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开门红”战役已悄然打响。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开门红”无疑是最强烈的节奏感,而今年的开门红又与往年不同。代理人数量急剧下降,银保渠道重回C位;今年银保渠道放开维持了10余年的“1+3”合作机制,利率持续大幅度下调,报行合一……2025年“开门红”到底能不能红大家都很期待。不过不约而同的是,各家险企都提前开打了,友邦、平安个险渠道捷报频传,有保险机构高层对观潮财经表示,今年8月底即开始筹备2025开门红。对此,观潮财经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正如各家上市公司在财报发布季公开的一致方向: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主流。但“报行合一”下,今年的银保渠道明显淡了很多,多家银行产品需等到2025年1月,预收保费现象不再;为吸引消费者产品附带增值服务。而观潮财经在近期的保险业高层及银行网点走访过程中也发现,随着诸如上述的诸多新变化,多年坚守价值路线的险企似乎终于迎来了好时候,而银保渠道的价值也正在被重新定义。网点走访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宏人寿。
2025年的“开门红”各家银行准备的怎么样了?观潮财经走访发现,与往年相比,2025年的“开门红”从渠道、参与险企到开始时间均与往年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从渠道来看,在行业深度转型的当下,银保渠道的价值或被重新定义。观潮财经对国有几大行进行走访发现,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主流,但不同银行工作人员对其持有不同态度。部分险企产品为吸引消费者,还附带了增值服务。此外,观潮财经了解到,尽管有的银行由于受到预定利率调整的影响,部分网点“开门红”产品暂未上新,但重点营销产品已蓄势待发。此外,2025年银保渠道“开门红”还受到了政策上或多或少的影响。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取消了一个银行网点只能代理三家险企产品的限制(“1+3”)。在“报行合一”深入至各渠道的当下,该政策的颁布也将在2025年开门红中起到进一步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今年8月监管要求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在3.0%增额终身寿停售、2.5%分红险停售期间,部分有需求的客户已经购买了相关产品,后续的购买动力也会受到相应影响。文字实录:
如果倾向于长期风险低的产品,一种就是5年期存款,是没有风险的。一种是同业存单类的基金,相对来说不会像其他高风险产品波动那么大。考虑更长期一点的就是“太保鑫相伴(A款)终身寿险”,现在是2.5%的,按照有效保额进行复利。
现在利率一直在调整,不确定到年底或者明年是否还会有新的调整。这个产品其实已经是开门红产品了,而且还新出了一个附加的特定客运交通工具意外身故保险金。后期可能会上一些五年或者六年的短期产品。
我们网点合作的有太平、泰康、太平洋,也是选择了一些大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
主推:“农银人寿金穗瑞享终身寿险”、“农银人寿金穗终身寿险”法巴农银理财的产品收益还挺高的,具体产品可以在手机银行上查到。因为现在利率都在降低,所以不太推荐买长期的理财产品。保险推荐“农银人寿金穗瑞享终身寿险”和“农银人寿金穗终身寿险”(产品未上线,名称无法确定,可确定叫“农银尊享”),是农业银行自己的保险。“农银人寿金穗终身寿险”是30万起购买,瑞享没有那么高的门槛。年轻人还是比较推荐购买终身寿险的,这也是我们“开门红”的产品,一月一号就可以购买了。“开门红”产品现在基本都上线了,没上线的1月1号也会有的,到时候就可以购买了。像“开门红”就相当于是保险业对客户的优惠活动,你们到时候买会送点东西的。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下降,保险的利率也是下降的,现在买的产品利率是定死的,锁定利率了,确实比存款好点。像国家政府也是对这个“开门红”大力支持的。
