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2024「還在」非遗餐桌开启!

时尚   2024-07-17 22:17   四川  



《幸会》以非遗餐桌为载体,搭建出一个非遗交流平台,通过“餐桌会谈”的形式,邀请各行业代表,聚焦非遗文化在当下的传播形式,挖掘非遗的可持续创新与传承可能性,助推四川的非遗文化更加的日常化和商业化。


近两个月,2024年「還在」非遗餐桌顺利落幕两场活动,携手五粮液,让非遗破圈,从美食美酒的脉络发散,并非两场单纯的美食活动,我们联合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张定娟、宋西平漆艺传承人张丹,让不同圈层的商业人,看到了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活力焕新。





2024「還在」非遗餐桌,由《幸会》携手五粮液主办。通过一系列的餐桌会谈活动,聚焦非遗底蕴,探索非遗生命力,实现非遗破圈。首场活动,在「银芭1986」举行,邀请了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张定娟,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五粮液的醇厚精髓巧妙融合。




就餐空间古典时尚,五粮液晶莹剔透的酒瓶,与静谧雅致的竹编艺术品交相辉映。嘉宾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游览,与张定娟老师交流对话,沉浸于竹编艺术的细腻纹理之中。


道明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定娟


6月13日当晚,集结成都各界先锋媒体与品牌嘉宾,呈现了五粮液双非遗、道明竹编、川菜烹饪技艺4种非遗技艺,聚焦非遗创新与传承话题,开启了一场关于特色宴席与非遗竹编文化的交流对话。

张定娟作为新生代的手艺人,也会制作传统的竹筐竹篓等物品。但她认为必须给传统手艺人一个新的概念——竹编不仅仅是竹筐竹篓,也可以有很多变化



● 张定娟老师的竹编作品


许多像张定娟这样的年轻道明竹编非遗人,用自己的IP来激活道明竹编,让这项非遗技艺能够与更多现代的、印象中更贴近生活的品牌和场景合作,让竹编这项非遗不再是一段被记录的资料,而是真实的出现在各个有可能性的角落。


活动当晚,张定娟老师带来了15款不同样式的竹编杯垫,运用了不同的编织技法,通过染色工艺,青黄的竹编作品拥有了更多色彩,可以是时尚的包袋,也可以是一幅竹编艺术画、一把时尚精美的竹编扇子。


关于非遗创新与传承,其他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非遗不仅是一种发扬光大,更是一种传承


在探讨非遗文化时,五粮液作为四川非遗瑰宝之一,必定绕不开。

作为名酒品牌,五粮液更是拥有国家认定的双非遗:从元明持续发酵700多年的古窖池群,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代代相传的“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粮液四川营销大区副总经理李轲认为,如今非遗不仅需要被发扬光大,还需要被传承下去。




作为中国白酒典型代表,五粮液的酿造极其严苛:从选粮配料、磨粉制曲、酿造发酵至开窖取酒,五粮液酒的酿造时间周期长、操作要求细、控制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尤其是在酿造发酵阶段,需经过“跑窖循环”“续糟发酵”“沸点量水”“分层起糟”“混蒸混烧”等多道极其复杂工序,每轮次发酵时间就需70天,双轮发酵要用140天。

在极其繁复和精细的工序中,绝大部分工序需要工匠亲手来完成,五粮液的大师们以择一事,终一生的热忱,坚守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心,方能酿就这一杯大国浓香。

非遗技艺因必须得由人工来做而宝贵,这些技艺需要被传承。在机械化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诸如五粮液这样的非遗品牌的发展,无法避免人工酿酒环节,因为每一杯酒都是人工参与酿造而成。


 五粮液四川营销大区副总经理 李轲


将川菜从老百姓的餐桌搬到城市餐桌

川菜烹饪技艺在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国家级川菜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徐孝洪老师,分享了川菜烹饪申遗的一系列历程。

尽管川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受欢迎,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盘回锅肉,都有对川菜的定义。

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处理方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川菜的基因是味道,正宗的味道、川菜的正宗烹饪技艺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国家级川菜烹饪技艺非遗传承人徐孝洪


‌徐老师分享说,非遗不仅是技艺,主要部分还包括文化、故事,厨师不能只炒菜,还要讲述川菜故事。致力于让川菜成为中华美食的杰出代表,跨越国界,让世界品味四川的味道。

活动当晚品尝的川菜非遗主题宴席,便是以徐老师自身名字“徐孝洪”命名,未来将制作成流动餐桌,以类似的快闪形式发展,通过餐桌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品尝到川菜魅力。


 「银芭1986」的川菜美食


媒体需要讲好非遗故事

成都文化学者钟蜀蜀,也分享了他对非遗文化的见解。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蕴含了众多丰富且传统的魅力元素,尽管它们作为经典之作备受尊崇,但在传承之路上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成都文化学者钟蜀蜀


其次,创新性地讲述非遗故事是推广其独特价值的关键。非遗的深邃内涵广泛而多元,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五粮液的双重非遗身份、川菜烹饪技艺是非遗项目,这些信息却往往未能广泛传播,导致公众知之甚少。

以川菜为例,众多非遗美食中不乏佳作,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川菜的认知并不深刻。通过一次川菜非遗的分享课堂,大家对宫爆鸡丁和胡辣荔枝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讲述好这些非遗故事。

