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推送一篇旧稿,谈谈牧马山区远古历史。需要说明的是,公号“风华五津”下周因故停更数日。这里特此向本号读者暂时道别,并致以亲切的谢意!感谢你们对本号的关注!
牧马山区胜利镇
有年仲春,得闲游花源。此番闲游意在寻访花源久远的历史。事情乃是阅读四川水利史料时,屡屡语涉古蜀瞿上城,而注释又指是在双流县南,余突发奇想,花源与双流接壤,瞿上城该不会就在花源吧?于是有花源之行。
花源在县北,与双流相邻,成都南路通衢过境,算是新津的一个交通关隘。很早以来,花源就是县北重镇,清康熙初,成都通康藏的路改走新津,此地更形繁华。目下花源是一个正在建设的新镇,与老花源相距约有2里之遥。新花源风貌颇有些耀眼,这是一个略带欧式风情的小镇,凸窗、穹顶、罗马柱,直觉上常给初来的客人新奇的感受。镇上街道横竖相交,广场居中,秩序井然。街心花园里有三五居民闲坐享受早间的宁静,周遭紫薇、三角梅迎了朝阳怒放,硕大的铁树傲然挺立。街心花园的北面是成都艺术学院,总数有五六千以上的学生,这给花源带来了火爆的人气。街上店铺密集,吃穿用住,一应俱全。店堂皆整洁豁亮,主人忙这忙那,精神颇健旺。新花源的时间不长,2005年被列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后,发展速度极快,现在已是初具风貌。它的规划面积是11平方公里,现在离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此番花源行,目标乃是牧马山。镇上稍作逗留后即向牧山进发。花源其实就在牧马山脚下,镇东头过白云渡即可上山。牧马山起于双流大坟包,穿新津,止于彭山江口对岸,全长70里。牧马山的得名还有一段掌故,可惜今天只知一点模糊的影子。此地据说是蜀王牧马之地,山由此得名。但是前蜀还是后蜀?不清楚。不过,这倒让人想象起马放南山的风景来。
牧马山是新津、双流分界线,山之西麓是新津;东麓属双流。从花源这边翻过牧马山顶即进入双流地界,那边是双流的胜利乡。牧马山的地理位置有点独特,山之两侧分别流过都江堰的内江、外江。山右是杨柳河,山左是府河。一山带两江,信不虚也。江水汤汤,水乳大地。可惜从前缺少提灌设备,牧马山上总是缺水。少了水,农业便成难事。不过这事难不到定居在此的人们。人们在山脚坡地装上高大的筒车,汲取杨柳河的水灌溉坡地作物。山上的人们则开挖山塘预积雨水浇灌庄稼。历经多年拓荒,牧马山早已是成熟的农耕地带。水稻、麦子、玉米、油菜、红苕、地瓜、土豆、花生、柑橘、海椒、西瓜、南瓜,以及茎类、叶类蔬菜几乎都有广泛的栽种。其中的海椒名曰二荆条,香辣浓郁,名享西川。大约到清中期,牧马山农事已成邑人心中美景。道光《新津县志》记载有“新津十二景”,其中“牧马秋成”一景专门描绘牧马山秋天庄稼丰收景象。当时的县令王梦庚还曾赋诗赞之。
牧马山是浅丘台地,最高处海拔约五百米。远看是山,走近则似平地。所以爬山倒也不累,不觉间便走上了山顶。远远近近的山坡上一片葱绿,玉米地、小麦地、青草地、枞树林一块一块从山坳间慢慢爬上山顶。眼里一片深深浅浅的绿,间杂紫褐色的山土,景致单纯饱满,很有些视觉冲击力。牧马山顶因风雨侵蚀,已近似平川,只是高高低低尚能分出山形。山那面是双流胜利乡。大约是边界,这里农家稀少,平常也少有人来。不过,未来不久情况将有改观。一条通往双流黄甲的公路将从这里经过。住宅群也将在山上崛起。
牧马山开发的历史相当久远,根据文献资料留下的些微线索,时间要追溯到3000年前,大约商周时代。此时的四川正是独立的古蜀王国时期。古蜀国的历史是一只神秘的黑箱,面目漫漶不清,境况恰如李白诗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惘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照传说,古蜀国由蚕丛氏开国,然后柏灌,然后鱼凫,然后杜宇,然后开明,时间跨越四千年。杜宇,《华阳国志·蜀志》云:“后有王曰杜宇,移至郫邑,或治瞿上。”杜宇原住在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地,与江源女朱利结为夫妻后移住岷江上游,然后再迁西川边缘郫邑。郫邑乃指小郫,在今彭州磁峰、桂花一带,非今郫县。杜宇大概在郫邑未经营多久,又迁至瞿上。瞿上在何处?《路史·前记》罗萍注云:“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再具体一点,县南十八里又在何处?前四川文史馆员,原籍双流后迁新津的学者李澄波先生认为,瞿上城在今牧马山西麓胜利乡白塔村九倒拐一带。这正是花源与胜利乡交界处。李澄波先生精研乡土历史,著有未刊行的《牧马山志》,其说当可信。据说1950年代开挖牧山干渠时,发现大量文化堆积层,似乎也印证此地就是瞿上城。杜宇为什么要迁到牧马山来?那时尚无都江堰,岷江流至川西平原后一无约束,常常泛滥成灾。因此治水成了杜宇最棘手的事情,首先就得选择一个安全的都城。川西平原上,牧马山为浅丘,又是平原的腹心地带,定居正是上选。
然而瞿上城太过于久远了,它的种种细节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唯有凭想象来推想当年。按《说文解字》解释,“瞿”的本意是“鹰隼之视”,从隹从双目。“隹”是飞禽。瞿上古国无文字,无礼乐。可以想见,它的居民很可能是以“飞禽”为图腾的氏族。国王杜宇就相传死后化为了杜鹃鸟,不如归,不如归,至今哀啼了几千年。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瞿上居民的某种性格。他们是热爱自由的,就像天上飞翔的鸟儿。他们又是勇猛的,就像行如疾风的鹰隼。他们耕作、治水,田猎,一天天向前走。
今天的牧马山上已断然看不到瞿上城的任何遗迹,只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当年的瞿上城是辉煌的,今天的花源同样令人欣喜。站在牧马山上回望花源,但见街道井然,房屋高低错落,山脚下的杨柳河泛着青光,沿了花源镇静静南流。花源踞成都23公里,区位优势独特。又兼面山临水,丹山碧水,正是一片好风光。花源的规划面积比现在大几倍,照规划,它将是山环水绕,中有湖泊,风光秀美的小城。规划里的牧马山要建设大片住宅,布局是高高低低散落于间杂森林、水塘的山坡上。它将与坐落在山脚下的花源组合成平原兼带山地风味的小城镇,而支撑它的产业是旅游、教育、文化、地产。目前产业已是初具格局,花源也益发显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遥想瞿上城,今天的花源恰可见证人类文化的演进。这正是:瞿上古城耀古今。
欢迎赐稿,邮箱819942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