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红书涌进了大量的外国人,而这些老外入驻的第一件事——
就是交“猫税”。
看起来,猫猫的美照是国际通用货币无疑了。
你说只是玩梗?
那么今天,Sir就来聊个和大家切身相关的纪录片。
可以给任何人带来慰藉的——
猫奴
养猫的人
这是由《四个春天》的陆庆屹作为总导演,拍摄的国内首部讲述人与猫之间羁绊的系列纪录片。
六个独立的故事,3600多万的播放量。
Sir本是抱着想看温馨治愈的“猫片”点开的,没想到却献出了2025开年第一哭。
没错。
它和《四个春天》一样温柔,也一样的“刀”。
第一个故事《卡车猫王》,围绕一位卡车司机展开——
王天军,57岁,驾龄42年。
别的长途司机身边都跟着“卡嫂”(司机的妻子),而跟在王叔身边的,却是三只猫。
它们都是王叔送货途中,在不同城市的垃圾桶里,捡的流浪猫。
分别起名:福宝、小白和小狸。
△ 左:福宝,右:小狸,下:小白
王叔在自己长长的大卡车上,给三小只搭了一张三层的床。
一人三猫,吃住全在车上。
虽然这是一座会移动的“家”,但有了互相的陪伴,王叔和小猫都不再感到漂泊。
而是前所未有的稳定和温暖。
每当有路过的人问起王叔:流浪猫啊?
他都一脸宠溺地摇摇头:
现在不流浪了
现在是宝贝了
为什么是宝贝?
在王叔几十年的跑车生涯里,他总是被拿捏的那一个。
送货途中经常被甲方催促,卸货时又常常被工人故意拖延,或者暴力卸货。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这些人面前点头哈腰,又是说好话,又是给小费,还得给人买烟买水买夜宵。
没有人会认真对待他,除了小猫。
在王叔遭人刁难,迫不得已亲自动手卸下一车货时,只有小猫在身边静静陪着他,等着他。
世界破破烂烂,小猫缝缝补补。
三小只的出现,使王叔漫长而又寂寥的跑车时光,从艰苦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有盼头的生活。
他有多宝贝这三只猫?
以前每开车到一个休息站,王叔都会找个旅馆,舒舒服服地洗个澡、睡个觉。
但自从有了小猫,他都选择在公共卫生间解决洗漱,再回车上陪小猫们睡觉。
把省下的钱,用来给猫买吃的用的玩的。
为了小猫,王叔酒不喝了,烟也不抽了。
他常常让三只猫站在自己的肩背上,出门散步、逛街。
日常不是亲亲,就是贴贴。
大家都说,王叔把小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养。
但在他心里,更重要的是,小猫把他当成大猫了。
没错,不是把猫当人看待,而是用猫的视角,去看待自己。
把猫视为主体,将自己视为客体。
因为对王叔来说,爱猫,就等于爱自己。
从小他就没妈,爸爸也总是不在家,整个童年在村里没少受人冷眼和欺负。
那个时候他就觉得,自己和流浪的猫猫狗狗没什么分别,都没有人真正心疼。
所以,当人到中年的王叔,遇到第一只流浪猫的时候,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他给它起名福宝,希望它今后可以享福,不再受苦。
他给它全部的善意和爱,其实也是在治愈儿时的自己。
后来,小白和小狸的出现,他的爱又变得更加稳固而具体。
给它们一个家,也是给童年的自己一个家。
Sir原以为,这个一人一车三猫走天涯的故事,会一直这么细水长流、波澜不惊地温暖下去。
没想到,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有一天王叔正在卸货,福宝突然在地上母鸡蹲,起不来了。
看它一直眯着眼睛,还一直发出哼哼的声音,王叔感觉不妙,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带福宝去医院。
一路上,福宝都在抽搐、呕吐,舌头都变紫了。
虽然路程只花了几分钟,但送到宠物医院时,大夫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来不及了。
哪怕王叔一直在旁边鼓励和安抚,请求大夫再试一下,福宝还是没救回来。
走出医院,王叔抱着福宝在马路边蹲了很久。
然后,他找了一块草地,徒手挖了个坑,准备让心爱的福宝入土为安。
他边挖边哭,最后轻轻给福宝盖上了自己的外套,不舍地说:
来生做我的女儿 做我的小孩
不要再托成猫了
记住我的气味
投胎做人
这一幕,不知“刀”伤了多少观众,反正Sir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而纪录片的导演后来说:
