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理想 积极面对教育现实

美体   2024-06-28 07:00   中国  
谈到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我们要用一面“坚守”和一面“积极面对”的态度,在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实现每一个教育者的人生价值。

理想的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现实的教育体现的是家庭意志,是家庭层面的具体目标。面对二者之间的矛盾,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在的教育界有一个悖论:没有成绩的学校没有现在,只有成绩的学校没有未来。长期以来,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关于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关于“乌鸦模式”和“鹦鹉模式”之间的冲突和争论,其实质就是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背离。很明显,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较量中,“考试说明”赢了。

在这个呼唤教育革新的时代,在“双减”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身处偏远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始终是我们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我相信,我所在的学校就是现今中国农村教育的样子,我们的问题也是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和九渡河小学的变革之后,可能很多人越发显得悲观。这种悲观,表面上看源自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其实深层的原因应是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全方位滞后。

确实,高考语境下,我们想要办理想的教育,需要的不只是情怀和良心,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毕竟,变革必然要付出代价,会触动很多人的短期利益。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抉择并不是“想不想”“能不能”,而是“敢不敢”。在近些年的思考和探索中,我觉得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要走出推动教育变革的每一步,都首先要厘清下面几个主要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个问题。我们办教育,究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得失还是为了学生的权益?我们“唯分数”“唯升学”,过于看重荣誉和面子,就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世俗、势利的功利心。倘若真的为了学生,我们定会从长远出发,教给学生试卷上不考的生存、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站在现实一端,学生站在理想一端,对此,我们怎么选?

第二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关注全体,一视同仁,真正践行教育的平等和民主?拔尖、升学固然是教育的一个目标,但决不是全部的目标。极少数考入“清北”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学生,也掩盖不了教育的硬伤。那些考不上大学甚至升不了高中的学困生,那些难以管理的问题学生,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残疾、贫困和留守儿童,我们还要不要管,还能不能平等对待?我们又该如何去实施我们的关爱?

第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终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既然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裁量?在教学生产线上被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学生”,到底有多少能被社会认可,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强制孩子去学习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课程,是不是一种犯罪?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把军事化管理引入学校的认知水平上,因材施教将永远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第四个问题。我们能不能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少一些折腾和破坏,让教育自然发生?国内外多年的教育研究,已经形成了非常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教育要适应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有个性的发展,教学要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地位,教学要做到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相互融合、有机结合等这些思想和观点不能只是空话。因此,我们不能陷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高强度训练这些泥坑里无法自拔,我们得自我拯救。
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以长远眼光办学,逐步淡化、变更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手段,在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上躬身前行。我们建立了学困生、问题学生和“残、贫、留儿童”的帮扶制度。随着班额的缩小,我们的分层教学和翻转课堂变得更加容易开展。我们的体育、音乐和美术教育一直做得很实,很有效果。我们坚持举行各种德育、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运动队。去年,我们又增设了三个课型的劳动课,补齐了“五育”中的短板。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建立更多的专门教室,把课后延时和课外活动做得更实、更好。

偏远农村学校需要坚守,我们的教育理想更需要坚守。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更得脚踏实地,积极面对教育现实。愿我们能够为农村教育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西村中学
靓丽西中,美丽西中,魅力西中
 最新文章