现有的保险产品终身型的。年金类是按照您所交保保额的2.5%,但是前面五年是一个缴费期,工银安盛(鑫如意)2024版是六年保本。短期产品暂时都没有上线,9月1号改革了之后产品很多下线了,都没有上新的。开门红咱们这边还没有,是否要等“开门红”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开门红的产品现在还没有明确,不一定会比现在更划算。我们的“开门红”应该是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但我觉得利息今年肯定是不降的,保险产品基本上也不会调了。我们银行合作的保险公司有很多,根据行部的要求,行部发什么我们就卖什么。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而且保险有一个3+1的要求,每个网点会定死的,不像资金和理财全网点都通的。现在是一家网点可以合作5家公司,但每个网点合作对象会有一些差异。但现在保险整体也就这些产品,整个市面上大差不差,就看现金价值、看公司。现在利率也差不多,肯定先看公司,现金价值大差不差。公司的话,银保体系一般不走大型保险公司的,会走小一点的。
合作险企:中汇人寿
现在主要是终身寿的理财产品了,2.5定价复利的。“中汇人寿汇享保终身寿险”是你活多久就可以领多久的一款产品,这类产品因为时间长比较适合年轻人。中间是可以取出来的,一种是终止合同,把所有的资金拿出来;另一种就是从现金价值里取20%,剩余的钱继续在里面滚。这款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最高的,我们自己也对比过。这款产品就是储蓄型的最高的,别的低的我就不跟你说了。
我们目前就是以终身寿为主,还有一种就是重疾险。偏向保障的话还是推荐重疾险,分轻疾、中疾、重疾,生病可以理赔。
其实这两种是可以一块配的,终身寿对你的收益进行保障,重疾险对身体进行保障。目前来说,银行也是主做这两块,像意外险什么的银行都不太会做。
“开门红”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会上线很多产品,但是终身寿产品都是一样的。“开门红”可能会上一些五年期的趸交产品,但是这一类产品我不建议买。因为这一类产品都是“分红型”,只有一个最低保证数是可以给你的,比如说1.3%,但是口头和你说3%-4%,这都是根据公司分红给你的,不确定的。
我们网点倒没有“开门红”产品有更多优惠,就是正常卖产品,只是说“开门红”会有更多趸交产品。目前还没有上线。
文字实录:
我们今年产品以分红险为主,有一个2%的保底收益,在此基础上会有一定的分红,分红比例大概是0%-1.4%。现在的这个年金产品是一个过往提供参考的版本,正式产品还没有上线。平安和国寿目前的产品也是分红险为主,保底一般在1.8%-2%。
这个是交银集团内部的产品,分红是交银集团给你的,比较好把握一点。平安国寿自有的集团经营情况,不如我们对交银了解的更多。
“开门红”会划算一些,一般是在十二月份。但是现在的产品和十二月份以后的产品定价都在2%加分红,没有变化。每一年“开门红”产品会有一些微调。如果后面降息的话,早买早划算。
我们今年代销产品可能会有中宏人寿。中宏人寿是中外合作的,国外保险分红一般做的都比较高,外资做这个会比较成熟一些。今年还没有确定下来是哪款产品,形态大致确定。但在产品的细则上,以及它的增值服务还在做商榷,基本上十二月份到一月份左右会定下来。其他代销产品目前也在选品。
现在银行同质化很严重,每家银行产品大致都差不多,产品都是贴着监管规定去做的,主要是看售后。
合作险企: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阳光、平安、太保等
文字实录:
非常建议买一些保险产品。大都会人寿的“都会鑫享优享版终身寿险分红型”基本是2%确定保底的,加上预计的1.1%-1.2%的分红,相当于每年大概3.2%复利计息一直存下去。我们自己已经测算过了,按照大都会的分红演算的话,前中后期收入都还可以。
具体分红情况是不写在合同里的。但是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70%必须要分红,是强制分红。一些小公司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盈利水平。为了拿高的分红去吸引一些客户,走的路子可能会比较歪。
我们从来没有“开门红”的概念。近期保险产品利率刚降过一波,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过于调整。如果现在需要做配置的话,我觉得不用等到明年一月份。只要不调整内部利率,保险公司产品可能四五年都不会变的。具体产品是根据年份表来的,所有的条款、产品说明书都能看得到的,没有必要等好几个月。但是我自己认为今年降的比较快,可能越等利率越低。
招行合作的保险公司很多,但是分红险的话大都会人寿的高一点。我们还有个中宏人寿的,也是二十年累计100%,6年保本。
如果觉得分红险有一部分是不确定的,我们还有阳光人寿的一款终身寿险,保额增付2.5%。其他公司的话,我们平安、太保的都有。
其次从保险公司来看,观潮财经获悉的一张开门红喜报显示,往年似乎并没有“开门红”概念的友邦保险已率先开打,该险企营销员渠道二区2025KMH已累计突破保费1000万。
