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职场,难免与一些让自己感到厌烦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对你的能力充满戒心的上司,还是喜爱抢夺功劳的同事,都会让我们的工作过程和氛围变得非常不舒服。如何化解这种不快呢?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和他们硬刚翻脸,也没必要与他们老死不相往来,更高明的化解之法,其实是降熵。今天,K哥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讨厌一个人,最有水平的
处理方法:降熵
任正非曾在《熵减:华为活力之源》的序言中写道:“熵减的过程十分痛苦,但结果都是光明的。”贝佐斯也曾在致股东的信中大声呼吁:“我们要反抗熵。” 那么,什么是熵呢?
熵源自热力学第二定律,用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的熵越大,其混乱程度就越高;反之,熵越小,系统就越有序。后来,心理学以此为基础,提出了 “精神熵” 的概念。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著作《心流》中这样定义:“精神熵是指意识趋于无序的状态。” 当我们的内心充满各种杂念,情绪波动大,注意力分散时,精神熵就会升高;而当我们保持专注、内心平静、有秩序时,精神熵就会降低。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不讨人喜欢的同事,或身处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中,内心就会充满烦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这时我们的精神熵就会升高,从而导致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思维变得混乱,工作效率变得低下。如果能够学会降熵,及时将负面情绪有效化解,尽快调整心态,让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我们就能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工作上,找回正确的工作节奏和状态。
02
降熵,就是认知升维
美国著名神经学家约瑟夫·莱杜经研究发现:人的愤怒、恐惧、焦虑、急躁等情绪,和大脑中的认知系统存在密切关系。这些情绪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精神熵。要想从根本上降熵,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自己的认知升维。
1、不翻脸: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人,不想交朋友,也没必要和他翻脸为敌,把对方逼成影响自己前行的一堵墙,而且还可能是随时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危墙”。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位对自己有偏见的领导,如果我们选择翻脸硬刚,就可能被说成不服从管理,最后有理变成没理,还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被穿小鞋,影响升职加薪,得不偿失。如果我们不翻脸,不把对方逼成我们的对立面,而是选择以平和的方式找对方沟通,消除误会和偏见,或者在工作中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领导的偏见是错的,那么我们就可能减少一个需要费心提防的敌人。
2、不消极:通过降熵来保持积极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提出“个人构念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现在的观念,往往都是由过去的见识、评价、期望、思维等形成的。如果一个人过于保守消极,拒绝接受新的变化,他的个人构念就会逐渐趋向单一。
在人际交往时也是如此。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讨厌人,总是不自觉想起这个人的可恶之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涌上心头,气愤委屈等精神熵瞬间飙高,让我们乱了心态和节奏,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会走出消极心态,用合适的方式降熵,以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试着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减少对对方的讨厌;也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等等。
3、不断蓄力:不断提升认知与能力
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指出:人其实不是被事情所困,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所困。当一个人降熵后,一些没有意义的负面情绪就会减少或清空,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也就变得更理性、更正向。有了积极的心态,我们的精力就会更集中,思维也会更清晰,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有利于我们不断蓄力,通过阅读、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实践、反思、总结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反过来,当我们的认知和能力不断提升时,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能够更加从容、平和地面对讨厌的人或事,让自己持续保持降熵状态,进而形成“降熵>蓄力>降熵……”的良性循环。
03
降熵的3个方法:分离,聚焦,重塑
1、分离:将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提出“课题分离”的概念。所谓课题分离,就是指某件事情、某个问题的责任归属;课题分离就是要分清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明白每个人只需要对自己的课题负责。阿德勒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问题在于,大家无法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从而衍生出了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讨厌的人时,往往会希望对方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但实际上,这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控制。就像公司主管负责项目进度,给大家做好分工协调,并尽量创造有利于大家工作效率提高的工作环境,是属于主管的课题;但如果总有人不听,继续划水摸鱼,那这就是这个人的课题。完不成KPI,他要对他的课题负责,不论扣钱降薪还是辞退走人,都是他要面对的因果。原则上来说,主管尽到提醒、劝说、帮助等该尽的责任就够了,没必要因为这个人的课题,而把自己的工作和心态搞得一团糟。
阿德勒有句名言:“人际关系中的一切矛盾,无非两点,要么自己的事被别人干涉了,要么自己正在干涉别人的事”。学会课题分离,就能更好做到“尘归尘,土归土”。谁的课题,谁承担后果,行为不逾矩,精神不熵增,让大家都能更好地“安顿”自己。
2、聚焦:关注自己和当下
作家张德芬曾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过:世界上只有三件事:理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放手老天的事。一旦将"他人课题"划分出去,我们几乎就能把100%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去聚焦于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目标和当下最应解决的问题上。
董宇辉刚开始做直播时,被很多人骂长得像兵马俑,双语直播也被群嘲“丑人多作怪”。那时候的他也是很受打击,委屈、抑郁,整夜失眠。后来,他慢慢想开了,别人再怎么说他,他都不会再从情绪上“对抗”,甚至开始“理解”那些说他丑的人,认为他们说的是“实话”。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也控制不了,与其被别人的言论摆布情绪,不如把全部精力聚焦在自己身上,管好自己,继续读更多的书,继续输出更多更具信息密度的想法,打造自己特有的带货风格,而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只会介绍产品,大喊123上链接。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宇辉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正是精神降熵、专注自我,所产生的威力和价值的体现。默默蓄力,不断提升自己,解决当下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让自己一步步迈向更高的圈层,这也是董宇辉给打工人们带来的很值得参考的启发。
3、重塑:换个环境,让意识更有序
《易经》里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会充满勾心斗角和各种负能量,这显然不利于我们的发展,只会让我们的精神熵升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换个环境,通过刻意改变,让自己的意识更加有序。这里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
1)换物理环境
改变物理环境包括换住所,换岗位,换公司、换城市等等。K哥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为了省钱和别人合租房子。但另外几个人每天晚上都要斗地主、炸金花,一玩玩到12点,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日常休息和业余学习。后来找他们说过几次,都没什么效果,我就知道一定要搬家了,因为这种环境给我带来的损失,远比省下来的那点房租要大得多。搬家后,有幸和一个非常自律的名牌大学计算机硕士合租,大家相处的非常好,在工作和学习上都给我带来了很大帮助。
2)换心理环境
心理上的换环境,可以简单理解为断舍离,就是要学会做减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和执念,让自己的生活更简单和纯粹。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和扎克伯格的穿衣风格都比较“单调”:乔布斯是永远的牛仔裤配黑体恤;扎克伯格的同款灰T恤,一买就是一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大脑在穿着上变“简单”一点,不用在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一类的琐事上浪费太多精力,最大程度地为大脑做减法,降低精神熵,减少不必要的耗能,从而更好地面对最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遇到了让自己讨厌的人,这恰恰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和阴影面。”如果我们万一遇到了这样的人,大家最好不要翻脸,一方面可以用他来“对照”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得学会了降熵。
号主简介
- END -
K哥在视频号讲干货啦~
赶快关注吧!
《职场中,拉别人下水,最狠毒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