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整治后院

百科   2025-02-08 10:02   山东  
本篇接《风口浪尖的巴拿马运河》。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巴拿马运河,图源自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官网。

Trump发出不排除武力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威胁后,巴国上下一时陷入忐忑与混乱。

2月2日,美国新任国务卿鲁比奥赴巴拿马访问,一边强势施压,一边予以安抚,生动演绎“胡萝卜加大棒”的老派外交策略。

前文提到过,巴拿马现任总统穆利诺是该国政坛的亲美派代表,趁此良机,他向鲁比奥疯狂示好,努力强化巴拿马的亲美形象。

穆利诺有多么卑微呢,我们且看下面两张图片——

作为外长的鲁比奥伸着手对穆利诺讲话,后者虽然是一国元首,却表现出一副“受教”的样子。

穆利诺请鲁比奥进入会议室。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与鲁比奥会谈期间,穆利诺提出了如下条件:

1、坚决否认美方“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张,但除此之外都可以谈;

2、不再续签与中国的合作协议,现有协议将到2026年自动终止;

3、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宣布将“优化”美国船只的优先通行权;

4、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太平洋侧)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大西洋侧)由中国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旗下子公司掌控运营权,巴政府表示将向该公司派遣专门的监察小组进行“彻底调查”,极端情况下有可能毁约;

5、公开支持Trump发起的“史上最大规模强制遣返行动”——巴拿马的达连地峡(Darien Gap)是大量非法移民步行前往美国边境的起点,当地政府表示正加强管控;

6、巴拿马境内原本有大量针对美国及赴美非法移民的地下犯罪组织,巴政府也表现出积极态度,称愿意与美国共享涉及洗钱和有组织犯罪的机密信息。

在会见完鲁比奥并献上一系列“礼物”后,穆利诺对内宣称“武力冲突的现实威胁不复存在”。

不过远在华盛顿的Trump似乎并不买账,他仍坚持“收回运河” ——如此言论对于巴拿马来说很像是利剑高悬。


巴拿马运河对美国联通东西海岸十分重要。

Trump此番上任为何选择巴拿马开刀祭旗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运河地缘政治角色关键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于Trump的《美洲大战略》,即强力整顿后院。

很多朋友忘记了一件事,在Trump第一任期伊始的2017年6月,巴拿马曾率先与台断交,并同大陆建立外交关系。

当时为了避免美国干涉,巴拿马方面对于断交一事高度保密,最早消息来源是当地媒体报道,蔡当局气愤地宣称其“以极不友好之做法欺蒙至最后一刻”。

考虑到巴拿马是中美地峡最重要的国家,随后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相继效仿同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美方看来,这一连锁反应正是由巴拿马引发的。

2017年6月14日,台驻巴拿马外事机构举行了降旗和告别仪式。巴国于清朝宣统年间与我国建交,后被北洋政权和蒋政权继承,台方吹嘘为“百年邦谊”。

台驻伯利兹外事机构。中美地峡包含了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七个国家,1990年代时中美洲七国皆未与大陆建交,曾经为台方的重点突破区域。

截至目前,岛内共有12个所谓“友邦”,其中位于拉美地区的有7个,太平洋岛国3个,欧洲1个(梵蒂冈),非洲1个(斯威士兰)。

再具体一下,在拉美的7个“友邦”中,南美洲国家只有1个(巴拉圭),剩余6个全部位于中美地峡和加勒比海地区。

众所周知,中美地峡和加勒比地区长期被美国视为自家后院,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对巴拿马强势施压也带有整肃后院的意味,警示它们在外交政策领域不得违背华盛顿指示。

中美地峡在地球上的位置。

古巴岛、海地岛、波多黎各岛和中美地峡、南美大陆围成的海即加勒比海。

说来有趣,美国在两岸问题上强势施压别国,记恨巴拿马隐藏断交消息,却不曾回想自己当初的做法。

文章后半段,便让我们回忆一下美台断交往事。

1978年12月15日夜,美方驻台代表安克志来到小蒋官邸,要求紧急会见蒋经国。

深夜来访,显然是有大事。

面对贵客登门,蒋经国的侍从秘书十分为难,只得硬着头皮来到其卧室,报告美国人门外求见。

见面后,安克志开门见山向蒋通报:

“美国政府决定1979年1月1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以上信息将于明天一早官宣”。

小蒋非常气愤,当即提出“最严正的抗议”。

12月16日上午,《人民日报》以“号外”的形式宣布同美国建交,台湾方面则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背信毁约”。


1979年是台湾对外关系史上的一次滑铁卢。

大家都清楚,1949之后台湾孤悬海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美国。

那个年代台湾的学生和精英阶层普遍以“留美”“移民美国”为人生目标,直到今天,岛内“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大都有留美经历。

断交之后,岛内一片混乱,1979年台湾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潮。

为了稳定人心,小蒋在除夕谈话中反复提到“渡过难关”——这个词给那个年代的台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台湾的“新闻局长”是大家熟悉的宋楚瑜,那一年他只有37岁,在记者会上表达“严正立场”时,宋楚瑜器宇轩昂、高大英挺,一夕间爆红全台。

蒋经国与年轻的宋楚瑜

就在岛内人心惶惶的时候,台湾某知名民歌歌手发表了一首歌——《龙的传人》。

歌词大家都很熟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凭借着对近代中国苦难经历的宏大叙述,这首歌在这一特殊时期被台当局选中,大力推广。

推广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宣扬“中华正统”,另一方面也是用以激励人心。

事情的发展非常滑稽,就在《龙的传人》大红大紫的时候,1983年,该台湾歌手潜赴大陆发展,打了台当局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觉得脸上无光,台湾宣传部门把这首《龙的传人》当作禁歌给全面封杀,颇有一点“自绝于龙的传人”的意味。

此后这首歌在大陆逐渐流传开来,并于1985和1988年两度在春晚演唱,风靡一时。

七十年代的台湾

时间再回到蒋经国会见安克志的那天晚上。

当美国人通知蒋经国即将断交的时候,陪伴在小蒋旁边的幕僚有两个人:一个是“新闻局长”宋楚瑜,另一个是“外交次长”钱复。

钱复祖籍杭州,出身名门,初中毕业于上海大同中学;其祖父钱鸿业、父亲钱思亮及兄长钱纯、钱煦,俱为政界名流或学界翘楚。

在台湾,他是众人皆知的“蒋家亲信”,与连战、陈履安和沈君山并称台湾“四大公子”。

钱复与小蒋

钱复给老蒋做翻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钱复曾是岛内重要的外事操盘手。

在经历了台美断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钱复总结出一条适用于台湾的对外交往“定律”:两岸政策是台湾外事政策的上位政策。





江宁知府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