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夏凤丹:摘梦梦子

文摘   2024-12-24 11:13   安徽  

                                              (题图摄影:李本福)



摘梦梦子

夏凤丹


      想去摘梦梦子,不是一年两年了。

      每当油菜结籽、小麦渐黄时,我就想回江南老家摘梦梦子,只是路途和琐碎,总是让心愿蹉跎。

      自从上次去鹤毛万年台,看到山边处处开着白若繁星的梦梦花时,才知道无为也有梦梦子,我就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来这儿摘梦梦子。

      近日,在朋友圈里看到江南同学发的梦梦子图片,看到一颗颗红若珊瑚珠的梦梦子,便萌生了这个五一我哪儿也不去,一定要去万年台摘梦梦子!

      放假第一天,我就催促老公陪我去万年台摘梦梦子。老公建议去皖江水库,因为他要去那儿钓鱼,还说那儿有山,肯定也有梦梦子。我将信将疑,但考虑一举两得,也就同意了。谁知到了那儿之后,根本没有梦梦子,老公还偏将一种红果说成是梦梦子。我很生气,说:“关于什么是梦梦子,你没有理由和我抬杠!”老公要陪我到山上找,说:“这么大的山怎么能没有你说的梦梦子”。我说:“梦梦子不长在山上,一般都长在山边道旁。若有,就会成片;没有,就是一棵都没有。”老公无奈,只好从皖江水库开车再去鹤毛,这一转折,竟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为了这个假期能摘到梦梦子,我也是拼了。

      好在一路都有野蔷薇浓郁的芳香相伴,上午十点多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万年台。终于看到了梦梦子!这就是我记忆里的梦梦子:山道边,矮矮的灌木丛,长长的荆条,长有倒刺。小小的梦梦子颗粒饱满,一颗一颗,刚长出来的青绿,渐成熟的微黄,成熟了的通红。有的挺立在荆条上,有的倒挂在绿叶里,形如缩小的草莓,灿若珊瑚宝珠。

      百度后才知道,它的学名叫覆盆子,可当水果食用,亦可作中药入补,

      江南一带俗称“梦梦子”。是谁最先叫它“梦梦子”的呢?为什么叫“梦梦子”呢?是梦中果子?还是梦中星辰?我倒是觉着它们如一个个梦中的精灵,散落在灌木草丛里,吸引你去寻觅,采摘。

      先是发现一棵,让我激动不已。接着发现更多,在那,在那!小心地扒开荆棘草丛,一颗一颗地摘着放入袋中。这个好红,好大,谁知太熟了,一碰就掉落草丛,再也寻它不着,心疼了老半天。一抬头,看到上面一根荆条上缀满了红红的梦梦子,一阵兴奋之后就是懊恼,因为荆棘太多,无法登临采摘,只能惋惜地看着它们似顽皮的孩童冲我嬉笑。

      我的采摘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有的会好奇地问我:“你在摘什么?能吃吗?”有的会说:“哦,是梦梦子,小时候经常吃。”有的干脆也加入进来摘几颗吃起来:“呀,好酸!”

      采摘着,发现着,兴奋着,喜悦着,不觉已采摘了大半袋,足有两斤多!再看我的手和胳膊,多处被梦梦树上的倒钩刺划得惨不忍睹,衣服也多处被刺拉得翘起了纱。但看到一大袋子的红梦梦,这一切都不算事儿。

      回来洗净,用果盘装起。梦梦通红,果盘金黄,这颜色也是醉了。想起小时候,在山边地头摘梦梦子,大多边摘就边吃了,从来也没有摘过这么一大盘子。总记得那一回,小妹摘了梦子,用小塑料袋装着,舍不得吃,坐在大门槛上,等她上高中的、一两个星期才回来一次的大姐——我回来吃。那个被两手攥紧的、装了小半袋梦梦子的白色塑料袋,和坐在门槛上眼巴巴地盼着大姐回来的小小身影,一直印刻在我的记忆里,连同梦梦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送于邻家小孩吃,他吃了几颗便不愿再吃。本想送给侄女的,想着她一定同邻家孩子一样,吃不出我当年的味道,便作罢。也是,这种野果当然比不上几块钱买来的草莓蜜汁多肉,除了酸酸甜甜之外,便吃不出什么。但有着梦梦子童年的人一定懂我,要采摘的不单单是梦梦子,而是捡拾一段再也回不去的岁月;想吃的也不是梦梦子,而是咀嚼一段遗落在生命里的童年味道。          



作者简介:夏凤丹,中共党员,安徽省无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学科带头人,无为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好声音”朗读大赛特等奖。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第六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十佳校园阅读推广人”。业余笔耕不辍。《露天电影》《货郎》《我们踏梦而来》《母亲的年》《黄土地里的古村落》等多篇散文见诸报端。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


无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审核:胡春雷 钱之俊 终审:王  梅
  编辑方文娟 季宏林(值班)
  投稿邮箱:wuweiwenyi@163.com

无为文艺天地
发布无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关动态资讯,本土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文艺资源推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