“福宝去世的第二天,王叔的车还停在苏州的某物流园边上无人的街道旁。”
“此时他已经快24小时没有进食。”
然而悲伤过后,生活还要继续。
王叔依然日夜兼程,带着另外两只小猫穿越千里、万里,努力地为生活奔波着。
纪录片用一段蒙太奇,交代了没有福宝的日子里,王叔“充实”的生活。
在小猫和人前,他依旧笑呵呵。
后来,他甚至又收养了一只和福宝外貌相似的小猫,起名“福妹”。
但王叔的心里始终缺了一块。
每一次路过苏州,他都要到那片草地看一看福宝,和它说说话。
第二年春天,王叔又一次来到福宝墓前,竟发现这片草地开满了蓝紫色的小野花。
他不知道,这种小野花叫矢车菊,寓意“遇见”和“幸福”。
他只知道——
这阵风,好像是福宝回来了。
发现没有?
这部纪录片,虽然看似在讲小猫,但实则一直在讲养猫的人。
那么,王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镜头下,人们的行为往往会下意识地有一定的“表演成分”。
而Sir却对这个故事里的王叔,深信不疑。
他是一个真正善良的好人。
一个细节。
福宝在医院去世时,王叔抱着它哭,被眼泪湿透的纸巾不小心掉在地上,他立马弯腰捡起,手足无措地寻找垃圾桶。
陆庆屹在导演手记中写道,王叔受邀看这支纪录片的点映时,一直长泪不止。
活动结束后,他仍等在门外,只为对导演组亲口说一句:
谢谢你们记录了我这一年的生活,这对我很重要。
不久后,王叔结束了自己42年的长途司机生涯,把福宝的尸骨带回了老家。
如今他的猫咪队伍,已经壮大到了13只。
为了更好地照顾它们,他决定不再漂泊。
△ 王叔社交账号“卡车猫王”视频截图
除了王叔,《养猫的人》还聚焦了其他和他一样爱猫的人的生活。
在另外5集中,他们和小猫产生的羁绊,使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岛”。
他们之中,有专门营救流浪猫的组织——“和猫住”。
片子记录下了他们在救猫咪时操作的艰难、危险,和成功营救后的喜悦,也记录下了他们因为标题党而遭受网暴,被骂吃“猫血馒头”时的脆弱无助。
他们之中,也有单亲妈妈——西娅。
西娅的儿子小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从小就有严重的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
唯独在对待家里的四只猫时,他充满了耐心和好奇心。
他们之中,还有专业的动物行为训练师——喜乐爸和喜乐妈。
和最近闹出争议的“潘宏训狗”不同,这对夫妻对“恶猫”的训练方式,不是训练猫的行为,而是训练人的行为。
在面对“恶猫”小火车时,他们特意打造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一点一点地接近,一点一点地让猫放下防备,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消除了公众对于这只“恶猫”的误解。
除此之外,《养猫的人》还把镜头对准了北大的校园。
这座中国最高学府里的流浪猫,每一只都在“猫协”的小程序里登记在册,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自己健康、外貌、喜好的档案。
它们被全体北大师生喂养着、善待着,度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
Sir看这部纪录片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人类为什么喜欢猫(或狗)?
在看猫时,我们到底在看些什么?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在这个时代,人与猫的关系,比人与人的关系要更坚固。
因为当你对一个人付出百分之百的感情的时候,你得到的反馈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十甚至更低。
但你对小猫小狗,也许只是一次不经意的投喂,一次轻轻的抚摸。
它们对你的感情可能就有百分之两百。
猫猫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它们核桃大的小脑瓜,不会权衡利弊,也不会嫌贫爱富。
它们只知道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