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稳住,你就赢了

职场   2025-01-10 08:05   上海  

最近,K哥面向铁杆读者群做了一场年终分享:在未来的一年,K哥认为依然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稳住”都应成为不容动摇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原则。在交流过程中,K哥的观点得到广大读者们的支持,朋友们都表示很受启发。今天K哥也把相关内容在这里跟大家做个分享。




01

提升内核,放大势能


1、不要让世界给你定KPI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句名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意思是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因此而感到沮丧。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也要有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定力。要敢于不在乎世俗评价,寻找自己的热爱,而不是让世界给我们定KPI的觉悟。如何做到这点,K哥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硅⾕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 《如何做你喜欢的事》中的一些观点,给大家几点建议:


1)确定真正喜欢的事

这点很好懂,但要避免一个误区:有时候你喜欢做的事,和能做好的事,并不是同一件事。需要做好甄别与取舍,这就要求我们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判断。


2)不被一时名利干扰

在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情前,我们很容易受到名利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想想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为了工资高,为了好就业,为了更稳定,去做程序员、做律师、去拼命考公考编。但当他们真“上岸”了,又发现这不是自己想做的,整天各种吐槽和情绪内耗。


3)必须持续产出

对于发现并坚持真正热爱的工作,“持续产生”非常必要。比如,你想成为作家,但工作又很忙,那就要考验你能不能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如果能克服困难,坚持输出,那说明你对这件事确实热爱,而且也能通过持续产出,判断自己对这件事有没有天赋和发展潜力。


4)两种实现途径

第一种方式,先通过从事⾃⼰不喜欢的⼯作来赚钱,然后再⽤这些钱支撑⾃⼰做真正热爱的事。这样方法风险小,但是路径长。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己面对当前工作游刃有余时,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两者齐头并进。这样对人的精力、热情和耐性有很高的要求。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内观,倾听内心的声音,回归到热爱的主轴上,只有热爱才能让自己的内核更稳定,让激情更持久,让潜力和势能更大发挥。


2、丰富你的头脑,提升认知天花板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 “成长型思维” 理论,它强调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挑战,能够持续拓展自身能力边界,提升认知水平。当前,我们最迫在眉睫的事之一,就是不断提升认知,以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能够穿越周期,取得那么好的投资回报。巴菲特回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身边有查理”。查理芒格是巴菲特最重要的事业伙伴,知识渊博,被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正是凭借芒格多元知识构建的深厚认知体系,让他在投资领域独具慧眼,当别人面对短期市场波动或周期性调整手足无措时,他却能依靠对商业本质、人性规律以及宏观趋势的深刻洞察,帮助巴菲特创造一个又一个投资奇迹。


我们也许没有查理芒格的高度,但我们一定有他的精神,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认知,知行合一地趋利避害,稳立于时代潮头和天地之间。


3、死磕你的专业技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都听过日本“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的故事。他曾被日本厚生劳动省评选为“现代巨匠”,其经营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店,也被认为是全世界上最难预定座位的餐厅之一。


小野二郎从7岁学艺,一直干到90多岁,一生专注于寿司制作,并把这一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他对食材的挑选、处理,以及寿司的制作工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让章鱼口感更加柔软,甚至不惜花费数小时反复按摩。一个普普通通做寿司的人,能获得这样的成就,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辈子死磕手艺,并让它到达别人难以企及高度的精神和韧劲。


很多事情表面上看一样,但不同的人去做,出来的效果却可能天差地别,所以做事的人的价值,自然也会有巨大差别。在竞争激励,日趋内卷的时代,无论工作还是创业,我们都必须拿出“一厘米宽度,一公里深度”的精神,死磕技能,不断蓄力、建立竞争壁垒,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站稳脚跟。




02

心无旁骛的搞钱


1、会赚钱,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才华


王尔德曾说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现代的人比王尔德还聪明,没等老就已经意识到,没有钱我们几乎寸步难行。


如果没钱,你和老婆出去吃饭,菜单看了半小时,最后还是只能点便宜的菜;孩子过生日买玩具,只能买更“划算”的粗糙山寨货;带父母看病,你也没底气让医生开效果更好的特效药。网上有句说“人生90%的烦恼可以用钱解决,另外的10%,要用更多的钱解决”,虽然略有夸张,但基本属实。


K哥认识一个学绘画的年轻人,很有艺术范,毕业后也没正经上过班,就四处游历采风。干点零活赚的钱,能维持他的开销就不错了,散漫多年根本没存下什么钱,有人劝他要赚些钱为将来做打算。他却总是回答:“有钱人的生活不就是睡到自然醒,想去哪就去哪吗,我现在过的就是有钱人的生活”


