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合资信 作者:尹丹、张博、谢艺菲
报告概要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和“双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国家多项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战略地位突出。西安市产业基础深厚,经济和财政实力居陕西省首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强劲。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陕西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银行均在西安市。
西安市下属各区(县)及开发区发展情况分化,雁塔区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位于全市首位。西安市各开发区生产总值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各开发区中,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实力远超其他开发区。西安市政府债务率处于陕西省内高位,西咸新区、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航空基地和曲江新区政府债务率高。
在防风险与稳增长的总基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多举措防范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同时积极推进城投企业改革转型,更加强调化债与转型发展的统筹平衡。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已披露2021—2024年6月财务报表且历史数据具有可比性的30家西安市发债城投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解析财务报表反映出的城投企业在投资、回款、筹资、债务及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以期反映当下背景下西安市城投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整体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政府补助对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利润贡献程度大。部分区(市)短期债务占比较高,融资结构尚需调整;部分区(市)非标融资占比较高,融资渠道有待优化;各开发区城投企业由于承担了较多建设任务,债务负担整体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一、西安市经济及财政实力
1.西安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世界文化历史名城,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西安市经济实力居陕西省首位,位居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产业基础深厚,金融资源较为丰富。
西安市战略地位突出,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世界文化历史名城。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市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下,成为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23年西安市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高。西安是中原出关的重要门户,正致力于打造“米”字型交通网络,东西向有陇海客运专线,东北、西南走向京昆铁路,同时拥有北方第二大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位于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经济实力居陕西省首位;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水平高。经济运行方面,2019-2023年,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陕西省各地市中排名第1位,GDP增速大部分年份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西安市GDP占陕西省GDP总量的35.55%,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从高到低排序)。2019-2023年,西安市人均GDP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1-9月,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8685.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人口方面,2023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307.8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3.09%,比上年末增加8.23万人;城镇化率79.88%,高于全国水平13.72个百分点。
西安市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强劲。根据《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西安市基本形成了“6+5+6+1”的现代产业体系[1]。西安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2023年三产结构为2.7:34.5:62.8。西安市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2023年,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4和4.0个百分点。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华清宫、西安城墙等景区进入全国热门景点榜单;2023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3.1%;实现旅游总收入3350.39亿元,同比增长65.0%。
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银行资源方面,西安市拥有属地银行11家,包括2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7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信社;其中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陕西省内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银行均位于西安市内。非银机构方面,西安市拥有3家信托公司、11家担保公司、105家融资租赁公司。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129.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528.47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陕西省的50.99%和65.94%,拥有全省多半金融资源。
2.西安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下属区(县)经济实力分化较为明显,其中雁塔区经济总量位居西安市首位且远超其他区县。开发区生产总值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西安市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长安区,行业分布上以装备制造、航空产业为主。
西安市总面积为10752平方公里,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另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空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西安浐灞国际港[2])、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并代管1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西安市统筹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匹配的关系,提出了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位于城市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三带”指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带,“一通道”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多板块”指“一核三带一通道”区域及其外围的多个产业集群区。
