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霞妹(第二十章)/ 作者:朱成坠

旅行   2024-09-13 00: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朱成坠


前文回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时遇良辰,机逢佳期。霞妹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里,纵横捭阖,驰驱自如,几乎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每一次大好机遇,连续不断地掘金挖银,成为个体户的典型。
当她在服装市场上,挥舞拳脚,大展身手时,中国经济发生了过热,刚起蓬头的房地产业陷入了低迷,外商、内商、台商、港商投资的房地产市场哀鸿一片。市政府采取了紧急调整措施,决定实行购房退税的政策,实施蓝印户口制度,鼓励本市和外埠的人员购买房地产。这个政策真的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啊,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啊!本地市民和外地百姓纷纷涌进上海房地产市场,购买了大量的存量房地产,为萎靡困顿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市场起死回生,逐渐复兴。

绝顶聪明的霞妹从中嗅到了商机,她反复掂量,觉得此时购置房地产,是个百年难逢的大好时机。暗里缜密思考和精心计算,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从服装市场上,调剂出一部分资金,再到银行申请一部分贷款,购买两套房产。这样做,绝对没有多大的风险。一是,目前的房产价格甚低,政府还可以返还部分购买房产的本息,经济上并没有多少吃亏。二是,利用当前市政府实施的蓝印户口政策,可以把自己和水根的户籍转为上海的蓝印户口,先行落户上海,省得以后的经商过程中,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反复往返沪赣两地的周折。
打定了如此重大的主意,做出了暗藏风险的决策,霞妹先与水根商议,告知了自己的打算。水根听说自己和霞妹的户籍可以就此上入上海,喜不自禁,忙不迭地说:“很好!很好!”得到了水根的赞同,霞妹召开了家庭会议,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菱娇和海生,这两个孩子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未置一句异词,立即表示同意。菱娇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风华正茂,春情勃发,确实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碍于少女的羞涩,菱娇从来没有与父母,正面地交流过自己内心的青春萌动。这个时候,母亲征求自己对于购房的意见,菱娇自觉机会难得,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向父母述说内心的想法。
霞妹在闸北区老房子的附近,购买了两套滞销的商品房,居住面积都是100平方米以上。霞妹动用了经商的二十来万资金,又向银行贷款了三十多万,买下了这两套房产。随即,霞妹开始了办理蓝印户口的进程。
为了办理蓝印户口,霞妹沪赣两地先后奔跑了好多次。由于,蓝印户口政策,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出台的地方房地产政策,江西方面并未实施,经办人员不 知道和不熟悉这一政策。需要按部就班地请示地区、省两级政府。这样往来反复,耽搁了不少时间,花费了极大的精力。霞妹乐此不疲,跑得不亦乐乎。直到办妥两人的蓝印户口,已经是当年的年末了。
最后一次返赣,到当地公安局迁移户口,需要当事人亲自到场,水根不得不与霞妹一起赶回新河镇黑坳村。当水根见到胡氏宗族的乡亲们,感慨万分。他的同时代叔伯兄弟们,一个个显得苍老憔悴,根字辈的堂房兄弟,长根、宝根已经白发斑驳,皱纹纵横。成字辈的伯伯叔叔更是年已老迈,步履蹒跚。只有生字辈的小青年,还精神抖擞,活力四射,生龙活虎,血性旺盛。从胡氏家族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们家族起名的字辈都是放在末字的,而不是像其他家族,字辈通常放在名字的中间,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奇特的起名习惯。
这次迁移户籍,可以算作是一次诀别,今后,他们胡氏兄弟相互之间,何时能够再次见面,谁也说不清楚。下回见面,也不知道是牛年马月了。他们约定,趁此机会,好好地叙谈叙谈。
水根邀请了根字辈的所有兄弟,再加上金成等上一辈的伯叔,直至最高字辈还能够走动的那几位老长辈,齐聚公屋。现在,公屋已经恢复了原先的名称——胡氏宗祠。家族的祭祀、会商都放在胡氏宗祠举行。金成书记、长根村长也以胡氏族人的身份参加家族的各项活动,金成书记既是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也是胡氏家族的族长。前些日子,撰修家谱,还是金成书记的鼎立支持和赞助,才得以完成。水根拿出了五千元钱现金,请胡氏家族厨艺同辈叔伯弟兄银根掌厨,银根在村开设小饭店,厨艺相当了的。他烹制了五桌菜肴,招待了老家的胡氏乡亲们。这一次,就没有叫齐全村的男女老幼,仅仅局限于胡氏宗族的主要男性乡亲。但是,霞妹却被邀请参加了这次胡氏家族的聚会。
