤一下子扑面而来,我们是很难冷静、理智去应对的。同时,在这个区分和“切”薄处理后,也增强了我们对创伤激活的掌控感。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熟悉身体的生理性感觉,是否可以更好地照顾我们自己的肉身?同时,当我们觉察到身体反应与创伤体验一致的时候,比如那种所谓的腹胀、胸闷、恶心的感觉,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区分这些身体的反应是否带有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如果只是单纯的身体不适,可以更好地()对身体症状做处理,(有意识地)不再让自己“陷入”创伤激活的失控体验中。

而社会具身性对应自我身份认同。大家有没有过一种“腰杆子硬了”的体验,我认为这是很显著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具身性体验。

当具身体验出现偏差、适应不良或者反应过激时,可以通过创伤聚焦练习进行完善的。我们作为成年人,无法完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也无法没有任何情绪地生活。即便是麻木、冷漠,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是我们应对环境或者伤害的一种策略而已。由于具身性通常是混合体验,创伤聚焦不光是协助我们去识别他们,更是通过了解身体的不同状态,去探寻被创伤体验影响和操纵的部分,让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具适应性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有效)应对创伤(反应)的策略。创伤聚焦的练习之后,是要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在面对创伤体验时变得更加地稳定和灵活。

最后做一个小结,今天说的这三个具身性,在我看来,混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自我的体验。因为自我贯穿于肉身、身躯与身份之中。所以,身体感觉蕴含着自我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好一点是完全可以从身体的良好感觉上起步的。任何时候都记得可以放松你的身体,调整你的呼吸的节律。这也是为什么创伤聚焦是一个要求大量跨越以往创伤体验,包括提升身体感知能力的实操练习的培训,这个课需要非常多的练习。

接下来的创伤聚焦的培训里面,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要求大家进行大量的练习。这些练习是被强制的,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能在完成培训课程后掌握切实有效的方法。而创伤聚焦中具身能力培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我们自身情况的创伤疗愈的方式。当我们可以从自身的体验中去验证这种疗法的有效性,我们也能陪伴他人去探索他们的有效方式,这些具身性的创伤聚焦的策略都是非常独特,但一定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所有人在学习和持续练习创伤聚焦之后,可以重建创伤后更具适应性的身脑协调的一些内部系统,甚至发展我们想要跨越创伤的可以自适应的、更加自动化的,达到一种动态性平衡的内部系统。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PPT。这些都是一些有关复杂性创伤的呈现状态。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我们是否能够在对方不描述他们具体的遭遇,就能识别那些处于创伤体验中的人?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身体反应会成为一种信息传递给我们。其实,我想作为成年人,很少有人说我从来没有遭遇过创伤,所以我们无需为所受到的伤害感到羞耻,但我们是否了解创伤幸存者,这个是创伤聚焦里的一个专有名词。我们是否可以了解创伤幸存者都有哪些特征,这个部分Shaun老师在课程中会详细讲解,我们先了解会有这样的创伤性的反应,先了解创伤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让我们可以更快地识别出我们曾经历过创伤性体验。我很认可一个通路,那就是能识别才能够有意识地去处理

上一节戴老师分享的内容是与内在批评者工作。无论是脑海中去识别内在批评者的形象,还是从身体层面感知内在批评者的影响,都是先通过自身的反应去觉察,去通过自身被影响的程度去觉察,去识别内在批评者。当我们熟悉这个过程,就会知道,当我们有感觉的时候,内在批评者出现了,才可以去化解内在批评者侵入脑海中、身体上的一些枷锁。创伤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不良的记忆,扭曲我们的认知,也会在躯体上残留应激体验,比如压迫感、堵塞感。有时候,无论从认知到感官体验上,我们都会不明所以地信息过载,表现出反应过激或者直接失去感知能力。从生理肉身的角度,可以发现创伤下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存在通路不畅的状态,以及失真的感知力、缺乏适应性的反应模式。假设我们在遭遇创伤后,身体一直保持自由与灵活,反应具有实用性与适应性,创伤就并不能真正干扰到日常生活。

