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缘张力

百科   2025-02-06 15:00   山东  
分享一篇文章——

自北向南视角的南海

原文节选:

国家属于生命体,生命体维持活力自有客观规律,过度强调任何方面都会导致错误。考虑国家地缘政治选择,需要先广泛掌握经济和军事需求、己方和对手能力四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维持国家生存必须的经济资源。在大的时空范围内,只有经济活动才能获得收益,满足人和社会的生存需要,因此首先要考虑资源产地和商品市场,前者最必不可少。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低,必须从外部获得资源,能满足需求的只有俄国、中亚、东南亚、大洋洲、中东、东非、西非、拉美这几个地区,至少获得其中2~3个才能维持生存。
其次,维护国家安全需要获得的地缘。军事力量的建立和部署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在整体力量相近时,只有控制陆地才能有效掌握和使用地理空间、部署和应用军事力量,例如太平洋战争后期的硫磺岛对美军战略轰炸有决定性作用。从军事安全角度考虑,现代战役进攻纵深可达2000千米,只有控制这样大的纵深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通向资源产地的战略通道必须得到军事保护,否则就有被切断的风险,例如我国能源进口和对外出口所依赖的马六甲与巽它海峡。维护安全不等于控制一切,控制程度应与现实和潜在威胁相适应。
再次,国家力量的极限。国力越强,可以承受的风险和对抗能力就越强,其它条件相同时就可以追求更多目标,反之亦然。国力极限需要考虑几个方面:1、国家内生的力量,既要考虑现有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实力,也要考虑自身的管理和执行能力,以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力量发展趋势,例如美国进入中东-中亚就是高估了后两者;2、可以抽调部署的力量,国力的产生和使用相互制约,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可以抽调出来用于特定方向的力量往往只占国力的一小部分,必须考虑不同情况下可使用力量的大小,超量使用大概率导致力量枯竭,例如冷战时苏联维持中欧对峙的同时对我国军事施压;3、在特定区域能投入的国力,这即与距离、地形、基础设施等因素相关,也取决于国家意志和既有力量使用等情况,例如西方帝国的坟场阿富汗。
第四,对手情况。地缘竞争属于对抗性活动,必须考虑对手的对抗能力才能决策,这需要考虑的方面有:1、特定地区自身情况,包括国力强弱、地缘价值、合作可能等;2、该地区外部竞争对手的情况,例如争夺该地区或主导地区局势的其他国家;3、己方其他选择方案的情况;4、本国内部反对派的情况。
……

战略决策只在理论上存在若干个最佳方案组合,实际中不可能达到,水平高低只在于能实现的目标比例和消耗的资源多少。受既有条件限制,不同国家可选择的方案相差巨大,例如德国被英法俄意等强国的核心区环绕在狭窄的中欧,有限的海外扩张不受阻碍,但要改变战略局势就必须与世界霸主一决生死,稍有行动就导向世界大战。与德国相比,与英国隔着大西洋的美国、与美国隔着太平洋的中国就容易许多,与世界霸主距离远意味着力量投送困难且调整空间大,于是涉及的竞争区和干扰区多而核心区少,改变战略局势并不必然意味着全面战争。

……

在美欧中俄对抗态势下,中亚和俄国可以确保我国能源和矿产供应,从而维持基本生存;东南亚可以确保我国掌握战略主动权,从而争取更好局面;而且二者紧靠我国,都处于对手力量的低谷期,因此应作为战略进攻的首要方向。拿下它们,就能避免美国进攻导致我国进口资源断绝、没有战略纵深、处于被动挨打态势的问题,从而降低中美开战这一最差态势的发生概率。拿下东南亚后,我国才需要在东北亚、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南亚西亚、东非四者之间选择重点方向,这取决于当时的各方态度、欧美力量和整体局势。

……

江宁知府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