从拥有的上市公司来看,截至2024年12月9日,西安市共拥有A股上市公司63家,总市值规模约11662.2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数量29家;市值在一千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有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值2383.03亿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值1336.06亿元)和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市值1073.43亿元),市值在300~8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5家,市值在100~3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14家,其余41家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下。西安市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长安区,行业主要涉及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等。
分区域看,各区(县)经济实力分化较为明显,雁塔区经济总量位列西安市首位且远超其他区县,未央区、长安区、碑林区2023年GDP超过1000亿元;高陵区、长安区、阎良区和周至县等GDP增速持续保持较快水平;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和高陵区人均GDP领先其他区县。从各开发区来看,2023年西安市开发区GDP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根据《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60%左右,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
3.财政实力情况
西安市财政实力在陕西省内排名第一。从构成上看,西安市一般预算收入规模较为稳定,财政自给程度不高;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是综合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补助规模对综合财力的贡献度一般。西安市内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分化明显,雁塔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远超其他区(县),周至县和蓝田县财政自给能力排名靠后;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区财政实力远超其他开发区。
2023年,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综合财力规模均排名陕西省第1位。2023年,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1.92亿元,收入质量较高,但财政自给程度不高。西安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超八成,受益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西安市土地成交较为活跃,近几年西安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是综合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2023年实现1321.44亿元,同比增长4.6%。西安市上级补助规模对综合财力的贡献度一般,2023年上级补助收入占综合财力比重为21.08%。
2024年1-9月,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7.23亿元,增长2.3%,财政自给率66.07%;政府性基金收入817.89亿元,下降4%。
分区(县)及开发区看,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收入核算,2023年西安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629.1亿元和1226.11亿元。下辖区(县)中雁塔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40亿元,远高于其他区(县);雁塔区、碑林区和莲湖区财政自给能力较高,周至县和蓝田县财政自给能力排名靠后。开发区方面,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区综合财力远超其他开发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6.2亿元和170.19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352.1亿元和230.02亿元;西安航空基地财政自给能力较弱。
4.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西安市政府债务率在陕西省内处于高位,西咸新区、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航空基地和曲江新区政府债务率高。
2023年末,西安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远高于陕西省内其他地市,地方政府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100%)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100%)分别为139.90%和33.55%,债务率在全省10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按照从高到低排序)。
西安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主要集中在市本级和西咸新区。市本级债务率较低;下辖区(县)中,未央区和灞桥区债务率分别为147.98%和182.77%,其余区(县)债务率低于100%;开发区中,西安国际港务区债务率超过100%,西咸新区和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债务率超过200%,西安航空基地和曲江新区债务率超过300%。
二、政策环境
2014年以来,城投企业不断探索化债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在防风险与稳增长的总基调下,政策在鼓励差异化化债的同时,更加强调转型发展与化债的统筹平衡。债务风险防范及化解方面,在中央和省级一揽子化债方案框架下,西安市推动重点区域债务风险平稳过渡。2024年11月,增量化债措施出台,西安市短期债务压力有望得以缓解,进而有助于政府和城投企业专注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方面,西安市强力推进壮大支柱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并通过厘清行政区和开发区管理边界和权责清单、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注入优质资产、推进平台整合等措施支持城投企业改革转型,以通过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城投企业造血能力的提升实质性化债。
城投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亦带来了隐性债务攀升等问题。自2014年新预算法和国发〔2014〕43号文出台以来,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管控经历了“开前面、堵后门”“控增化存”“一揽子化债”的阶段性调整,多举措防范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同时积极推进城投企业改革转型,更加强调转型发展与化债的统筹平衡。
债务管控及化解方面,一揽子化债以来,在“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下,陕西省以及西安市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化债工作。2023年,陕西省先后三次组织摸清全省债务底数,形成“1+5”一揽子化债方案,明确高风险地区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降”任务目标;强调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严禁超出财力水平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严格落实隐性债务问责闭环管理要求,对违法违规举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为了更好地衔接省级一揽子化债政策,西安市政府多次发布政策文件、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强调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加强企业有息债务动态监测,及时消除重点领域隐患,严防债务违约,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在中央以及省级化债政策框架下,西安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此外,2023年10月,陕西省发行100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2024年10月,陕西省发行127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是通过隐性债务显性化实现债务化解,资金首要用于偿还纳入隐债的债券及非标债务,短期见效快、实施难度相对较小,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缓解区域短期偿债压力。2024年11月,财政部出台增量化债措施,推出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12万亿”化债组合拳。2024年11月28日,陕西省发行总额为564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双中心”城市,享有国家多项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战略地位重要,且其城投债规模约占全省65%、债务压力处于省内相对较高水平,或将是本轮陕西省隐债置换的重点区域,西安市短期债务压力将得以进一步缓释。同时,化债压力的减轻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专注产业转型发展,在发展中化解债务风险。
