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革命》拥有种子便拥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摘   三农   2024-06-28 20:58   北京  

来源:《种子革命》译者序

作者:丁滢滢(本书译者)

出版:东方出版社


导语

“拥有种子便拥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法国农业企业家贝特朗·拉塞涅(Bertand Lassaigne)



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在农民眼中代表着明年的希望,而对科学家来说则是消灭饥饿的生物学方舟。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瓦维洛夫(1887—1943年)用20多年走访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集了数万份种子材料,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种子库。瓦维洛夫在考察旅行途中往列宁格勒(即今日的圣彼得堡)寄回一袋又一袋的种子和植物样本,他是第一个提出建立种子库设想的人,他认为种子库既可以作为苏联和全世界农学家的研究资料,又可以为抗击饥荒提供遗传资源。


瓦维洛夫的科研生涯基本上是在野外考察中度过的,曾博得“当代考察旅行最广泛的生物学家”称号。他给世界留下的理论,成为植物种子资源收集、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使育种学成为有理论指导的真正科学。瓦维洛夫不仅发现了巨大的遗传变异性储存,而且意识到在世界各地栽培的植物的传播背后有着清晰的历史路径,这种传播可能是借助农民之间相互交换,或者沿着贸易路线的运输,作为礼物从地球上的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他发现栽培的植物中每一种都有精确的产地,每一种都来自地球上的一个确切的区域。他根据地球上栽培植物种类的地理分布情況,提出了作物起源中心学说,这是目前关于栽培植物起源中心最有影响力的学说。


循着瓦维洛夫的足迹,作者马可·博斯克罗和伊丽莎白·托拉深入走访了南非、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伊朗、印度尼西亚、法国、美国和意大利八个国家。他们采访了许多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和捍卫者,讲述了众多研究人员、农民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的故事,也诠释了生物多样性之于人类的意义。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影响,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威胁,此外,几大杂交品种覆盖了全球大部分的耕地,使全球农作物品种变得非常单一。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日益增加。在考察过程中,作者观察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通过恢复地方品种和农业创新,寻找能够应对日趋多变的气候的植物品种。他们希望突破常规农业、绿色革命和集约化农业带来的瓶颈问题,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饥饿,避免气候变暖威胁粮食安全。他们是将学术研究与农民的传统知识相结合的科学家,是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的新乡村主义者,是靠农田的收入维持生计的农民,是专注种植当地品种的创业者……他们是梦想家,也是创新者,他们都在为农业发展寻求一条不同的道路,实现种种突破。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背景下,但是在可持续农业生产、寻求粮食安全和主权方面却有着同样的认知和理念。他们坚信,农作物的多样性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农民生计需求的多样性而形成的。这种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的巨大财富。


小小的一粒种子是那么不起眼,却又蕴藏着如此惊人的力量。种子是生命和希望,是应对气候危机、环境危机以及维持生计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的未来。种子落在哪里,就会在那里长出新的作物。让我们追随瓦维洛夫的足迹一起去开启发现和探索种子的故事吧……


— THE END —


新书速递


世界新农
从新农业、新农村、新农人、新农经、新理念、新生活等多个角度,介绍全球范围内(日本、欧洲、美国等)领先经验,服务于国内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