以上这种情况是身体已经摆脱了创伤记忆构成的条件反射。是我们即便在创伤记忆被激活的情况下,身体依然可以有意识地调节到不被干扰的状态。这是需要对我们的身体反应有充分的认知与协调能力才可能实现的。而当我们的身体处在失控或者失察的状态,我们很容易顺着过往创伤体验后的惯性去反应或是表达自己,可能会有直接的破坏行为,也会让自身陷入不适的状态里。应该有不少人听到过战斗、逃跑与木僵状态,如果这些状态是有意识、有觉察的应对策略,说明我们是有意识而为之,我们具备灵活的切换能力,那问题是不大的。但如果无法自主切换,那么就会陷入一种危险或者具有伤害性的境遇。我把这个理解为不自主地重复着创伤性体验。

创伤可以在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留下印记,尽管我们中的很许多人未必直接经受过身体上的折磨。但依然可以看到,即便创伤只是保留在记忆中,我们以为只在记忆中,也就是在大脑中,当我们带着这部分未经处理的记忆生活,身体状态实际上处于旧的创伤反应中。

这也是为什么创伤聚焦要动用我们的感官系统去识别,通过我们不太舒服的感觉、僵化的感觉去识别创伤所在,与我们身体感知相关的感官系统,五官六感,直接感受着外界事物的刺激,包括受到创伤的影响。但由于我们的眼睛、耳朵、身体,它们本身都是能够被观察到的,自己也可以(观察),别人也可以(观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觉知它们,让它们与现实连接,重建他们的运动方向,建立新的体验过程。这张 PPT 就先讲到这里。

说到具身性,免不了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进一步了解具身性体验如何在创伤疗愈中发挥作用。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大家或多或少会听到过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那么交感神经通常是,比如说负责扩大瞳孔、加速心跳、抑制唾液分泌、分泌肾上腺素激素,更多的是一种紧张的体验,会让我们的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相对应的是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让我们的身体可以处在更平缓(具调节能力)的状态里面。

学习创伤聚焦的具身处理,就是让我们在与身体反应的持续工作中,获得更多对身体的理解,使我们的感官系统在大脑的协作下更具有觉察性,让行动(反应)更有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创伤聚焦)的过程里边会做大量的练习。虽然不说我们在做具身练习,但是因为创伤聚焦会一直与身体保持链接,所以就是在做一些具身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具身练习,熟悉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些功能。在身体与大脑的反应中去建构一条新的神经通路,重建我们的反应模式。当我们明显感到紧张的时候,可以调用一些熟悉的放松的感觉,激活副交感神经,最终达到与创伤体验更好相处的目的。

创伤记忆不会被抹去,不是说我们学了创伤聚焦,这些记忆就不在了,其实就是形成一种新的神经通路,让我们可以发挥大脑、身体双系统的协作力,去实现跨越创伤的或者跳脱出创伤体验的部分,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伴随身体的灵活的运动(反应)。创伤聚焦持续关注身体反应,持续地对身体反应工作,是一个创伤意识化的过程,是针对创伤后不断去调试我们身体反应的过程,直到重建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适配的反应状态或行动模式。

下面我先简单地分享一下,创伤聚焦中可以重建神经网络的一些具身处理的经验。通常来说我们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尽可能地打开感官,体验身体过程。一开始可以从一些小的不适开始,去体验你的身体感知力,包括身体内部呈现的以及感受到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第二部分,就是与这些身体的反应、身体的感受保持对话,与身体保持连接。把自己投身到关于直觉的感知和体会中。这时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身体是分不开的,自己就是身体,身体也是自己。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努力地去找到,用努力这个词其实不是那么恰当,就是尝试性地与身体对话。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身体与情绪或者体验相呼应的部分,比如说我今天胸口这边沉沉的感觉,我会去想它与什么相关,感受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觉察到什么情绪没有?当它们是相互呼应的时候,我是有感觉的,“是这个感觉”,“是这个情绪”,会找到一种确定感。这个确定感会带来一些压力的释放,我知道“这里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一个新的神经通路,(过程)更清晰化。