转型发展方面,近年来,西安市强力推进壮大支柱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培育方面为城投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厘清行政区和开发区管理边界和权责清单、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注入优质资产、推进平台整合等措施支持城投企业改革转型,提升城投企业市场化运营管理能力,以通过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城投企业造血能力的提升实质性化债。
三、西安市城投企业财务观察
本文梳理了西安市发债城投企业2021—2023年和2024年1-6月财务数据,用以解析财务报表反映出的城投企业在投资、回款、筹资、债务及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以期对西安市城投企业整体化债进程及转型路径进行一定探讨。已披露上述财务数据且历史数据具有可比性的西安市城投企业合计为30家(已剔除同一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本文以上述城投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需说明的是,由于西安市的城投企业多集中在开发区,部分市辖区发债城投企业数量仅有1~2家,县域无公开发债的城投企业,样本可能无法代表当地城投企业的普遍情况,且不同城投企业记账方式或存在差异,数据代表的经济含义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1.投资方面
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增速放缓,各区(县)投资增速差异大,其中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市本级投资规模大,且持续保持较高投资力度,曲江新区和西安经开区的样本城投企业投资呈负增长。从资金投向来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以城建类资产为主,2023年起自营类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其他类型资产。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西安市大部分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空间不断缩小,城投企业投资需求减弱,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城建类资产投资逐年减缓。从数据上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资产总规模逐年上升,2024年上半年城建类资产、自营类资产、股权和基金投资类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66%、8.01%和0.49%,投资增速较上年均有所放缓,其中自营类资产投资增速相对较高。截至2024年6月末,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城建类资产、自营类资产、股权和基金投资类资产在三者合计中占比分别为68.02%、25.63%和6.35%,较2023年末变化不大,仍以城建类资产为主。
分区域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和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投资规模较大且增速较高;2024年上半年,曲江新区和西安经开区的样本城投企业投资呈负增长。除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外,其他各市辖区的城建类资产投资规模占比均超50%;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的自营类资产投资规模占比超55%,主要系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中包含主要负责政策性住房运营的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负责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所致;西安经开区样本城投企业的股权和基金投资类资产投资规模占比为19.41%,其他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股权和基金投资类资产投资规模占比均不超过15%。
2.盈利能力
西安市地方政府补助对样本城投企业利润贡献程度大,样本城投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本收益率普遍有所下降。
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划拨方式向城投企业注入经营性资产推进城投企业转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所有者权益规模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的提升尚需时间显现。2021-2023年,以该区域各样本城投企业财务数据加总后计算比值(下同)来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持续上升,由2021年的118.70%上升至2023年的328.24%,股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小幅波动下降,由2021年的63.26%下降至2023年的59.25%;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由2021年的0.82%降至2023年的0.25%,总资本收益率波动下降,由2021年的1.65%降至2023年的1.47%,盈利指标表现持续下降。
从区域分布来看,其他收益方面,2023年,大部分市辖区及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其他收益对利润总额贡献均超过100%,曲江新区在收到政府补助的基础上仍出现亏损情况。投资收益方面,灞桥区、西安经开区和阎良国家航空基地样本城投企业股权投资对利润总额贡献大,2023年超过100%;市本级、浐灞国际港区和西安高新区样本城投企业股权投资对利润总额贡献较大,2023年均超过50%;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样本城投企业存在投资收益为负的情况。盈利指标方面,灞桥区、浐灞国际港区、新城区样本城投企业盈利指标变动不大;市级样本城投企业盈利指标基数较低,整体表现有所提升;其他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本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曲江新区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至负数。
3.回款方面
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现金收入比有所下降。
2021—2024年6月末,受回款滞后影响,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增长,由2021年末的1148.56亿元增长至2024年6月末的2074.72亿元。从回款指标来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现金收入比波动下降,2021—2023年分别为99.49%、78.31%和84.38%,整体表现仍较好,但不排除收现表现较好的贸易、工程施工及公用事业类业务占比提升,部分项目竣工但未结算及城投企业垫资经营模式转变等对指标的影响。
分区域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浐灞国际港区和曲江新区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均超300亿元;新城区和灞桥区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较小,均低于10亿元。从增速来看,西安经开区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2023年增速超过100%,西安高新区增速超过50%,其他市级及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应收账款增速不高于50%。回款指标方面,2021-2023年,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影响,除曲江新区、未央区及新城区现金收入比表现有所改善外,其他市级及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现金收入比表现均有所下降,其中浐灞国际港区、莲湖区和雁塔区降幅较大。
