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首个「创新力」调研报告发布!成都为何常看常新?

时尚   2024-07-02 21:13   四川  


与其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不如说「喜新厌旧」是大家的本性。同样的东西换个包装就能摇身一变,聚焦更多目光。

根据后台数据保守估计,小红书上带有「成都的松弛感」tag的笔记超过1000万篇,曝光量达10.8亿。




社交媒体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半径之外难以接触到的风景,但伴随着平台话题引导和UGC内容堆砌,算法匹配及精准推送圈起了各自为阵的茧房,加剧了信息的马太效应。


在线上,目前成都已经与「松弛感」强绑定。愈发脸谱化的「松弛感」之外,我们在线下还能有哪些具象而丰富的体验?成都为何给外地人一种「松弛感」的刻板印象?成都难道总是这么云淡风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么?



 





要知道,松弛不是躺平摆烂,更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当一座城市在时尚、潮流、文化、艺术、生活、科技等领域有足够的驱动力时,城市中的人们被环境塑造,又由身心投射出去的自洽与平衡,适度掌控也适度放任,忘掉何为松弛后最终形成同频的群像和氛围。


2024年6月底,幸会联合米其林,面向2000+名消费者独家发起「创新力」问卷调研,从「5大维度」揭秘了成都的5大「创新力」地标,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松弛感」和「创新力」其实是互相支撑的两大特质。





参与本次问卷调研的受访者性别较为均衡,45.14%的多数年龄分布在26-35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尚消费主力军。这部分人多数事业稳定,行动自由,见闻丰富,保有好奇,对外界敏感,有文字阅读能力,擅长信息挖掘,能输出观点,自然可基于「创新力」进行发散思考。





这2000多人中,42.7%认为成都的「松弛感」名副其实。与众不同的市井烟火,造就了成都的「松弛感」。同时也有31.89%的人比较保守,他们觉得所谓的「松弛感」无非是一种对于近未来的心理暗示和正向反馈,大家都在朝着「松弛感」持续迈进。


近19.73%的人则更冷静和现实,认为「松弛感」只属于退休的成都土著,年轻人不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背负着时代和社会压力。


5.68%的人则把「松弛感」诉诸被线上架空的狂欢和假象。你认同吗?





本着全面客观原则,基于成都的创新力,我们针对5个细分领域进行回收评估,依次是:商业创新力、消费创新力、文艺创新力、生活创新力和科技创新力。





认为成都消费创新力最明显的人占比高达35.95%,位列第一。他们认为成都人的消费渠道、偏好具备多样性、可塑性,各个画像的客群都能找到自己花钱的目的地,简单来说就是包容性强,同质化不严重,低中高消费都能维持生活的良性循环。


其次是商业创新力,29.19%的受访者觉得成都的商业更能带来新鲜感。因为成都的商业项目形式丰富,内容吸睛,百花齐放。在这一选项之下继续深挖,商业创新力主要从哪个方面体现?47.03%的人主要看重商业形态不拘一格,底铺、裙楼、盒子、天街、独栋、社区等基本要素齐全,代表项目如数家珍。


足以看出,成都的商业已经从过去粗放高调的大宗拿地、开疆拓土转为讲求深度运营和重复调取的精耕细作,相比野蛮直白的秀肌肉、玩资本、拼体量,当今的商业在如何与周边既有环境和谐相处上颇有心得,建筑和物业的规划利用是门进退两宜、拿捏分寸的技术。



 商业创新力地标推荐:CyPARK。作为首个骑行主题的商业公共空间,接驳8.6km的城市骑行道,增加包括自行车推行坡道、自行车电梯、停车点等设施,实现打造从一楼骑行游逛至任意层的骑行友好商业。已引进近20家首店,涵盖了运动户外、文化艺术、时尚零售与时尚餐饮等业态。



25.95%的人则看重「首店经济」对于商业的增光添彩。抛开从本地发迹的主理人,在那些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效应的品牌中,一家全国首店、西南首店、城市旗舰店、城南首店,既能在宏观布局上保证噱头,也能彰显定制化的在地研策水平。


再者,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具有内容思维,空间、场景、产品和传播上的表达欲旺盛,这让14.86%的人看到了成都的商业创新力。





和我们预测的结果相差无几,尽管「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讲了很多年,成都也能在各项指标中遥遥领先,成都人的心气被抬高了许多,但依旧有34.59%的人坦然承认,成都与真正一线城市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


但意外的是,剩下近60%的人两极分化。30.54%的受访者似乎不太认可「新一线城市NO.1」这个头衔。在他们的认知里,成都和「新一线城市」俱乐部中的重庆、杭州、武汉、长沙、西安等城市并无二异,仍处于吸收和学习的海绵期,上升空间还较大。



