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喜根先生:江都人,资深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江南老行当》《寻访中国古村镇》《探访中国古村镇》等。
从扬州到高邮,以邵伯为中心,方圆三四十公里,菱角上市时,卖熟菱的小贩总要大声吆喝:滚热的邵伯老菱!菱角是邵伯的特产,它与高邮双黄鸭蛋、宝应荷藕,并称大运河“三宝”,享名大江南北。邵伯菱属四角菱,呈水饺状,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下弯曲,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的特点。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黄色,肉质细腻,味似板栗。相传乾隆下江南,途经邵伯品尝老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据说,当年老菱送到宫中,乾隆一时兴起,便问一位北方出生的大臣:此物长于何处?此臣自作聪明答道:遍地开花,漫山结果。遂闹了个大笑话。邵伯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适宜菱的生长。加之春季水位低,有利菱的播种定植。收获季节,采菱姑娘两人一组蹲在大木盆内,木盆在水中一字型排开,随着菱盘翻飞,甜美的邵伯民歌《拔根芦柴花》在水面上荡漾,其情其景令人陶醉。到清末民初,邵伯菱种植面积已达千亩,亩产六百余斤,镇上十多家八鲜行都收购外运。浙江一带还将邵伯老菱加工成菱粉,远销东南亚。菱粉质地细腻,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维生素B、钙等。《本草纲目》称,食之“补中延年”,被誉为淀粉中的珍品。菱角买回家,人们总要拿到河边“滂”一下,目的是把它分类:浮在上面的是嫩菱,生吃甜脆爽口,胜似雅梨;沉在下面的是老菱,烀熟了吃既香又糯;浮不上来又沉不下去去的是半老半嫩的菱,剥出来做菜,清香宜人,风味独特。菱米烧鸡是邵伯著名的时鲜佳肴。不会吃菱的人,往往两手抓住菱,先把四只角咬掉,然后用刀劈或用嘴咬成两截,才能享受到菱的美味,实在费事。邵伯人吃老菱堪称一绝:三个指头捏,咬三口,整米,整壳。首先,用中指、食指、拇指捏住菱,上门牙抵住脐,下门牙用力一咬,脐部便掀起一块壳,接着用牙左右轻轻一撬,不光菱米是整的,菱壳还能复原。十分钟吃一斤老菱,对邵伯人来说是轻而易举。邵伯老菱以南塘菱为上品,其特点是皮薄、个大、糯香可口。家嫂娘家住在南塘附近,每年中秋前夕,亲家母总要捎些老菱给亲家母尝新。八月十五祭月,供桌上除了月饼、荷藕、芋艿,菱角是断断不能少的。吃了祭月的菱,可避邪保安,代代相袭,流传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