4.筹资方面
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整体呈净流入态势,净流入规模持续下降。
2021—2023年,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规模均逐年增长,筹资活动现金整体呈净流入态势,但净流入规模持续下降。分区域情况看,受债券融资政策及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影响,2022年曲江新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呈现净流出,2023年转为净流入;2023年起浐灞国际港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持续净流出。
5.债务方面
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增速边际放缓;债务期限结构以长期债务为主,短期债务占比有所上升,部分市级及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占比超过40%;融资渠道整体以银行借款为主,市本级及市级开发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结构普遍较为合理,部分区域非标融资占比较高;2025年西安市企业债券到期兑付压力仍大;各开发区城投企业由于承担了较多建设任务,债务负担整体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债务规模及增速方面,2021-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增速边际放缓。分区域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市本级、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体量较大,均超过2500亿元。从全部债务增速来看,2021-2023年末,雁塔区和未央区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速相对较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临潼区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增速为负;2024年上半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浐灞国际港区和曲江新区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规模有所回落,市本级样本城投企业仍维持较快增速。
债务期限结构方面,2021-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期限结构以长期债务为主,短期债务占比有所提升,由2021年末的27.10%上升至2024年6月末的31.13%。分区域看,截至2024年6月末曲江新区、碑林区和西安高新区样本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占比超过40%,债务期限结构有待调整;市本级和临潼区样本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占比低于10%,债务结构较为合理。
融资渠道方面,2021-2023年末,从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各类债务规模的总额计算,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融资渠道以银行借款为主,占比维持在66%左右,债券融资占比维持在20%左右;非标等其他途径融资占比约为14%。分区域来看,截至2023年末,市本级及各市级开发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结构较为合理;未央区和碑林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超过50%,或存在较大周转压力;长安区和莲湖区样本城投企业非标融资占比超过45%,债务结构亟待优化。
债券融资方面,对比2023年9月末和2024年9月末两个时点,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存续债券规模小幅下降,除西安经开区存续债券规模增长较快及雁塔区存续债券规模小幅增加外,其他市级及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券融资均表现为无变化或净偿还,其中临潼区存续债券规模降幅为66.67%,其他各市级及各市辖区存续债券规模降幅相对较小。从存续债券到期分布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存续债券到期期限结构无明显拉长,2025年债券到期兑付压力仍大。
债务负担及偿债指标表现方面,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整体债务负担逐年小幅上升,现金短期债务比下降明显。2021—2023年末,随着债务规模增长,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受政策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严格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城投企业融资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整体现金短期债务比逐年下降。截至2024年6月末,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整体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约为61%,现金短期债务比约0.28倍。
分区域来看,2021-2024年6月末,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负担较大上升,临潼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负担下降明显,其他大部分地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负担相对稳定。西安市建设任务多由各开发区城投企业完成,各开发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普遍高于市辖区及市本级城投企业,截至2024年6月末,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西咸新区和曲江新区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超过70%,其中曲江新区样本城投企业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达78.71%;莲湖区、碑林区、未央区、新城区和临潼区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低于35%。从短期偿债指标来看,各市级及各市辖区样本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普遍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6月末,浐灞国际港区、曲江新区、西安高新区和西咸新区样本城投企业现金短期债务比不足0.2倍。
四、小 结
西安市战略地位突出,产业基础深厚,经济和财政实力位居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在防风险与稳增长的总基调下,西安市在转型发展和化债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债务风险防范及化解方面,在中央和省级一揽子化债方案框架下,西安市推动重点区域债务风险平稳过渡。2024年11月,增量化债措施出台,西安市城投企业短期债务压力有望缓释。转型发展方面,西安市强力推进壮大支柱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并通过厘清行政区和开发区管理边界和权责清单、深化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注入优质资产、推进平台整合等措施支持城投企业改革转型,以通过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城投企业造血能力的提升实质性化债。
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总体投资增速放缓,地方政府通过划拨方式向城投企业注入经营性资产推进城投企业转型,但城投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尚需时间显现。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增速边际放缓;部分区(市)短期债务占比超过40%,期限结构尚需调整;部分区(市)非标融资占比较高,融资渠道有待优化;各开发区城投企业由于承担了较多建设任务,债务负担整体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2]西安浐灞国际港于2023年底由原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原西安浐灞生态区整合组建。
注: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金卓讯的文章,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人生总有错过,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下载金卓讯app,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