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味的华采篇章
作者王正宇先生:1956年9月生,江苏姜堰人,大学学历。曾任高邮市委员会书记,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江苏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等。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是王慧骐新近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散文随笔合集。最近几年经常在各地报刊读到慧骐先生那些短小灵动的文化随笔。我既惊讶于他的丰盛才情,也叹服于他的文字驾驭力,更敬佩于他从平凡生活里提炼概括的哲思。从中我读到了他对生活的挚爱,对文学的衷情,对友人的热诚以及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关切。文有文眼,书有灵魂。本书最为抢眼的应是三个字,即静,慢,好。它蕴含了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也是今天社会人们发自内心的向往。由静到慢再到好,静是前提,慢是过程,好是目标。当它们连缀为一体的时候,最是抚慰人心、也最合乎人性。立足现实生活、深耕大地的作品是能带来不一般的艺术感染力的。慧骐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诗人、一位散文诗作家。他的那些散发青春活力的散文诗激情四射,跳动的字节、勃发的风华、明丽的辞句、荡气回肠的抒写,在青年一代读者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已近古稀之年的他,虽然容颜逐渐苍老,虽然睥睨万物的豪气已经褪去,但他那颗跃动的心依然年轻,他的生命之树依然苍翠。署有他的名字的散文随笔,一篇接着一篇在各地报刊呈现是最生动的说明。现代人习惯于用各种方式来记录生活,往事回味的文字已成常态。这种纪录或者叫做记载,其实是在回味过去的同时,勉励人们更好地珍惜当下,憧憬未来。《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这部书,不啻记录生活的精彩华章。慧骐先生的那些回望文字,绝不是絮絮叨叨的一般性的怀旧,也不是回首过往的有意无意的显摆,那里透露出的信息是,当年这样一批人曾有过不一般的浪漫与激情,他们创新创造,他们不负韶华,留下一座座不花气力难以逾越的高峰。“我们也曾年轻过,也曾用激情与汗水种过一种叫做理想的树”。那些弥足珍贵的经历,恰恰是这个年龄段的人们的可贵情怀和宝贵财富,而其中的勇毅、执着、坚守、大爱等,值得永远发扬光大。阅读本书时,我的眼前出现一幅幅场景:有围炉煮雪、有秉烛夜话、有促膝长谈、有把酒言欢。读者面前的作家,既有一种长者的风范,又有一种大哥的形象,还有一种学人的智慧。书中展露的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亲切的话语、朴素的言辞、深刻的道理、深情的回放,更有通篇从容淡定的气象,每每让你深受打动,甚至让你百感交集、悲欣交加。慧骐先生无疑属于记录生活的高手。他对自己人生旅途的人情世故、人间万象最是用心。这里存有的众多素材、产生的故事、走过的人物、发生的交集、旅程的遇见等等,在作家的笔底虽然不是波涛汹涌却也能叩击人的心扉,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我非常惊讶于慧骐的记忆空间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库存,他时不时就能信手拈出,从容不迫地展开叙说;我更惊叹于他的文字驾驭功夫,各式人等、事件、场景,都能写得那样细腻细致,温情感人。书中描写的的老虎灶、大杂院、大山、古街、古镇等,极易引发人们的乡思和乡愁。文学是人学,散文随笔的特质让它写人尤其是写好人颇有难度。读慧骐的作品会发现,几乎那里的每一篇什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物在支撑,而他们绝不重复、绝不雷同,汇聚一起就是一幅密密的普通大众的群像图谱。那些人物都有名有姓,但他们的生平很普通、事迹很平凡、故事很简单,然而他们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既氤氲着人间烟火,也是生活中独立的存在。本书的回顾叙写里,出现的主要是三部分人:老前辈、老师、老同学、老朋友;父母亲、妻儿、兄弟姐妹;更多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劳动大众。尽管这些人物的经历、喜好、性格、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许多共同特点:重义、重情,勤勉、执着,诚恳、善良,乐观、向上……这些特点,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轴,作家反复为此吟唱讴歌,能够看出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专注,彰显出一个心系祖国和人民、关注社会进步和民间疾苦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我尤其推崇作家将他的注意力和笔墨聚焦在普通人身上,包括他们的生活日常、饮食起居。看得出他有一大批这样的朋友,他乐意与他们相交相识。天泉湖边的农人、老门东的教师、开书店的朋友、包子店的创业者、理发屋的老板娘、小区的保安、医院的护工等等,都成了他笔底的人物。作家分明是在深入挖掘历史大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内核,努力揭示深藏其中的人性之光,祈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这样的写作努力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慧骐的创作活动是对文学的人民性的生动践行。散文随笔的容量决定了它对人物的描写不可能浓墨重彩,慧骐先生写人物自成一格,基本上都是轻笔点染,如同白描,又如同剪影,时而轮廓,时而背影。卖蔬菜的小宋、保洁员老康、姓胡的女理发师(《天泉湖边的农人》);白酒半斤打不倒的吴星飞、打小闻着酒香的蔡玉洗、对酒有几分馋的朱建华、能开怀畅饮的张昌华(《晃动的酒杯里重现旧人的身影》)等等,作家抓住人物最具个性的特征轻轻勾勒,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散文随笔讲究吐露真的性情,本书80多篇文章写人记事都是作家真性情的流露。无论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亲友的牵挂和念叨,虽然呈现的只是某个场景、几句话语、一段往事,恣意流淌在作家笔端的却是温暖而实在的感情抒发。在语言风格方面,慧骐先生的作品已经很少华丽词汇,已经罕见多少形容词副词,给读者带来平实、自然、朴素的阅读感受,而流泻于作家心田的那种温情和真情,是那样的温馨感人。来看《哭吾师吴周文先生》吧。文章的开篇用“吴老师走了”“我敬爱的吴老师走了”“叫了四十四年的吴老师走了”“老师真的走了” ,连续“四个走了”的回环往复,表达了闻知老师离世,自己痛彻心扉的悲怆。而在文末,“天空一直在下雨,如同此刻我浑沌不宁的内心”“翻开了老师签名送我的《这本妈妈的孤独》,我的心里体会着老师从今往后将置身的那些孤独”,无法言说的哀痛和泪水,在字里行间涌动。心灵的安静是人生的大境界。安静与浮躁是相对立的。安静读书,安静为文,安静看取人生,安静观看世界,方能想得明白,看得通透,方能做出有益身心、有益世道的好事情。慧骐的这部作品已经没有了大喧大闹,没有了轰轰烈烈,显露出的平静温和,宛如水波不兴的天泉湖水一般。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既可以说是慧骐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同样可看成是他对读者诸君的殷殷劝勉。盱眙的天泉湖远离都市,慧骐这个阶段的作品大都是在此地写就的。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喧嚣嘈杂,这里很适合“望呆、吹风、看野花”,这里的生活节奏称得上“慢生活”。掩卷沉思,我的眼前浮现出作家端坐窗前、闭目凝神、回首过往的模样。我以为,选择安静、简单、纯粹的生活,是一种优雅却满接地气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才有意义”。慧骐在天泉湖畔静心读书,写作,思考,会友,是能够写出更多的好作品的,我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