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动医学会曾提出“健康体适能”的概念,即指一个人每天拥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不疲劳,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还能应付突发状况的身体能力。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简单直白地理解为“精力充沛”。这四个字看上去简单,但要想做到并非易事。
作为科技博主、数字商业顾问,K哥见过很多日理万机的大佬,从他们身上我往往能看到这种“精力充沛”的共性。这些人不仅工作中干劲十足,在生活中也是活力无限,远超常人。大佬们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今天K哥就和大家做几点分享。
01
热爱,是动力的源泉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地超过了责任感。”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真实体验,真正能够长久专注于一件事情,靠的不是坚持,而是热爱。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热爱会显著提高个人的内在动机,使人更容易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完成目标,哪怕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已故NBA巨星科比,对篮球的热爱世人皆知。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成功,他说出了那句被广为流传的话“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这句话的背后不是抖机灵,而是反映了他对篮球的热爱。美国知名体能训练师罗伯特·阿勒特,曾经这样描述科比的训练:科比在凌晨 4 点至 6 点进行跑步和爆发性练习,6 点到 7 点钟进行力量训练,7 点至 11 点还要投进 800 球训练(没投进的不算)。噢,对了,美国国家队的练习甚至都还没算上……
科比在自传《曼巴精神》中也曾这样深情地写道:热爱是我篮球之道的核心与根基。因为它,我才能经受我所能经受的一切,倾注我所能倾注的所有,探索我所能探索的全部。
史蒂夫·乔布斯也是视热爱为生命的人,他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大声鼓励学生: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而他本人,也把所有的才华甚至生命都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凭着近乎疯狂的激情和执着,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多个颠覆性产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热爱,任何领域的成功,都离不开热爱,只有热爱的力量,才能把痛苦变成喜悦,把枯燥变成有趣,把脆弱变成坚强,把平凡变成不朽。
02
普通人做加法,高手擅长做减法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和穷光蛋的区别不在于我有多少钱,而是在于我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五分钟就能沉浸在我的工作里,而那些穷光蛋却在那儿转悠一辈子,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高手都擅长做减法,面对貌似眼花缭乱的选择,总能够快速识别并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大多数普通人,却总是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无休止地做加法,最后却原地打转,什么都没做成。
该如何面对机会和选择,格雷戈·麦基翁在《精要主义》一书中提出了 “90% 法则”:即评估每一个机会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在0-100之间打分,这件事的得分能不能超过90,如果不能就果断放弃,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股神巴菲特的“双目标清单”策略,也是筛选要事的实用工具。他曾让一位找他指点迷津的人写下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 25 个目标,然后从中选出最最重要的 5 个。其他20个则要完全忽略,直到完成前5个目标。从而让那个求助的人找到方向,聚焦目标,以更有效率的投入,赢得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同时追两只野兔,那么你一只也捉不到。做减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所有的事情,而是要学会选择和取舍。只有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你后面的努力和付出才会更有意义。
03
深度工作,与心流共舞
很多人都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从29岁开始写书,迄今已经写了四五十本著作。他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效率呢?美国人梅瑞·柯里在《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这本书里为我们揭开了答案。
在梅瑞·柯里笔下,村上春树每天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每天早上4点起床,然后洗漱吃早餐,接着一直写作到10点。其他就是运动、听音乐、看书和翻译的时间。算下来,村上春树用来写作的时间也就5个小时左右,比我们打工人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还要少。用如此少的时间,却写出如此多、如此高质量的作品,根本原因是村上春树在那5个小时内深度工作。
什么是深度工作?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这样定义: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人只有进入心无旁骛的深度工作状态,才能提高时间利用率,带来更出色、更高效的产出,让工作事半功倍。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更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完全沉浸于某件事情中,而无视其他事务的状态。人一旦处于心流状态,就会完全聚焦在所做的事上,任何于此无关的信息都不能进入你的世界。此时,你会感到时间飞逝,自我消失,只剩下活动本身。这种心流状态能够极大发挥人的潜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如何达到心流状态,米哈里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开始工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工作。
2、及时的反馈
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进展,就像在比赛和游戏中得分的即时显示一样,对自己是一个正向的推动和激励。
3、适度的挑战
难度既不能过高,让人有挫败感;也不能过低,使人感到无聊或掉以轻心。
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更易进入心流状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04
懂得休息,为自己充电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说过: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极为危险。道理谁都懂,但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休息”并不只是睡大觉,而是也有讲究的。
事实上,休息有“主动休息”和“被动休息”之分。当大脑处于工作状态需要消耗能量时,就会通过分解 ATP(三磷酸腺苷,是细胞内大多数能量需求过程的直接能量来源)产生能量,而分解的最终产物就是腺苷(一种内源性的核苷,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尤其是在大脑中,在细胞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般来说,在休息状态下,腺苷会重新合成 ATP,从而再次被消耗掉,以维持大脑中腺苷浓度的平衡。但当我们大脑持续高强度工作时,问题就出现了。一方面,腺苷不断产生并大量累积;另一方面,这些累积的腺苷又无暇去重新组合和消耗。这就使得大脑中的腺苷浓度持续升高,并降低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让大脑产生烦躁、犯困等“警报”,倒逼着我们不得不去休息。也就是所谓的“被动休息”。如果到这种状态再休息,我们的身体其实已经处在“亏电”状态了。就像手机,每次非要把电全部用光才充电,对手机是很有伤害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主动休息”,也就是要留出合理的休息间隙,让腺苷有机会重新合ATP,帮我们重新恢复精力。所以最正确的状态就是,让工作和休息交替,而不是长时间专注思考或工作。
放松的方式除了睡觉还有很多,比如在工作间隙做做舒展动作,或者散散步亲近一下大自然,再或者和朋友聊聊天。只要控制好时间、节奏和方式,这些方法都能为我们的大脑起到很好的“充电”作用。
05
体力,是你的基本盘
除了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外,身体的基础体能也是影响精力的重要因素。很多人由于缺乏体力,常常会在精力旺盛的阶段就被迫"停摆"。其中做好睡眠、饮食、运动方面的管理,又是重中之重。
1、睡眠管理
充足的睡眠对维持精力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精力下降,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姆·戴蒙教授,曾提出“睡眠负债”的概念,指睡眠不足,将导致疲劳无法恢复而残留了下来,并会像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滚利,是造成我们“隐性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一定不要“欠”下睡眠负债,如果有了就要及时修复、避免隐性疲劳的累积。
2、饮食管理
饮食是影响我们体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又要按时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合理运动
适度运动也是强健体魄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能长期强身健体,让人保持良好的基础代谢水平;另一方面,它还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让人愉悦的内啡肽,对躯体和大脑都大有裨益。当然,我们也要合理控制好运动强度,比如保持“95%的舒适度+5%的挑战”的组成结构,让我们既能面对一定的挑战,又不会太过冒进,确保运动安全和趣味性兼顾。
《狼图腾》里有这样一句话: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希望大家既有本钱,又能狂奔,做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号主简介
- END -
加K哥私人微信,围观朋友圈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