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基本原则是有空就留,没空再去,轻剪长放多留枝……”1月3日,合作社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骆文忠现场指导梨树冬管。
冬季剪枝对实现果树高产、稳产至关重要。有了专家指导,果农张志敏心里有了底,果树修剪的速度明显加快不少。
每剪完一个枝干,在伤口处,需再轻轻抹上一层愈合剂……张志敏修剪得十分用心。在她眼中,这些红梨树意义特殊,不仅能结出脱贫不返贫的“金果果”,更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果”。
张志敏家住武邑镇前张桥村,10年前,14亩地是她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老人身体不好、孩子要上学,一年到头常常两手空空。”曾经的贫困让张志敏看不到希望。
彼时,武邑县创新探索出“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周边9个贫困村的土地,建设了上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股金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紧紧镶嵌在产业链上。
2016年的春天,武罗合作社引进红梨新品种,冠名武邑红梨。当近千亩红梨树苗在这里扎下根,张志敏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土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我还在园区上班,负责梨树管理。”施肥、授粉、疏果、采摘……春去秋来,一颗颗红彤彤的梨果挂满枝头,张志敏的生活也被映红了。
靠着高颜值和好品质,武邑红梨在高端果品市场大放异彩。张志敏也摘掉了“穷帽子”。“每年地租16800元,工资17000多元,还年年领股金分红。”张志敏高兴地逢人便说自己是“分股金、挣薪金、拿租金”的“三金”农民。
“从整地到种植,从管理到采摘,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设计出红梨种植的63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月鹏说,每年的采摘季,是梨园最为繁忙的时候,除了固定的工人,每天还会招募四五十名农民帮助采摘。目前,园区共带动896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武邑红梨产业越来越旺。如今,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红梨4240亩,亩产提升至3000公斤,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这里不仅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品红梨生产基地,武邑红梨还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
走进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智能冷藏库,只见工人们正将红梨分拣、装箱。“春节前是高品质水果的销售旺季,我们的红梨供不应求,特级果论个卖,一个能卖到60元。”武月鹏满脸自豪地说。
除了鲜果销售,他们还不断拓展梨产业链条,开发出梨膏、梨干、梨糖等红梨深加工产品。今年,合作社计划推出红梨酒、红梨养颜盏等新产品,把武邑红梨品牌叫响全国,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红梨卖得越好,张志敏就越高兴。问及新年愿望,她告诉记者,希望未来的日子像红梨一样红红火火、甜甜美美。(记者 焦磊)
来源:河北日报
重要通知: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度 “聚力强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带头人培育计划学员招募的通知
征订期刊 咨询热线:
010-59197732(杨老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