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美国会打伊朗吗?
百科
2025-01-12 10:01
山东
以色列是一个极度不安全、极具危机感的国家,几百万犹太人宛如一叶扁舟,飘浮在数亿穆斯林组成的汪洋大海中。过去二十多年间,以内塔尼亚胡为代表的以色列鹰派一直试图撺掇美国对伊朗开战,至少也得打掉伊朗的核计划。1、达成停火协议,暂时结束冲突,但不知道下一次袭击何时爆发,未来需长期忍受美国战略撤退后带来的不安全感。2、长痛不如短痛,干脆一路打下去,借美国之力彻底解决安全困境。在内塔尼亚胡看来,这场由哈马斯袭击引发的中东危机是拉美国下水的宝贵机会,而且如今都打到这个份上了,世界舆论对于中东局势多少已经“免疫”。一则新闻是新闻,一百则新闻就不再是新闻,现在还有谁关心以色列又爆发了什么袭击、加沙又死了多少人吗?土耳其外长和叙利亚新掌权人朱拉尼(已改名“沙拉”)。在大马士革陷落后的胜利演讲中,沙拉谴责伊朗是宗派主义和腐败的根源,并将这次胜利视为该地区历史转折点的新篇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认为,伊朗的国家安全战略存在三根支柱:伊朗拥有可观数量的新型弹道导弹,最远射程能达到2000公里;过去一年中,伊朗两次使用导弹对以色列本土进行了打击,效果只能说一般,这让弹道导弹的威胁程度有所下降。第二根支柱是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伊拉克民兵武装、也门胡塞武装等组成的抵抗网络。如果说哈马斯2023年10月的袭击给外界带来巨大震撼,那么抵抗组织其他成员的表现多少有些不及预期,特别是被德黑兰寄予厚望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民兵武装。现如今黎巴嫩真主党已遭到重创、被迫停火,甚至连其背靠的叙利亚也发生变天,这无疑让抵抗组织的威慑力大打折扣。秦天认为,自巴以冲突以来,伊朗前两根支柱遭受了严重削弱,因此不得不加速核研发进程,巩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威慑支柱——如此便触动了“伊核危机”这根美国和以色列的敏感神经。巴比伦行动是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发动的一场军事行动,目标为摧毁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斯拉克核反应堆。伊朗核设施分布广泛,以色列单独行动失败的可能性很高,必须以美国为主导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不过即使是最精准的打击,也只能推迟而非彻底消除伊朗的核计划。华盛顿鹰派一直呼吁军事打击伊朗的核计划,他们认为伊朗事实上几乎拥有了制造核武器所需的一切,而且德黑兰发展核武器的动机从未如此强烈,军事行动只剩下一个很小的时间窗口。不过鹰派观点长期被“制裁派”(鸽派)压制,后者认为伊朗的核能力还不成熟,完全可以通过施加制裁等方式迫使德黑兰进行谈判。反对军事行动的观点认为,打击伊朗将给中东带来更多的混乱和不稳定,在华盛顿希望专注于其他地区的时候,它将消耗美国大量的资源。一旦攻击不成功,还可能会损害美国作为全球霸权的信誉和威望,因此解决伊核问题最好、最持久的方案仍然是外交协议。鸽派认为,与几年前相比今天的德黑兰更加脆弱,考虑到军事行动的风险,美国必须做出“真诚的尝试”,就停止核计划与伊朗进行谈判。“如果伊朗现在受到了来自美国的攻击,德黑兰将获得新的激励来发展自身核威慑力,而且这样做将拥有更多的国际合法性。此时为了永久地打击伊朗核野心,美国可能不得不实施地面攻击,进而陷入又一场战争泥潭。”
前美国伊朗问题副特使Richard Nephew近日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题为“给伊朗最后一次机会”。Richard Nephew支持“先礼后兵”,先主动要求谈判,如果不行再发起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过去几十年间,伊朗花费了太多精力、投入了太多资源在西部。假如本轮中东冲突期间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成员最终被打烂,伊朗或将某种程度上卸掉对旧帝国西边缘板块的历史包袱,减少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彻底向东看。德黑兰完全可以把一部分精力和资源投入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方向,在稳定东部边境的同时对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这一“向东看”战略跟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不得不转向东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站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伊朗和俄罗斯一样都属于“跨板块地缘政治力量”。俄国的疆域从东欧一直延伸至远东,横跨整个亚欧大陆腹地,长期以“双头鹰”作为国徽。伊朗的影响力则西起红海(胡塞武装)和地中海(黎巴嫩真主党),跨越两河流域,东至中亚和南亚次大陆,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这种地缘架构之下,2022年开始的俄乌战争和2023年开始的以色列-哈马斯/真主党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伊朗与其“西线”竞争对手之间爆发的激烈军事消耗。尽管俄伊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如俄罗斯控制乌东四州大部、哈马斯让以色列被迫动员并陷入持久战),但总的来看还是对手力量更为强大。面对来自海洋霸权及其盟友的压力,俄罗斯和伊朗只能做战略收缩,采取集中资源的方式,同时舍弃一些盆盆罐罐,比如叙利亚和黑海。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分布图构成了一道“战略断层线”(《中国的掩护策略》)。战争是重塑地区力量格局最激烈、最迅速的方式,现阶段无论东欧还是中东方向,都到了划分势力范围的关键时刻。在东欧方向,美国新政府已经定下了与俄罗斯和谈的大基调,克里姆林宫正待价而沽。中东方向,美国和以色列尚未做出是战是和的决定——相较于北方,这里更加暗流涌动。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