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远离流感

文摘   2024-07-10 16:06   四川  

科学预防

远离流感

流感预防知识宣传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01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01




流感病毒是什么?


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


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02




流感是怎么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03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症状: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重症: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妇女、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部分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流感的预防

02





远离流感·重在预防


01

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卫生、加强锻炼。


02

保持环境卫生。通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03

加强疾病监测。出现症状及时避免接触。


04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用来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03

流感疫苗怎么打






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01

重点和高风险人群



1. 医务人员;
2.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4.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 6-59月龄儿童; 
6.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7.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02

接种程序




群众根据年龄、疫苗覆盖毒株等自愿选择可接种的任何一种流感疫苗即可,无优先级推荐。 





03

接种注意事项



流感疫苗同其他疫苗与药品一样,也有使用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比如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者,禁止接种。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患者,建议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接种。具体情况可咨询接种服务人员再行确定。









冷知识





01

什么时候打最好?


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应当在当年流感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种,那么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



02

打了还会得流感?


影响流感疫苗效力和效果的几个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流行株和疫苗株的抗原相似性。此外,流感感染的症状并不特异,其他病原体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接种流感疫苗无法预防除流感病毒以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此类症状。

03

疫苗有没有副作用?


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如同其他医疗产品一样,流感疫苗也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接种流感疫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包括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科普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编辑 | 周姝

       责编 | 吴正旺

       审核 | 夏茄翔

       


-END-




扫码关注我们





峨眉山疾控中心
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和理念,权威发布及科学解读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创造健康环境, 促进人民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