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巨鹿路的贺友直先生

旅行   2024-09-11 07: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编者按:贺友直(1922-2016)是我国著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章正元和贺老同住在静安区巨鹿路上,贺老过世前常常在家门口相遇。贺老过世后,章正元写文章回忆心中的这位老邻居。



我和贺友直先生同住在静安区巨鹿路上,相距二三百米,仅隔一条襄阳北路,他家在路东,我家在路西,两人经常会遇见。近日,我在翻阅贺老连环画时,与他多次交往的情景宛在眼前,心里很不平静。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近几年来我俩三次碰见的情景


贺友直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2013年5月的一天清晨,我去买大饼油条,刚出弄口就与贺老不期而遇,他拎着两副大饼油条袋往回走。我先打招呼:“贺老,侬早!”他定神看我一眼回答:“你也早呀!”我说也去买大饼油条,他就打开话匣子了,说他老两口每天早上不是馒头包子,就是面包饼干,吃厌了,想吃大饼油条换换口味。不过,吃油条有点怕,不能常吃的。


接着,他低声对我说:“侬阿晓得,我今年92虚岁了,贱格,贱格!”我开始一惊,但立即反应过来对他说:“不是‘贱’,是你贺老的福气,你身体蛮好,会长命百岁的!”我接着说:“贺老你健康长寿,我们就可以经常看到你的新作品了!”


贺友直画老上海-本帮面馆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他摇摇头,还连说两声:“贱格!贱格!”他不忘提醒:“你去买大饼油条吧!”说完摆摆手,朝着他家方向迈步了。


贺老是一位丰产画家,一生共绘制连环画、风俗画、插图等90余部,作品近万张。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曾创作出精品杰作,塑造的人物成为影响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他先后获得“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的殊荣。


2005年3月19日,我有幸得到由程乃珊撰文、贺友直插图合作画限的《上海FASHION》的一本新书和一枚“珠联璧合,文画妙配”的首发纪念的首日封,都留下他俩亲笔签名的墨迹,成为我的珍藏品之一。


首发纪念的首日封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贺老平时有散步的习惯。只要天气好,每天下午3点到4点钟都要上街遛遛,南有淮海路,北有南京路。他常走的一条路线,从巨鹿路出发,在襄阳北路、长乐路、新乐路一带转转,后来延伸至淮海路近南昌路的邮政局,然后穿越襄阳北路折返,约用一个小时左右。我多次遇见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出门散步也很注重仪表,头戴鸭舌帽,上身中式对襟布衫,皮鞋锃亮,十分庄重、秀逸。


他一路走走停停,走走看看,显得十分悠闲、轻松。记得2014年秋日一天中午下过阵雨,下午雨过天晴,约在3点10分左右,我与贺老在襄阳北路、长乐路口迎面相遇,见他右手抱着一把木质长柄布伞,比常规雨伞长约20公分,显得厚重得多,估计把伞打开,三个人也可挡雨了。


贺友直的画案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我见此状,便向贺老怎么不带小折伞?再指着天空,太阳出来了,不用带伞。贺老告诉我,他年轻时还用过油纸、油布伞,现在很喜欢这把长柄“古董”黑布伞他还说:“刚才一阵雨蛮大的,你是知道的,现在的季节是‘天有不测风云’呀?!”果然如此,后来又下过一阵雨,我看看手表,快到5点钟了,此时贺老也早已回到家里了吧。


贺老的散步既为养生,也是“踏勘”下生活,散步路上的所见所闻,常常会收入在他的画作里面他多次讲过,几乎每个任务都要下生活,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习惯了就自然了。因此他扁担一上肩、锄头一上手,农民就夸他“内行”!他为画《山乡巨变》,就两次到湖南益阳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自信地说:“很多事我看在眼里,慢慢地就懂得它的道理,也就是它的内在的东西,我画画比别人厉害,就在这里!”


连环画《山乡巨变》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2012年3月,贺友直先生九十高龄,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率真贺友直·经典老上海展”。我和老伴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崇敬的心情去参观了展览。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略带俏皮的贺老木雕像,鲜亮的额头、夸张的老花眼镜、大大的鼻子,不免大喜。更使我俩惊喜的是贺老和谢师母也在场,而且贺老正在当义务讲解员,便随同“贺迷”们一起聆听。贺老乐呵呵的调侃,时时引起哄堂大笑。


贺老运用纯熟精彩的线条,描绘出的老上海风情人物,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贺老的白描功夫,天下一绝,个个啧啧称赞!


贺友直根据儿时记忆创作的《上海大世界》草图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巨鹿路上“一室四厅”的家,也被1:1地“搬”来展厅。所谓“一室四厅”,就是一间房子里,画画、迎宾、饮食、起居都在这里。贺老的不到30平米的家,一住就是50多年。曾有画界朋友劝他多卖些手稿,换间宽敞点的房子。


可他不想搬,他说:“我觉得住这种地方人情味浓,我在画画,他们婆婆妈妈在灶披间(厨房)里烧小菜,声音哗哗上来,我都听得见。这是种乐趣!”他还说:“我们弄堂里大家关系很好,每年我过生日,会给隔壁邻居、楼上楼下,送排骨面。人少的送两碗,人多的送三碗。”我俩就在这个展厅的家,拜访了贺老和谢师母。


2012年3月,90岁的贺友直在巨鹿路上“一室四厅”的家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在简短的交谈中了解到:贺老每天必做两件事一一绘画和喝酒。我关心的是每天喝多少黄酒?贺老说每天一瓶喝两次,中午11点半、晚上6点钟左右,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老酒,绝对是贺老艺术创作的“生命口服液”。


2016年元旦节后的一天中午11点半左右,我从超市回家快到巨鹿路时,远远见到贺老身穿呢大衣,头戴鸭舌帽,围着长条格子围巾,和另外三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老朋友穿过襄阳北路沿巨鹿路朝西走,到了原市文化局大门口停下,只见贺老手指马路对面的四明邨弄堂说着什么,然后转身继续往西走,猜测他们去聚餐了。这时的我只能停住脚步不能上去打招呼的,万万没想到竟是最后一次见到贺老的身影


贺老最后一组作品“画说家乡年俗” 之串马灯图片来源于新民晚报


贺老进入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年年有新作品。2016年春节期间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谢年”“串马灯”“正月十四上灯节”三幅贺老《画说家乡年俗》最新作品,成了贺老的绝笔画作。


文字 | 章正元

编辑 姚沁艺 陆玲

内容摘自《行旅拾萃》


来源:老静安周到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