首先,这得之于,霞妹即将离开黑坳,借此机会,为霞妹送行。其次,还得之于,霞妹已经是黑坳的名人,她为黑坳发挥了不起的作用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黑坳的一般村妇所不能做到的。黑坳的男人们,在霞妹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在别离之际,为了感谢霞妹,黑坳的乡亲假借水根的酒席,抒发着内心的感激之情。
酒筵觥筹交错,交杯接盏。以至于,红光满面的黑坳男人,吆喝起酒令来。他们互相斜睨醉眼,两两相对,“报一对,一点点,哥俩好,三星高照,四喜发财,五魁首,六六大顺,七巧七巧,八仙过海,九月九、快喝酒,满堂红、全家福。”凡是接不上来,当场就罚酒一碗。挥手划拳行酒令,吆喝吵闹,气氛热烈。有好几个汉子醉倒了,趴在餐桌上,呼呼大睡,鼾声阵阵,然而,就是没有人唤醒他们,也没有人帮助他们醒酒。
酒令是筵席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自古就存在于中国民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民间还有这种说法,“酒逢知己千杯少,行个酒令说相逢。”霞妹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闹忙的场面,担心会重演上次还乡时,大成老队长酒筵上溘然逝世的悲剧,她多次劝告乡亲们适可而止,早点结束。而黑坳的汉子们,却不为所动,继续上演黑坳的酒席文化。霞妹无可奈何,只得自己返回家中,让黑坳的汉子们恣肆放任到第二天的黎明,不少汉子是被家人搀扶着回家的。水根也是被人送到胡家老屋的。以至于,黑坳的后人,多少年以后,还津津乐道这一场空前绝后的酒筵。
收拾好行李,霞妹水根告别了黑坳,返回了大上海。这次回沪,却带走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宝根。在酒筵的前两天,宝根和宝根娘找到霞妹和水根,哀求苦恼地叩求他们俩。宝根娘说:“宝根刑满释放后,在黑坳混得实在差劲,仅凭农田的那点收入,就连我们母子俩都养不活。在这深山老林里,又没有其他谋生的活计,怎么办呢?还是恳求水根兄弟帮忙,把宝根带到上海,找个活计,寻个出路。”宝根也可伶巴巴地说:“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在黑坳,我是没有一点出路了。”说着说着,泪水哧哧地往外落,那个伤心痛苦的样子,谁看到,都会报以同情。霞妹对宝根和宝根娘说:“让我们再考虑考虑。明天给你们答复。”霞妹和水根连夜商量,最后,考虑来,考虑去,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宝根娘带养他们两个孩子的面子上,看在同一个祖父的面子上,霞妹答应了宝根和宝根娘的请求。对他们俩说:“我们只是把宝根带到上海,闯荡上海,寻找工作,还是要靠他自己。”宝根一口应允。
于是,在霞妹水根返沪时,宝根与他们俩同行。一路上,吃喝拉杂,所有开销,都是霞妹水根用度。到了上海,宝根没有住处,霞妹水根也不忍心赶走他,让他露宿街头,就让宝根住在自己新买的商品房里,摆放了简单的床铺和一些生活用品。
第二天, 宝根出外找工作了。一整天奔波下来,没有找到任何的工作。又渴又饿,饥寒交迫,回到住处,裹衣躺倒在床铺上,霞妹叫水根和菱娇端了一些饭菜,到宝根的居处。看到宝根的这副窘迫的样子,立即,叫醒宝根,让他趁热吃完饭菜,宝根饥不择食,三口两口,就吞下了全部饭菜。水根问及宝根外出寻找工作的情况,宝根唉声叹气地告诉水根第一天找工作的详情,说:“上海的工作也不好找啊。”水根鼓励他,“还是应该继续寻找,必须找到工作,才能在上海立足。你千万不要灰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听了水根的这番激励,宝根增强了信心。之后,宝根持续不断地寻找工作。因为,宝根明白,黑坳是回不去了,只有在上海打拼,或许,还有一线生路。希望,就在坚持之中,果然,宝根在一处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普工的工作。
找到了工作,宝根就告辞了霞妹、水根和菱娇,独自到工地上班去了。起先,宝根给泥水匠打下手,提提泥桶,拌拌砂浆,搬搬砖块,递递工具。不多几日,宝根就看明白了,能够自个操作。包工头看到这个江西老俵,脑子蛮活络的,动手能力还相当强,就让他改当泥工,宝根上手后,手势清爽,操作熟练,速度快捷,质量保证。不久,就提拔他当了泥工班长。建筑行业有句行话,“放下镰刀,拿起泥刀;放下锄头,拿起榔头。”说的是建筑工人的来源和现状。做过生产队会计的宝根是个聪明人,脑子灵活着呢,看样学样,土建的一般生活,他逐渐地入门了。后来,他辗转过不少工地,有什么活儿,就做什么活儿。他曾经做过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工种,几乎建筑工地所有行当,无所不做,无活不会。
做久了,宝根揣摩出了门道,觉得与其跟在包工头后边,当一个建筑工人,还不如自己出面组织包工队,也当包工头,承包建筑劳务。这一年,回乡探亲,宝根衣着挺括,出手阔绰,光鲜出彩。金成书记,长根村长向宝根打听他在上海从业的状况,宝根对黑坳的两位掌门人,推心置腹地诉说了上海建筑工地的用工情况。提出了成立黑坳村建筑队,专门从事建筑劳务承包,解决劳动力出路的设想。宝根要求由他担任队长,盈亏自负,每年给村里上缴一定的承包费用。金成书记、长根村长与宝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互相照应,相得益彰。
征得新河镇政府的同意,黑坳村紧锣密鼓地组建了村建筑队,名称就叫大峰建筑队。宝根与黑坳村签订了合同,正式承包了大峰建筑队。村上和邻村的一些青壮劳动力,纷纷参加了建筑队,跟随宝根跨进了上海的建筑市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上海建筑工程的建设之中。

