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9点,春节档6部电影正式开启预售。
大战一触即发。
可,在一个“隐秘的角落”,这场大战其实早已暗戳戳地打响了。
比如下面这张图,你会发现什么端倪?
没错,《蛟龙》的海报,挡住了《封神》的路。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Sir想多了,咱中国人不讲究那个迷信,然而……广大网友可不这么想。
要知道“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当各家片方还在不断地发物料,抢制式,跑到各家影城拉排片的时候。
一则叫做“春节档玄学商战”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有多离谱?
是Sir看完都开始怀疑人生的程度。
话不多说,春节档第一波“乐子”来了!
这样的玄学商战是怎么来的?
不得不提那些“经典”的案例,它大概以及经常会发生在广东及周边地带——
是的,你以为商战是华尔街精英的那种计算和算计,是数字迷雾里的抽丝剥茧。
但在“风水”这两个字深入人心的大华语区。
商战有可能很“朴素”。
不。
这不,线下的另一道战线已经开启了——
比谁的海报更高。
本来,这事只是个乐子。
可是呢,在网友们乐此不疲的玩梗,营造一种浮夸而荒诞的景观下,Sir也看到一丝让人隐隐不安的暗流涌动。
有人在煽风点火。
还记得那个起因吗?不是说看什么会带来好运,而是看什么会带来厄运。
为什么会这样?
Sir觉得,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今年春节档与往常不同。
相比往年,今年电影的粉丝属性更强。
这其中有明星粉丝的——
比如《射雕》的肖战,《蛟龙》和《封神2》的于适。
也有续作粉丝的——
比如《封神2》和《哪吒2》,各自有一批拥趸。
粉丝们的心态是什么?
应挡尽挡。
他们会觉得春节档蛋糕就那么大,就拿这5年来看,大盘基本上维持在60-80亿,而这其中断层化越来越明显,少了一个头部的竞争者,自己支持的电影就多了一点进入头部阵营的机会。
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对方踢出局。
哪怕这手段,是玄学。
你说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其实未必。
事实上,这样的玄学攻击,是深谙国人心理的。
且有着太多的前例。
中国人春节怕什么?
晦气。
我们从小便被教导,大年初一不说“死”字,电视屏幕上歌舞升平,我们相信春节是一年新的开始,只要开了个“好头”,一整年都会如此。
于是不管对方的实际用意如何,只要触碰上这些“晦气”的词,便立刻敬而远之。
比如,2022年的《四海》。
一部评分很低的电影,但票房断崖下跌只是因为其质量问题吗?
不止。
这其中有不少人还认为,电影讲的是车祸的故事。
晦气!
或者,2023年的《深海》。
评分不算高,票房其实还不错,但相比于田晓鹏的上一部《大圣归来》来说,这部《深海》并不成功。
在那些差评里我们同样也见到了这个词:
晦气。
大过年的看一部抑郁症的电影,着实“晦气”。
如果说这两部还可以用电影的质量并不是很强来解释,而且其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那么去年的《摇太阳》,则是这类因“晦气”而惨败的典型。
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癌症的故事。
于是哪怕明明很催泪,很治愈,哪怕明明豆瓣评分高达8.1,可还是因为“晦气”的原因被主流观众抛弃,最终上映5天,票房只有几千万。
只好撤档,择日再战。
没错,这也是Sir比较担心的地方,当电影变成了粉丝大战,那么所谓剧情所谓表演这些电影本身质量层面的问题就会退居其次,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的互相贬低,互相攻击。
于是《唐探1900》变成了老登电影。
于是在《射雕》还没做完后期的情况下,就被不知道哪里来的“内部人”打出不及格的分数。
可问题是,今年的春节档经得起这样的互相攻击吗?
Sir之前也说过。
今年春节档,宛如国产电影的一场豪赌,押的注越重,风险也就越大。
重要的不是哪一部会赢。
而是整个档期,甚至整个行业,能否共赢。
毕竟去年的票房如此惨淡。
这是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一次契机,而非是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国产电影,加快倒塌的速度。
所以啊。
如果你支持某部电影的话,请多多发现它的好,多挖掘它的内涵。
而不是把热情变成子弹。
眼看着终于打击掉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
却发现——
那些走进影院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