我会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我可以做点什么,可以让它感觉更好一点。或者说,(有方向地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在这样的体验过程里感觉更好的话,也许我不一定要用原来的方式,可以用新的方式去替代。这就是在与身体工作的过程里,一个具身处理的过程。

在创伤聚焦中重建神经网络之后,我们通常会有身脑贯通的体验,或者释放的、回归的、解放的感觉。就是那种对了的感觉、明白了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会重新获得身体的掌控感、一些安全性的体验、一种自由的体验。在我自身的实践过程里,我会感到一种自我的开放性、创造力。

还想提醒一下,重建神经网络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地与身体感知去尝试链接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快速的过程,Shaun老师也会告诫我们,去邀请一个有经验的伙伴陪同,尤其在练习初期的时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个伙伴可以协助我们,把我们唤回到安全的现实环境中。

创伤聚焦,它的具身处理还有另外一个特色,刚才有说到一部分,那就是一种自我交互的能力。具身是让我们无限确信自己,确信对的感觉,我们与环境与自身不断对话。与环境中的身体、与自己、与自身不断地对话,确定环境、确定自己的感受,提升我们的觉察力、提升觉察力的敏锐度、客观性。敏锐真实地觉察可以让我们更有能力去共感别人,从自身角度来说,可以更好地接纳自己。学习借助更诚实的自己去面对创伤,也是创伤聚焦的特色。具身能力是可以让我们成为最懂自己的那一个,让我们实现内外一致的体验。

学心理时一直说内外一致,这是要经历一些体验过程、修正过程,才能够实现的。在我们实现内外一致状态时,我们可以成为无论是从自身的经历、感知、反应或者处理事务的表达方式,更一致更统一的个体。

最后我想借助这两句话,停留在让我们通过具身性更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终极目标上。就是 PPT 上后面的两句。对于具身性的个体而言,他人之不在场,恰恰是他作为他人的在场,还有一句是主体必须被视为根植于环境中的具身化的存在者

我关于创伤聚焦具身处理大体分享到这里,按照我们的一贯宗旨,可以尝试关闭所有在分享课上的体验,以确保我们处在安全的状态里。请跟着我完成接下来的练习。这个练习希望可以在日常运用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种可以达到身体放松的小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屏幕上的内容尝试做一下。可以想象一个正方形的图案,缓慢地吸气,我们可以在呼吸的过程里跟随正方形的脉络进行呼、吸。一个正方形有四条边,想想沿着第一条边的时候我们吸气,屏住呼吸是第二条边,第三条边是吐气,缓慢地吐气,第四条边是屏住呼吸。可以多尝试几遍,(想想)一个正方形的轨迹进行呼吸练习。吸气、屏息、吐气、,屏息。这个过程是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练习。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多尝试几遍

还有一个练习,我会在结束一些头脑活动之后,结合身体,调节一下我的身体状态,大家也可以根据 PPT 上的内容做动作,也可以用你习惯的方式,它没有一个特别的形式,只要你觉得你的身体可以活动开,可以放松下来,可以从一些不想要的体验里出来,都是可以运用的。所以,身体不仅可以处理过往的创伤,也可以通过身体的变化,主动地去调节身体从创伤体验里出来,我们的身体就是这么的神奇。这就是我今天关于创伤聚焦中的具身处理的分享,那就先到这里。




推荐课程




PSY心里程心理
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入行和进阶的专业理论、实操、督导培训。国外与国内对话,线上和线下整合,传统式与体验式教学互补,咨询与培训一体。希望未来我们有更多紧密的连接,连接在一起的成长必然有丰富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