在这一轮建筑市场风起云涌的浪潮中,宝根抓住了良好的时机,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更为意外的是,他在上海的闯荡中,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彩娣自从宝根判刑入狱后,感到面孔无光,生活困难,就带着两个孩子,到了上海,投奔娘家在上海的远方堂哥,远方堂哥开了一爿小饭店,彩娣就在小饭店里帮忙打杂,混个饱饭吃吃。两个孩子就在上海借读。目前,一个在读技校,另一个在读职业中专。一天,宝根经过此地,进了这家小饭店,不经意间,看到了正在洗涤碗筷的妻子彩娣。他喜出望外,即刻叫喊,“彩娣!彩娣!”彩娣抬起头,见到久别的宝根。宝根的模样与以往大不相同了,衣着光鲜,风度翩翩,财大气粗,出手大方。于是,彩娣就回到了宝根的身边,两人居住在租借的出租屋里,孩子也回到了宝根身边。平时除了住校,星期天,都会回到宝根夫妇的住处。一家人生活得快快活活。
霞妹水根为宝根的生活转折,感到非常高兴。她助人脱离苦海,胜造七级浮屠。宝根也不忘霞妹水根给与的恩典,时常带着全家,到霞妹水根的住处拜谢。两家人经常一起聚餐。不久,宝根娘也被宝根接到了上海。宝根依靠自己的积蓄和部分贷款,在上海购买了商品房,安顿了一家人。
菱娇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不仅能够独当一面地经营服装生意,而且,凭着自己的喜好,不断地操弄厨艺,报名参加厨师培训班,从初级厨师读起,一级一级地读到了高级厨师,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霞妹本来一门心思培养菱娇继承她的事业,从事服装生意。看到菱娇热衷于厨艺而不能自拔,也就随她去了。
在厨师培训班,菱娇结识了一个年龄相仿的江西青年,名字叫周昆新,这个小青年左右逢源,能说会道。菱娇每次与他在一起,他都会逗菱娇,开玩笑,让菱娇笑得前仰后翻,乐不可支。菱娇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菱娇每次见到周昆新,都有着一种莫名的躁动和兴奋。菱娇常常向母亲索要钱款,购买时尚的首饰拎包,还到名牌商店采买高档服饰鞋袜。霞妹敏感极了,菱娇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霞妹的火眼金睛,她意识到菱娇恋爱了。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菱娇已经二十五岁了,早已达到了法定结婚的年龄,家长应该为菱娇择偶了。但是,霞妹并不知道菱娇已经在厨师培训班认识了周昆新。只当是,目前,菱娇处在择偶的初始阶段。于是,就向洪家的家人和亲友求援,请求为菱娇选择配偶。所有的亲友,包括过房娘方琴一家也都为菱娇想方设法,动足脑筋。先后介绍过好几位上海男青年。但是,都被菱娇拒绝了。霞妹想不通了,这些个男青年的自身和家庭条件都相当不错,就是没有一个被菱娇看中的。这里的奥妙,究竟在什么哪里呢?
霞妹左思右想,想不明白。于是,赶到厨师培训班,向老师打探究竟。班主任老师黄先生,早就轧出了苗头,知道周昆新与胡菱娇已经堕入了爱河,目前,双方到了难解难分的地步了。霞妹这才大吃一惊,顿时警觉起来,忙不迭地自责自己,对于女儿菱娇疏于关心,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僵局。霞妹心急火燎的是,担心菱娇与周昆新一时失控,造成生米煮成熟饭,那时为时就晚了。
