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泥,冷浸田,瓦仓米,香又甜。”春节临近,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瓦仓大米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在三峡地区等市场持续走俏。然而,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宗平介绍,瓦仓米好吃但曾经长时间不温不火,关键在于家家户户种水稻各管各的,规模产量小,没形成品牌。如今,瓦仓大米的成功正是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小农户开展大合作 政策支持抓质量促提升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主体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了粮油产业从农技农资服务、基地种植、烘干储藏、加工到批发销售的完整链条。合作社里有大批家庭农场主,农场主再带动一批农户,既实现农业规模种植效应,又降低农户“看天吃饭”的风险,增产增收,满足种、管、加、销产业链的需求,闯出一条主体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主力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湖北是农业大省,相关数据显示,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0万家。湖北省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每年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写入省委一号文件。从省级到各市县层面出台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配套扶持政策文件,形成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强大合力。
2024年11月21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在宜昌市夷陵区举办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培训班,来自全省17个市州的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辅导员代表参加培训,分享交流经验,共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市通过抓数量、抓指导、抓创新、抓监管、抓扶持和抓评价等措施开展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提升整市推进三年行动。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1万余家,累计创建国家示范社57家、省级示范社160家。在秭归县开展示范合作社对口帮扶创新试点,在夷陵区开展区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等创新试点,在枝江市开展“合作社+金融”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宜昌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综合评价,全市合作社规范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合作社升级联合社 财务管理规范化
长期以来,传统合作社“小而散”的短板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激活、扩大合作社作用,湖北不少合作社升级为“联合社”,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以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嘉汇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例,该联合社打造农合组织升级版,引导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握指成拳、抱团出海。联合社理事长胡传国介绍,目前,该联合社链接县内新型经营主体2300多家,网罗农户3.5万户。
随着合作社经营业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需要借助更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北省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取得显著成效。湖北省级层面出台《关于促进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意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指导文件,明确财务管理规范标准;全省12个县市承担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80%以上合作社实现财务规范管理,年报公示率超80%;农民合作社人才培训近20万人次,建立1125名辅导员的辅导员队伍,92%的县市辅导工作涉及财务会计规范指导。
实践中,湖北省探索了多种财务规范管理模式:制度约束型如秭归县、枝江市出台县级财务管理制度;农合联支持型如夷陵区、大冶市农合联提供财务代理等多项服务;软件推广型如宜昌市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系统”;档案建设型如阳新县指导合作社按产业类型建立内控、财务等管理档案;“中心+辅导员制度”型覆盖全省25个县市。这些措施有效提升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性和效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实施试点示范、“千员带万社”行动,湖北培育国家示范社529家,成为守护粮油安全、探索三产融合、创新联农带农的中坚力量,农民合作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下一步,要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加强规范建设,建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要推进各类主体合作,抓好典型培育,做好粮油单产提升,做好农民合作社办公司;要强化政策保障,加强财政投入、金融保险服务和人才支撑;要创新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政策,全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海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重要通知: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度 “聚力强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学员招募的通知
征订期刊 咨询热线:
010-59197732(杨老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