直到去年,他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能治但费用非常高。在医院住了不到一星期,他们家就不堪重负,只能让老爷子回家硬抗,半夜里听老父亲难受的呻吟,而他却没能力做任何事。这时他才意识到,钱不只是能让人晚起、让人说走就走,还能帮人尽孝、救命。作为独子的他,最应该有的才华,不只是画画,还应该包括赚钱。


2、能存钱,才能撬动更大的财富


山姆·沃尔顿一手缔造了沃尔玛帝国,长年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首位。但从他向岳父借钱开第一家杂货店开始,到后来坐拥全球最大的零售帝国,他都一直被身边的人公认为“抠门”。

他没买过豪宅,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也没开过名车,经常开着旧货车上下班;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家店里出售的廉价服装;理发也只光顾当地最便宜的“5美元”理发店。但正是这种“抠门”,才让沃尔顿把赚到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聚沙成塔,用来开第二家、第三家连锁店,从而逐渐撬动更大的财富。


大家都知道“用钱赚钱”最容易、最快。但很多人却没想过“用钱赚钱”中的第一笔“母钱”该来自哪里。K哥想告诉各位,如果咱们不是富二代,第一笔撬动后面所有齿轮的“母钱”,大概率要像靠山姆·沃尔顿一样,抠出来、存出来。美国两位哲学博士托马斯・斯坦利和威廉・丹科,长期致力于富人研究,他们在合著的《邻家的百万富翁》一书中揭示了研究真相:80%以上白手起家的富翁,都是靠节俭自律、积极储蓄、努力工作最终走上财富自由之路的。


尤其在不景气的环境下,在“开源”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学会“节流”和存钱,就更有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熬过冬天,等待转机。




03

职场的尽头是,新个体


1、未来的职场,只有:零工经济、新个体


美国学者黛安娜·马尔卡希在《零工经济》一书中,这样描述新时代下的工作方式:用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取代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形式,包括自由职业者、独立合同工、兼职雇员,以及基于项目的工人或其他临时工。K哥也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未来职场中的全职岗位会慢慢变少,零工经济和新个体则会成为新的趋势。


现在我们身边常见的滴滴司机、外卖员等,都是典型的零工经济形态。在这一形态下,虽然个人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也面临着被平台规则束缚、收入不稳定、越来越“红海化”等问题的困扰。打工者很容易被锁死在平台,难以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与此相反,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涌现出的自媒体、网络直播、在线知识服务等新型个体经济、一人公司模式,则具备运营成本低、市场辐射大、时间空间灵活等独特优势。这种新个体,更容易打造个人品牌,与平台形成共生关系,也有更多的变现空间和更大的个人发展前景。


2、尽快探索你的新个体商业模式


当前形势下,如果你是普通人,有一件事打死都不要做,那就是裸辞创业。裸辞已是“九死一生”,还要创业简直是“十恶不赦”。如果真想有所作为,K哥建议你探索一下适合自己的新个体商业模式,比如先试着开辟一条副业之路。


K哥的自媒体事业,也是一点点从副业形式做起来的。K哥当时是上市公司高管,后来发现写写文章,做做自媒体是一个件很有前景的事,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还能打造个人IP,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启了我的自媒体之路。在K哥的坚持和努力下,慢慢写出了一篇篇爆款文章,全网粉丝也突破了60万,各种商务广告、合作洽谈接到手软。在做自媒体两年后,我的这份副业收入就已经超过上市公司高管的主业收入了。


K哥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复制我的路,但在当前环境下,尽快开启一份低投入、易上手、适合自己的第二职业,确实是件迫在眉睫的事,不要等到丢掉工作后,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没有任何抓手。


法国名著《基督山伯爵》里面有句话:上帝给了人有限的能力,却给了人无限的欲望。希望大家在未来一年里,能开发更多自身潜能,控制住所有不合理的欲望,让自己更安全更从容的“过冬”。2025,稳住!



作者| Mr.K   
编辑| Emma




号主简介



Mr.K,黄哲铿,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个体成长、科技趋势、数字化转型、商业洞察。


 -  END - 


K哥在视频号讲干货啦~

赶快关注吧!

下面分享:《经济越不好,哪些行业越赚钱?》



技术领导力
分享科技商业洞见。作者Mr.K,黄哲铿,知名数字商业顾问,「顿悟山丘」创始人,曾担任海尔、中通、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近期关注:AI大模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IP、科技领导者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