霞妹通过各种关系,调查了解周昆新的本人和家庭情况。经过调查,这才发现,周昆新原来是个有妇之夫,老家早有妻子,并生育了一个孩子。他与菱娇交好,纯粹是为了寻找刺激和骗取钱财。涉世不深的菱娇深深地落入了陷阱,盲目而不能自拔。
霞妹和水根把菱娇找来,剥茧抽丝地还原了周昆新的真实面貌。把周昆新老家的妻子孩子的照片摊给菱娇看,菱娇看后,大吃一惊,后悔不已。此时,她才认识到周昆新的诈骗手法极其高明,自己差点上当受骗,落入泥淖。菱娇是个相当传统的女子,她信守女子的身子只有在新婚之夜才能交给丈夫的底线,把握住了最后的防线,没有被周昆新糟蹋了自己的纯洁。
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当菱娇再次来到培训班时,周昆新已经不见了踪影,去向不明了。菱娇虽然依旧参加厨师培训班,但是,却没有了谈情说爱的激情。她现在知道,在社会上胡乱搭识的对象,是不会有自己心仪的如意郎君的。还是要依靠父母亲友的帮助,慎重地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才能获得自己一生的幸福。大上海的母亲与黑坳山区的父亲,由于爱情走到一起,获得了美满的爱情,父母为自己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此后,霞妹每时每刻关注着菱娇婚姻大事,到处托人帮助菱娇寻找伴侣,张罗婚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姐洪霓夫妇在上海钢铁厂找到了一个同为知青子女的男青年,时龄二十六岁。长相英俊,品行优良,作风正派,勤奋好学,工作卖力,其父母均是上海知青,已经返回了上海。这个男青年最大的困难就是家中没有房子,父母也没有经济实力帮助孩子购房。霞妹详细地了解了男青年的情况,认为,这个男青年是个潜力股,后发前景相当不错,可以作为菱娇谈婚论嫁的对象。由是,霞妹委托大姐洪霓夫妇作为介绍人,安排两人见面。谁知道,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迅速地确定了恋爱关系,并约定隔年的春节结婚。霞妹让出了一套商品房,作为菱娇的婚房。菱娇和她的男朋友,赶紧装修,日夜抢工,争取早日完成婚房的装饰任务。
男青年的父母知道了菱娇的道德品相和家中的经济实力,笑得合不拢嘴,常常对人说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霞妹水根夫妇也对这桩婚姻十分满意,并不在乎男方的家庭经济负担和住房窘况。他们觉得,“良辰美景晴爽天,赏心乐事胡家院。”海生知道姐姐的婚事,也为之歆羡,多次祝贺他们幸福美满。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吉辰良宵的到来。
霞妹水根夫妇也对这桩婚姻十分满意,并不在乎男方的家庭经济负担和住房窘况。他们觉得,“良辰美景晴爽天,赏心乐事胡家院。”海生知道姐姐的婚事,也为之歆羡,多次祝贺他们幸福美满。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吉辰良宵的到来。