最后,谈及非遗的活化与创新玩法,关键在于将其与当代的时尚潮流相融合。




非遗不应仅仅被视为历史的遗留物,而应被打造成为符合时代审美的时尚产品。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创新,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仅保留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赋予其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时尚元素。

当晚,在场嘉宾围绕“如何让年轻人喜欢非遗”、“大家眼中的非遗”以及“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新玩法”等话题热烈讨论,思维的碰撞擦出了创意的火花,深化了对非遗的认知,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开拓了新的视野。


 2024「還在」五粮液非遗餐桌首场活动记录



继首场活动的热烈反响之后,第二场盛宴携手享有盛誉的黑珍珠一钻餐厅“翠玲珑CUI”,于7月10日优雅启幕,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场活动,特别邀请了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丹亲临现场。作为成都宋西平漆艺家族第二代传承,张丹师承宋西平、付贤芳、大西长利三位大师,学习整套成都漆艺技法及日本漆艺技法。




成都漆艺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以“三雕一刻”和“髹饰八法”为主要特色。其工艺包括设计、制漆、制胎、底灰髹漆、装饰、打磨、推光等八大工序。其中,“三雕一刻”指的是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和拉刀针刻四种装饰技法,这些技法不涉及灰胎,有的填彩,有的在漆面上镂刻并镶嵌髹漆再抛光,将纹饰藏在漆面之下,既华丽堂皇又内敛含蓄。




与此同时,五粮液的醇香深邃也在此次宴会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其独特的风味与漆器的雅致相得益彰,两种历经岁月的打磨的非遗产品交相辉映,让宾客在品味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宴会的层次与内涵,也展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和谐共生。

在第二场非遗餐桌活动中,主要聚焦于“非遗的产品力”和“如何做好非遗表达”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非遗文化产业,
要坚持做绝对正确的事

同为文化产业,于2007年5月18日川菜博物馆开馆,它是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三级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陈列菜系文化的国家级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一直是川菜博物馆团队在思考的问题。

川菜博物馆的苟思认为,文化产业的基石在于文化保护,无论是非遗博物馆还是非遗,如果没有保护文化的大前提,做的一切永远都将是空中楼阁。

“无论是做产业还是做文化,都需要‘学会做绝对正确的事情’。无论这件事情是否符合商业逻辑,只要它正确,我们就应该去做。剩余的事情交给时间处理。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奔跑和向前的人。”回归本真,文化需要保护和沉淀价值,大家永远会为有价值沉淀的非遗产品买单。

宋西平漆器传承人张丹也认为,要留住真正到位的东西,一定不能丢失。把握住这些最根本和精髓的东西,它才有市场。


  宋西平漆器传承人张丹(左一)


优质的文化都是不断沉淀的,而不是为了别人而创造。宋西平漆器传承人张丹也认为,要留住真正到位的东西,一定不能丢失。把握住这些最根本和精髓的东西,非遗产品才有市场。


 2024「還在」五粮液非遗餐桌第二场活动记录



非遗近年来是火热的话题,非遗的商业潜力也在政策和商业市场上愈发明显。

202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7日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同时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四川非遗成为国际交流的【金名片】,银花丝、竹编、蜀绣等非遗技艺和作品受到国际友人纷纷赞赏。





成都,不仅是美食之城,也是非遗之城。两场2024「還在」五粮液非遗餐桌,竹编艺术、精美漆器与川菜川酒邂逅,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新的生命与活力。

在现代社会中,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商业价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非遗餐桌,不仅仅是一场川菜盛宴美食餐桌,更是非遗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的新思路,以【非遗+美食】的跨界组合,搭建起地域文化深度交流的桥梁,连接了人、空间、美食与文化,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让非遗文化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新颖的内容表达和跨界合作模式,让非遗传承人、星级厨师、特色餐厅与媒体平台共舞,为非遗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生动舞台,让我们亲眼见证了非遗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五粮液作为拥有国家级双遗产的企业,持续坚持发扬及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幸会》作为媒体平台,也在一直洞察新的时尚消费趋势,致力于在地特色与文化交流的多元化表达。

媒体作为见证者,更是传播者,通过镜头与笔触,将非遗产品的文化力量与市场潜力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在媒体的聚焦下,非遗文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小众领域,而是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激发着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餐饮这一日常消费场景,非遗技艺得以活化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开放的展示平台,激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技艺。




非遗文化的创新,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相结合,扩大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认知:非遗并非束之高阁的,也可以很日常,很时尚。

随着消费者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和需求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品质和美感,更关注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未来非遗文化与商业的结合,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

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的销售上,更体现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還在」非遗餐桌,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传承和在地表达非遗文化,跨界破圈非遗。

去年,我们在内容展示方面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探索与展现,采访和记录了银花丝藏羌织绣成都漆艺、道明竹编、蒙山茶等非遗技艺,而今年,《幸会》选择从线下活动切入,破了以往的舒适区,以新思路、新载体,带来丰富多元的非遗文化内容。


未来,非遗餐桌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索更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请继续期待。





说说你喜欢的非遗是什么?


  点击文末“写留言”

幸会
成都时尚消费参考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