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十点读书微信号(ID:duhaoshu)
作者 鹿呦呦
前几天,表姐跟我吐槽了一件事情。
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儿子变得特别爱说脏话、爱说狠话了?
上周她不小心把表儿子的画弄脏了,没想到一向温顺乖巧的他,居然脱口而出:“Fuck!”“哇靠”“坏妈妈,打死你!”
当时,全家人都愣住了,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孩子口吐芬芳。
为人父母,不得不着急啊,孩子这么小就说这种狠话,长大了怎么办?
事实上,孩子到一定阶段,开始说脏话、狠话都是正常的。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
孩子在3-4岁时,语言能力发展较快,他渐渐意识到语言是有力量的,会尝试着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
因此,孩子说脏话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知道孩子说脏话背后的原因,回应不对,往往会毁了孩子一生。
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特别是3-5岁,孩子会进入言语和情感发展的高峰期,进入“诅咒敏感期”,也叫“脏话敏感期”。
美国耶鲁大学的保罗博士也表示:
孩子说脏话,其实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一句脏话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作为禁忌语的特殊意义。
在这个阶段,孩子说的话可能特别“过分”,主要存在几个因素:
①小儿学舌,跟风同龄人
很多孩子的说话习惯,也是受同龄人影响,一旦幼儿园里面有一个人说脏话,其他孩子就开始效仿。
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听到她和小朋友的对话:
你这样好像粑粑哦哈哈哈!
不,是狗粑粑。
是大便。
你才是大便呢!
两个人边说边哈哈大笑,玩得不亦乐乎。
说脏话,不但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反倒帮助他们建立友谊。
也是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在小朋友的世界,脏话狠话并不一定就是伤害人的利器,也有可能是沟通的另一桥梁。
②语言库有限,表达无能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逼孩子吃不喜欢吃的蔬菜,孩子闹别扭,边哭边喊“我最讨厌你了!”
去商场不允许他买玩具,他就会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喊脏话;
强制关掉孩子的动画片,孩子就会大哭大闹,还说“坏妈妈臭妈妈”“我不喜欢你!”
不是孩子脾气大,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素材储存不足,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宣泄愤怒。
当他们跟家里人起了冲突时,自然急得发脾气,甚至口不择言乱用词。
③扮拽炫酷,寻求关注
觉得很酷是大一些的孩子说脏话的重要原因。
很多孩子天生有求异心理,他们觉得说脏话、说狠话很酷、很帅气,能让自己在人群中成为焦点,久而久之,就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获取他人的关注。
于是,他们就故意说脏话、放狠话,以扮酷的形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内心的虚荣感。
因此,不要把孩子“爱说狠话”看作是洪水猛兽,家长及时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有位咨询师在网上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向她求助:大宝现在的脾气变得特别坏,经常骂长辈“去死”“傻*”“杀了你”之类的话,该怎么办?
有一次上学,她让大宝赶紧吃饭,大宝不仅不听,还大喊大叫:“滚开!”
当时,她气急败坏地打了孩子一巴掌,没想到孩子居然狠狠把碗往妹妹身上摔,两个孩子一起哭了起来。
妈妈很犯愁:大宝以前都很听话的,不知道今年怎么就性情大变,爱说脏话,任家长怎么吼骂都没有用。
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咨询师也跟孩子聊了聊,发现大宝对于这个妹妹是有些敌视的。
比如问他喜不喜欢妹妹时,很干脆地说不喜欢,问他喜不喜欢爸爸妈妈抱妹妹时,同样摇了摇头。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根源。
自从二胎出生,夫妻俩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有一些忽略了大宝,导致大宝心理出现偏差,想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
但没想到的是,夫妻俩经常反倒指责起他来。
孩子内心无法接受,成了家里的小魔头,张口闭口就是“脏话”,还经常趁机动手打妹妹。
妈妈也没有想到,自己潜意识的偏爱,竟成为孩子“变坏”的罪魁祸首。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妈妈开始关注到大宝的情绪,会和大宝玩耍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心理状况。
此外,她还经常引导妹妹夸奖大宝,让他感受到被认可,渐渐地也变得愈发开朗和懂事。
日常生活中,父母最无助的莫过于:孩子脏话连篇,父母只有打骂吼叫来解决,不然别无他法。
可是,硬碰硬,其实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透过发脾气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痛苦持续蓄积的孩子,其中有沮丧、失望、嫉妒、悲伤或愤怒。
所以,父母应该要重视孩子发出的信号,允许孩子表达有误,给他力量和他共进退。
很多时候,孩子说脏话耍狠不是想和你决裂,他只是求关注而已。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的第一反应尤其重要。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
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如何正确引导,这可太考验父母们的智慧了。
一方面,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以身作则。
综艺节目《闪亮的爸爸》中,一个叫蛋蛋的小男孩动不动就爆粗口,面对“爸爸”潘玮柏也是丝毫不忌惮:“坏人!”“你这个大头鬼!”“你在发毛病啊!”
原因就是,他父母平日里就是这么交流的,他不知不觉就模仿起来了。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鹤立于人群之中。
如果家长整天把脏话挂在嘴上,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耳濡目染,成为一个爱说脏话和狠话的孩子。
反之,家长以身作则,改掉说脏话的习惯,用积极的词汇来帮助孩子表达,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干净的语言环境。
另一方面,尽量冷处理孩子的“脏话”,降低孩子的趣味心理。
换个角度想,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这些脏话的真实意思,只是意外得知这些词能激起大人的反应,能让自己受到关注,便会不断地使用脏话或狠话。
比如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冲你喊了一句“傻子”,你立刻表现出惊恐或者激动的反应,他就会觉得很好玩,还想再试试。
所以说,如果父母能够放下强硬的态度,不去理会,久而久之,他可能就觉得没意思了。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放狠话仅仅是因为产生了情绪却不知道如何宣泄,脏话背后的潜台词可能只是:
妈妈,为什么你不理我?
妈妈,你为什么没有看见我不开心?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试着找到孩子背后的诉求,共情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情绪是什么”,要如何正确表达。
看到过一个视频,小男孩因为想玩手机不愿意睡觉而耍脾气,他妈妈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
了解诉求:“你觉得视频很有趣,还想再看是吗?”
共情感受:“我明白,我也看到你看视频看得很开心,现在叫你睡觉,你肯定觉得舍不得,对吗?”
给出方案:“下次记得跟妈妈说哦,只是现在真的很晚了,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这样吧,我们再看一个,你挑一个最喜欢的,看完我们就去睡觉好吗?“
短短几句话,既解决了孩子的需求,又让孩子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这才是真正把孩子出口成“脏”扼杀在摇篮里。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一句台词: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不管孩子是说“我爱你”,还是骂人说脏话,我们都要呵护他。
育儿如植苗,不能只看表面,要学着去窥探孩子的内心。
当他任性有脾气时,可能是有需求没得到满足,也有可能是产生挫败心理。
我们不需要过度放大,最关键的是,孩子能够确认“我是被爱和理解的”,更好地与情绪相处。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听懂孩子的言外之意,方是每个父母的毕生功课。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作者 | 鹿呦呦,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浏览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报刊文摘微信号
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