【待续】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朱成坠先生赐稿、缪迅老师荐稿分享!


朱成坠先生热文

头汤面

阿娘面馆

忆说普善路

德兴馆

糊涂生煎


耳光馄饨

迟拍的学士照

五号桥

有骨气养生骨头锅

金牌黄鱼面


发小

路怒

戴花要戴大红花

面食堂

蝴蝶酥


绒线帽

夕阳老人

夜步

上海的地标记忆

店名与生意


孙儿的生日

到老半斋吃面

一篇课文

老北京饺子馆

老底子那些事


暗恋

张氏肉圆

白相大世界

邂逅汉服

寒夜对酌


鱼香肉丝

野菜

曾经有个“赤膊区”

万荣路上的奥灶面馆

穿越时空的凝望


上海的店招

点菜

搛菜

上海话歇后语

先严二十年祭


杏叶黄了

扬州扦脚

面疙瘩

儿子的生日

家长里短


上海的“四大金刚”

东余杭路及周边的吃食店

大眼面馆

泡饭

面友


入职第一天

卤菜

冬雨绵绵暖意浓

重名现象

择菜


洗菜

烧菜

买菜

为了那碗面

面子


烟和酒的混搭

起名与时节

大雪时节盼瑞雪

水潽蛋

萝卜


老慢支

谷沙屋面铺

歇业的徐鼎兴

冬雨

荡漾我心丽娃河


体检

冬至的泪水

踏青郊野

三林本帮菜

马兰头


洗澡的故事

初一的语文老师

寻找恩师

冬至祭祖

追忆迎春诗会


重看《老枪》

孵太阳

孙儿爱读唐诗

打秋风

癞痢扛洋枪


元龙斯基

琪琪面馆的浇头

小妹

下午茶

车流


豆浆

汤焐子

一份录取通知书

杜六房

救火车和救命车


病中吟

正文先生签名书

码的运用

慢生活

面客


落叶

农家小炒肉

阿字当头的上海闲话

少小同窗

母校大庆学子情深


阳春面和浇头面

建筑可阅读

月光如水

劈硬柴

接地气


举止和风度

夜雨


头字结尾的上海闲话

扎台型

嘎讪胡

淘浆糊

混枪势

喇叭腔和翻毛腔

戳壁脚

拗造型

拆烂污


我的口味

我的藏书

我的思念

我的旅友

我的笔耕

我的诗缘

我的座驾

我的阅读

我的日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吃一堑 长一智

事实胜于雄辩

良药苦口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患难见真情


寒潮暖聚安福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走进元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宛如眼前

工作棉大衣

八宝饭

冬雨

过年馒头


年节的气氛

母爱永恒

板凳

躺椅

脚盆


水桶

扫帚

煤炉

吊子

饭窝


沙发

汤婆

梳子

暖瓶

搓板


本命年

“刚波拧”与苏北人

足不出户

大白


方舱医院

躺平

驰援

守望相助

防疫大礼包



秋飔

秋夜

秋桂

秋眉

秋千


冬初

冬聚

冬菜

冬泳

冬事

冬麦

冬宴


➤寒雨

➤寒风

新年开笔

俄苏情结

格律诗


汤圆

拜年

冬阳

年糕

鳗鲞

重疴急诊


往事

旧事

伤事

世事

食事

故事

囧事

祸事

伤事

说事

事系列文章后记


与新中国同成长

忆其峰同学


读《似水流年》

“谊水”析

“戏水”析

“戽水”析

“点水”析

“杯水”析

“泮水”析


康的康的康的康

养孙防老

岁末回眸

读归诗有感

旅游与情绪


《繁花》中的三位演星

零度线

被“地域歧视”的上海人

年关

出书


大饼

粢饭

油条

豆浆


快递

重晤

塑料汤焐子

淴浴

泡饭


排骨年糕

爷叔

粽子

炒面

学友相聚丽娃畔


啖瓜心得

夜步街头

市民的尺度

蚊子

情不自禁


夏夜听雨

拉架

上海战役粟裕的指挥艺术

旅顺口

小平岛


阿麟馄饨

煎饼

棒棰岛

印象

观看独角戏


金石滩的白雾

往事悠悠酒酽酽

小姐

落手清

香樟


吃食在皖南

芜湖

青弋江

丫山

岩寺文峰塔


食宿在扬泰

有客自上海来

行酒令

老虎灶

菜根香


泰州望海楼

旅游的功课

窗棂外的蔷薇花

“沪”的由来

泡饭


阳光

黑不溜秋


➤【小说】赚绩王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31-33  34-36

    37-39  40-42  43-45

    46-48


室友


➤霞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