 CyPARK



剩下的30%丝毫不吝啬对成都商业创新力的盛赞褒奖:成都与一线城市的差距绝不是将来追赶的方向,大家选择的发展之路不同,各走各的,成都就是成都。





商业创新力,其实与项目外在的年龄无关。东郊记忆最受关注,33.24%的人将其票选为榜首,前身为红光电子管厂,半个多世纪的工业遗存,经过10余载的运营调改,品牌大面积换血,国际时尚产业园区的轮廓已然清晰,现在更是成都时尚潮流青年扎堆的直播秀场。


COSMO成都获得24.32%的关注,雄踞盐市口商圈多年,脱胎于上普财富中心,几乎是筋骨尽断式的内功焕新,2023年改造完成开业,定位青年磁场,独特的购物和展演氛围仿佛点通了其任督二脉,吸附了大量行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青年前来驻足打卡。


被称为「成都代官山」的麓湖CPI与前面二者类似,跳脱于传统盒子&街区的商业逻辑,正在花草水岸的自然野趣中守候着相知相惜的目标客群,「非标」二字呼之欲出。


前几年传统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的唱衰之声四起,如今非标商业也开始祛魅。如何在坪效和调性间做好兼顾,激荡着成都商业人的脑花。此地CyPARK6月28日开业,不难看出,对「非标」的镀金式狂热逐渐回冷,依托基本的销售卖货导向,狠抓社群私域,做好场景和内容,非标的定位才是如虎添翼,而非一个花瓶式的空壳。




由上得出,超过一半的人每月去商业项目游逛1-3次,并不算多。不禁让人疑惑,既然成都的商业创新力获赞无数,大家对于线下的场景的兴趣又在悄悄往何处转移?





消费创新力,侧面反映的其实是近几年成都人消费偏好的演变。




上述两项调查中,分别有36.49%和48.11%的人持有类似观点,即大环境某种狂热散去,相比于投资和储蓄,大家更倾向于把钱花出去,但花钱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有技术含量。很多人都坐观其变,合理省钱,把钱花到刀刃上,似乎与前两年的情绪消费有所相悖。



 消费创新力地标推荐:江南先生东郊记忆店。江南先生主张比空气更轻的生活方式,推崇面料、版型和功能的选择自由,款式丰富,价格实惠。



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昂贵炫耀,反向攀比和省钱攻略逐渐成为年轻人之间的热门话题。平替消费并非追捧平庸的山寨文化,而是学会享受产品的真正价值,找到合理生活的窍门。





从个体的消费数据也能得出类似结论。42.97%的人在生活必要开支外,平均每个月额外的改善型消费控制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的有14.05%,5000元以上的仅7.84%。


若看占比,43.24%的人每月额外改善型消费占每月可支配收入的5%-10%,还算克制。但有14.32%的人会把收入20%以上的部分用于用餐、娱乐、休闲、购物、健身等。可见,消费力相对收敛,但消费欲还算比较旺盛。




先上结论:在成都,文化和艺术的鉴赏从束之高阁变得平易近人,颗粒感和辨识度增加,深入邻里社区的毛细血管。街边的美学小店、展览空间、公共装置和烟火气息交相辉映,让文化艺术的延展消费更加便捷。

再看相关数据支撑。




39.19%的受访者认为,成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创新力优势来源于弯道超车。相比面向世界、定型较早的沿海城市,成都接触国外文化艺术迟滞一些,既可以从东部汲取灵感,也保有自己独特的根基,比如各地名胜古迹和历史景点,常年游人如织,形成了大混浴般的壮观景象。


也有人表示,成都当下的文化艺术氛围与商业环境存在正相关。



 文艺创新力地标推荐:一介·巷子里。关注公共空间、社区更新、实验性空间及生活方式,寻找商业性欲社会性的平衡,使城市更加丰富和有趣。



依靠商业和品牌的传输迁徙路径,文化艺术在近20年快速发展,短时间内大量输入,各类文化艺术内容互不干扰,都有立足之地。也就说新消费浪潮带着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内容,从全球各地交汇于成都。




文化艺术相关的公共服务不容忽视,被活化的创意园区也是一股股先锋力量。民营机构依托商业载体,顺应市场规律为文化艺术的生长带来滋养,更具有想象力和潜力的点在于,商业的公共空间和品牌的内容场景通过装置、展览、设计、陈列等方式,让消费者便捷地领略到了文化艺术波澜壮阔的全息影像。这也为各类新消费品牌提供了内容策略指引。





