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1990

百科   2025-01-27 08:30   山东  
1990年7月,中国组织了一次市长代表团访美。

这是一次名义上的民间活动,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应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邀请发起,参与访美的共有六位城市市长——上海、武汉、重庆、合肥、宁波和太原。

九十年代初重庆还没有划直辖市,所以上海市长的级别明显高其他几个城市一个层级,故由上海的朱市长(市委书记兼市长)作为代表团团长。

7月7日,代表团一行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正式进行友好访问。

中国市长代表团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并回答记者提问,1990年7月7日。左一为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右一为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兰普顿。

这次看似寻常的中美城市间交往,背后有着很深刻的时代背景。

对于有一定敏感性的朋友,相信只要提到1990这个年份,便会立即感受到当时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1990年年初,美国发布了对中国的七项制裁,其中第一项就是终止部长级以上官员的互访。

为了打开局面,中国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一个身为部长级但又不是部长的人率领中国代表团访美,于是便有了这次市长代表团的访美行程。

此行的目的也很明确——“消除一些误解”。

1990年市长代表团访美期间,兰普顿(右一)全程陪同了三个星期。

老布什总统是美国历任总统中相对比较亲华的一位,尽管发生了一些变故,但老布什仍然坚持将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的提案提交了国会。

不过基于当时的大氛围,外界普遍认为提案有可能会被毙掉。

一旦事情发生,中国不可避免要反制裁,这就必然导致中美双边关系更大幅度的倒退。

所以此访代表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交流促进美国对华关系,主要是做美国国会议员们的工作,释放善意。

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的黄金岁月里,中国驻美大使馆里经常是“高朋满座”,有很多美国国会议员前来拜访。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中方市长代表团启程访美之前的一年里,没有任何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再到驻美大使馆来,这让时任驻美大使的朱启祯倍感压力。

朱启祯参与过中美建交和“八一七公报”的谈判,1979年还曾陪同小平同志访美,是一位资深外交官。

借着这次城市交流的东风,朱启祯大使陪同朱市长一起一口气见了二十多位美国国会议员,其中包括参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多尔。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在美国政坛的地位算得上常委级别,会谈中,朱市长热情邀请他访问上海,多尔当场就接受了邀请。

事后朱启祯大使对朱市长说:“之前我多次请他到中国去,他都没有肯定。他今天很痛快的答应了,这是个突破,说明中美关系的变暖。


尽管名义上是“民间城市交流”,但美国方面仍然派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出面会见了中方市长代表团。

斯考克罗夫特早年曾是基辛格带过的助理,他参与过七十年代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华态度比较友好。

不得不说,基辛格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外交界好几代门面人物。

美国国务院方面,当时的国务卿贝克不在华盛顿,派出了二把手常务副国务卿出面会见。

不仅如此,连白宫幕僚长也出来打了个照面。

访问期间中方代表团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友人外交”,比如到尼克松家中拜访,以及三次邀请基辛格到代表团座谈,听取他关于改善两国关系的宝贵建议。

1989年2月25至26日,刚刚就任总统一个月的老布什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成为有史以来访华最快的总统。

访问中既然有“友人”,自然也会有“敌人”,比如在国会交流时,中方代表团一到会场,高高在上的美国人就会往前“递单子”,指责中国这样那样的问题。

中方的立场是一一答复,各自阐明立场和观点。

争辩到最后,不管美国议员态度多么不友好,中方都邀请他到上海来。

你们来看一看嘛,你们对好多情况不了解,不是你们了解的那样。”朱市长这样解释道。

访问期间,朱市长作为代表团团长还参加了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专门采访公众人物的栏目《新闻一小时》。

节目播出后影响很大,以至于代表团回国后还收到很多美国的来信,既有当地华人,也有个别老外。

1990年7月12日,中国市长代表团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市长代表团访美从7月7日抵达纽约算起,持续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先后访问了美国十三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此行的成果正如出发前的目标一样——“消除一些误解”,对中美双方增信释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回国后,上海方面认真吸取了此访的经验,组织人员在立法、文件、翻译等多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在浦东开放的立法层面,上海市政府要求必须以中文、英文和日文三个版本同时对外公布。

1990年4月18日,中央决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开发。图为1995年4月拍摄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根据时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兰普顿的回忆,作为美方接待团的领队,他曾陪同中方市长们一起从肯尼迪机场到纽约市区。

当车辆驶过皇后区的一个山丘时,眺望东河,可以看到直插云霄的世贸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这是中国市长们第一次看到纽约的标志性景色,大家纷纷感叹。

访美归来后不久,在香港的一次记者会上,面对“上交所筹建工作进展没有预期中快”的提问,朱市长公开表达了决心,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

这番话迅速登上全世界媒体的头条,外媒纷纷评论说,“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不会变”“上海证券市场及金融发展将矗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消息传回上海,急坏了当时的筹备组——交易所八字还没一撇,光是新房子装修就得几个月,怎么可能年内开业?

然而领导的话已经说出去了,那就是死命令,大家只能全力以赴向前冲。

据筹备组人员回忆,朱市长经常半夜来电话督促筹备工作,不仅特批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去美国参观学习,为上交所如期开业培训人才,还亲自加批了几百部电话给上交所,并支持采取当时最先进的电脑交易。


在各方全力推进下,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当天,在一个小宾馆里,上交所成立大会召开,尉文渊被任命为上交所的首任总经理。

事后新华社非常谨慎地报道了这一消息,却轰动了国内外。

成立仪式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这样说道:“建立证券交易所,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举行了开业典礼——在那段彷徨的岁月里,它成为一个注入信心的标志性事件。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江宁知府2022”——


江宁知府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