最后从时间来看,“开门红”通常从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份,但据观潮财经了解,自今年9月起便有一些头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陆续举行了“开门红”启动仪式。公开报道显示,今年9月,全行业共有325款保险产品粉墨登场,分别来自56家寿险公司、2家健康险公司以及4家养老险公司,合计保险公司62家。
观潮财经走访发现,招商银行多家网点主推中宏人寿分红险产品,交行也有网点透露即将推出中宏人寿产品。经了解发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该公司持续精耕细作、布局价值的成果。从产品端来看,受到利率下行的影响,各家公司转向分红险,而早在两年之前中宏人寿早已开始布局,期间则正好抓住了产品断供机会,实现业务大发展。从中宏人寿保险业务收入的险种构成来看,该险企分红险自2009年起便是主推产品,虽于2020-2022年“式微”,但在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突破百亿,达114.01亿元,同比增长159%。从该险种在其保费总额中的占比来看,2013年起分红险的占比逐步下降,从2012年的80%降至2021年的29%,大幅下滑超50个百分点。但2022年起,该险种保费贡献逐步提升,2023年其占比已达49%。其次从渠道端来看,“报行合一”后利好银保渠道价值,费用下降给该渠道带来了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中宏人寿大力发展银邮渠道。经营数据显示,作为该险企第二大渠道,2020-2022年间,银邮相较个险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一直有着较大差距。但在2023年,该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一举升至93.72亿元,同比大幅提升274.28%。在中宏人寿保费总额中的占比也从17%升至40%,大幅提升23个百分点。并且值得关注的是,中宏人寿发展银保渠道8年,第5年实现利润打平,当前已稳定盈利。而在报行合一的当下,更是稳稳吃到了银保渠道的红利。观潮财经近期走访各家险企过程中发现,在新旧会计准则切换的当下,各家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并未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较,不少险企因当期的利润波动价值被埋没。
业内普遍认为“开门红”大概率等于“全年红”。在过往“规模论英雄”粗放发展模式下,部分保险公司为在“开门红”冲业绩,捆绑销售、炒作产品停售、虚假宣传等时有发生。观潮财经梳理发现,监管部门自2018年起便陆续发文引导保险行业科学合理开展“开门红”营销活动。
2018年初,原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发《关于“开门红”保险销售的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谨防“炒停”营销、夸大宣传等误导消费者投保的违规行为,同时还对各类型产品特性进行提醒。
2020年10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人身保险公司年度业务平稳发展的通知》。并于次年7月公开发布该通知落实情况的通报,点名通报了21家人身险公司。原银保监会在通报中表示,激进发展模式仍然存在、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市场乱象仍然多发等。
去年“开门红”前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再次给“开门红”立规。引导各公司科学制定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严格执行“报行合一”,促进人身保险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监管部门以及保险公司共同努力下,保险公司开始逐步平滑业务节奏。公开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一月份以及一季度寿险原保费收入在全年保费总额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趋势,分别从2021年的49%、32%降至44%、27%,均减少了5个百分点。此外,随着业内“产品+服务”模式的兴起,“开门红”也将向“四季红”过渡。事实上,监管方剑指的的是“开门红”运行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非“开门红”本身。此外,比起淡化“开门红”险企需要关注的是“开门红”后能否保持好的产品结构以及全年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