虽然有23.78%的人表示,自己每个月几乎不去文化艺术相关地标,但2000+人中有超过450个人每月会抽时间去3次以上,占比超20%。


 



 一介·巷子里



根据我们第二次社群内回访,如果剔除问卷样本对于文化艺术地标理解的偏差,加上社区的小型美术馆、线下的艺术风格小店,包括装置、展览、设计、陈列等要素,这个占比预计会超过50%。




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在忙碌工作和户外休闲之余也会让自己动起来。时间管理成为了当代成都人的必修课。




和我们的感受略同,成都人的生活创新力,体现在把可随时进行的轻运动纳入了自己的生活轨迹,无限存档,异地读取。48.65%的人发现,大家愈发喜欢探索大自然和城市角落,积极参加周边户外运动,如露营、骑行、徒步等。


 文艺创新力地标推荐:天府绿道。截至2024年,天府绿道总里程已超7000公里。天府绿道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





成都是旅游名城。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江河纵横,群山环伺,两天一夜的周边短途游也能让人体验到大量小众秘境。优渥的自然资源是成都人自在生活的底气,也赋予了成都人丰沛的生活创造力。

同时,成都也是公园城市,城内和城郊遍布大量各式各样的公园,绿道、社区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湖畔公园、中央公园、亲子公园等,这也契合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愿景。


 天府绿道



也就是说,大家在日常琐碎间,饭后下楼,回家路过,上班途经,不论是结伴而行还是享受孤独时光,运动皆触手可及。




由上,大家在选择运动装备时,26.76%的人选择相对平价的国内知名品牌,位列第一。25.41%的人选择相对平价的国际知名品牌,位列第二,综合占比超50%。这再次也印证了成都人的消费创新力:在平价消费中挖掘产品真正的意义。


受访的骑行爱好者表示,诸如佰客折叠自行车、森瑞梦头盔等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骑行需求,省钱的同时还能彰显眼光独到的选品能力,公园里运动也让枯燥的耐力型训练变成惬意的伴随式放松。





科技,和成都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大吗?这是我们设计问卷时的本能发问。但通过相关资料和受访者的回答,我们受限于职业信源的固有观念也被打破。





19.46%的人跳出了科技的狭义指代,认为科技创新力不仅要看设计、研发、制造环节,还要考虑终端的消费因素,通过商业项目,科技品牌渗透了成都消费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快速迭代,大家随时都可以感受前沿的科技产品。


如果说美食、潮流、旅游、生活是成都的软实力,那本土科技公司就是成都的硬底气。而科技类的时尚消费,就是成都助推科技创新发展的市场风向标。






米其林的广告在春熙路勾起了大家的强烈好奇,来来往往间都不禁驻足回眸。


所有人被广告片中俏皮可爱的月球探测车吸引了眼球,也不禁发出疑问,这和米其林有什么关系?





听到米其林,成都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米其林餐厅米其林轮胎」。要知道,米其林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每个人提供改变生活的解决方案。而创新便是米其林的动力源泉,米其林不仅制造卓越的轮胎产品,还在移动、建筑、航空、低碳能源和医疗保健等要求严格领域制造关键组件。

这两天火爆春熙路的月球探测车便是米其林创新的又一个突破——为月球探测车研发了一款免充气轮胎,助力人类的太空探索。

不仅如此,米其林还在海上航运脱碳方面贡献卓著,创新性研发设计了WISAMO(可充气、可伸缩的自动翼帆系统),和它相关的广告大片也在下周接棒月球探测车,相信能再次点燃春熙路街头。



 





回看四年前,「领行生活」品牌广告首次亮相,对米其林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意呈现。本次全新品牌广告采用戏剧化形式,通过高度电影感镜头和3D技术巧妙融合,生动体现了米其林的创新精神。





要知道,米其林专注出行130多年,作为全球轮胎行业的领导者,米其林致力于提高人类及货物的可持续移动性。米其林不仅有乘用车轮胎,更有飞机轮胎、农业轮胎、电动汽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摩托车轮胎,巴士轮胎,米其林指南业务等等。




如今还是出行,米其林坚守初心,通过创新赋能,除了在地面标记好吃的餐厅,也出海御风,向太空展翅。创新不是追随模仿的精明机巧,而是不变中求变,米其林对创新的理解,与成都的某些气质不谋而合。

创新的道路上,让我们和米其林一起解锁更多更好玩的生活未知。






打卡赢米其林周边

用今年最新的姿态
与米其林广告同框
后台投稿前10的幸运儿
将获得精美米其林周边1份


  点击文末“写留言”

幸会
成都时尚消费参考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